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是可忍,孰不可忍

 动力实体能 2020-01-21

      在前文中,我们对成语“尔虞我诈”做了重新而详细的解读,今天就让我们再来看看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什么意思?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在今天的各大词典解释中,几乎都是“忍无可忍”的意思,或是形容忍耐已经达到极限的意思。

      成语“是可忍,孰不可忍”出自《论语,八佾篇》

      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专家译文: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从专家的译文结果来看,毫无疑问是用现代汉字的字意对《论语》中的原文做出的解释:

      孔子谓季氏--孔子谈到季氏。

      八佾舞于庭--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论语》在现在的历史认识中,被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的记录整理。所以,《论语》的原文应该是由古汉字写成,我们今天看到的《论语》应该是汉代时期对古汉字《论语》释读改编的结果。

      记得在前面的很多文章中,我都曾说过,现代汉字的字意与古汉字的字意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你不是你,我不是我,甚至于连山都不是山,海也不是海!因此,当我们看到成书于西汉之前的古文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用古汉字的字意去解读古文的内容,因为只有用古汉字的字意才能够解读出古文中的真正含义!

     《论语,八佾篇》中“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很显然是对古汉字字形的记录,而不是对古汉字字意的记录。

      通过逆推古汉字的方式,通过对古汉字本意的研究,我们对《论语,八佾篇》中的这句话进行了完美的破解。“季氏”在古文中不是姓氏的意思,而是充分展现的意思,该意思的表示方式曾出现在虢国墓的青铜器铭文中。“八佾”在古文中也不是六十四人的意思,而是“不知该如何操作”的意思。现代汉字的“舞”字在甲骨文中与“无”字是同一个字,所以字意也必然相同,因此“舞”字就是“无”字的意思。“于庭”这个词汇在古汉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于”字指的是“虞朝”之前的“于朝”,就是毛泽东诗词“万方乐奏有于阗”中的那个“于”字。“庭”字在古汉字中不是“庭院”的意思,而是“王朝”的意思,所以“于庭”二字的古汉字意思就是“于朝!”汉字的“可”字在古汉字中是美好的意思,汉字的“忍”字是忍耐和可以承受的意思。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中的几个重要文字的古汉字意思我们都已解释完毕,那么,最为关键的“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呢?

     “孔”字在这里就是人名或人的姓氏的意思,与现在的用法一致。

     “子”字在古文中的用法非常广泛,可以说至少都有十几种用法和表示方式。通过我们对中国古代经典《道德经》的解读,通过对《诗经》中文字用法的研究,通过对《尚书》中部分内容的破解,我们首次发现了汉字“子”字在古文中的一种特殊表示!

“子”就是“字”!

“字”就是“书”!就是“著作”!

     “孔子”二字的意思就是“孔的书”或“孔的著作”!

孔子,孔撰写的著作!

     “子”字古汉字字意的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