分享

唐代诗人王维,纵是孤独也要豪迈,第三句惊艳千年

 江山携手 2020-01-20

唐诗丰富多彩,每个人们总能在这座璀璨的文化宝库里找到自己的喜爱,因此唐诗成为几千年文化中的一颗明珠。边塞诗的雄浑豪迈、山水田园诗的寂静空灵、现实派的沉闷忧郁给后人留下许多魅力。本期分享一首边塞诗: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的大意

“我轻车简从地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远到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长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在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王维这首《使至塞上》的第一句之首出现的“单车”不是现在“骑行者”所骑的“单车”。在这里,“单”其实是个数量词,此处的“单”是“一”的意思,“单车”即是“一辆车”,车辆很少,也可以另外一个词汇来概括一“轻车简从”。

唐玄宗趁机将王维赶出朝廷,造就了这首千古名作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许你会和我有一样的想法,那就是王维实在是太悠闲了,悠闲到一个人无所事事,忽然便心血来潮地为自己安排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轻车简从就径直往边疆而去,打着“慰问边关”的旗帜一路徜徉,还能领略边疆浩瀚景色,实在亦是个令人向往的好事儿呀。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好了。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事情其实不是你我想象的如此简单。

王维的这一次出使,是在开元二十五年的春天。事情还得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吐蕃发兵攻打大唐属国小勃律说起。吐蕃犯境,唐朝自然是不能允许的,于是当时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便英勇带兵出战、奋力抵抗,终于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大战告捷,自然是大快人心的喜事了,于是唐玄宗便乘机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

注意“乘机”这个词汇吧。因为王维的这一次出使,说得好听点儿是“官方行为”,但实际上,唐玄宗仅仅只是乘机使了一个小小的伎俩,将他赶出朝廷罢了。

王维自然是个聪明之人,上司的意图和想法,他怎么可能猜不出来呢?只是皇命难违,圣谕不得反抗,所以他也只能怀着被排挤之后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草草地出发了。

所幸,人们常常说“走出去之后海阔天空”,大自然中自有一番别人所难以感受得到的风光。因此这一路之上大漠雄浑的景色熏陶、净化了王维的视觉和思想,终究他的情感在这片开阔辽远的天地之中得到了升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豁达与慷慨,因而写出了这首《使至塞上》的千古名作。

寥寥几行却是王维最好的写照

《唐诗成法》一书中,有屈复对这首诗作的评价:

“前四写其芜远,故有:过、出、入等字。五六写其无人,故用:孤烟、落日、直、圆等字,又加一倍惊恐,方转出七八,乃为有力。“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评价: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说“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写景是王维最撞长的写作手法,那时出使,正值春天,恰好是万物复苏的时节。而远去的归雁此时也开始北翔,虽然仅仅只是寥寥几行,但却是王维当时最好的写照。

进入边塞之后见到的塞外奇特丽的风光也是令他叹为观止的、浩瀚无边的沙漠,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尽管边塞荒凉,没有什么精致细腻的景色、但是当烽火在烽火台上熊熊燃起之时,那一股冲天而去的浓烟、却因此显得更加的配目、豪壮了,一个“直”字、将孤烟劲拔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沙漠之上虽然没有山峦林木、但那一条横贯其间的长河、衬托着一轮温暖却又苍茫的落日、让人由不得会沉溺其中、深深陶醉。

当自己面对无法调节的情绪时,不妨出去走走,亲近一下大自然,放松一下自己。对于自己想不明白的事,就会慢慢的想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