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字的定义

 动力实体能 2020-01-21

      在我本人撰写的很多文章中都曾说过,我们今天的中国人不仅不认识甲骨文和金文,我们也不认识大篆和小篆,甚至于我们连春秋和战国早期的隶书也不认识,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确确实实的事实!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汉字的造字本意是什么,根本就不知道汉字的主要构成原理是什么,甚至于连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什么是大篆小篆都不知道,或许你不相信,请你在看下面的内容之前,可以先上网查一下以上几种文字的定义和解释。

      中华汉字自产生以来,至今已有长达四五万年以上的发展历史,由最初的规文到甲骨文,再从甲骨文到金文,又从金文发展到大篆和小篆,最后由小篆发展到隶书和楷书,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在用的汉字系统。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是先有意再有形,又由形来表意的文字系统。汉字的表意不是简单直观的表意,而是蕴含着历史与文明的表意,似乎每一个汉字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都有一段文明,都有一个或几个故事与传说。汉字的这种功能在世界上的所有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也是绝无仅有的。汉字构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也是世界上其他所有文字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今天我们正在使用的汉字是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后,在字形和字意都被固定下来之后的汉字,而在汉字的隶书形式出现之前的汉字,其字形在字意一定的情况下是可以改变的,也就是说同一个意思有着不同的文字表现形式,或者说同一个字意有着很多的同义字。今天的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感到非常的困难,也会感到头晕目眩,甚至于根本就无法理解和认识这种文字的变化形式。因为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字在字形和字意上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什么字就代表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今天的汉字已经被符号化了,已经失去了文字的造字本意和文字的构成原理,人们对于汉字的读取不再是从文字的构成和意思上去理解,而是从文字的形状上去辨认其所代表的意思。

      但在小篆和小篆文字之前的中国古人却不是像我们今天一样去读取汉字的意思的,他们是根据汉字的构成去理解和解读每一个汉字所要表达的意思的,至于字形如何变化并不会影响他们对于字意的理解与解读,因为每一个汉字在进入到他们的视线中时,在大脑中反映的不是这个字的整体形状,而是这个字的各个组成部分所代表的意思,将每个组成部分所代表的意思综合起来就是这个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字形和字形结构的变化并不会影响古人对于文字的理解与判断。

      通过以上的说明和解读,我们知道我们今天的人们在读取每一个汉字时看的是汉字的整体形状,而古人在读取汉字时看的却是汉字的构成和各个组成部分,这就是我们与古人在读取汉字时的根本区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认识古文字的根本原因所在!

      好了,知道了古人与今天的我们在读取汉字上的区别,就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和小篆文字吧。现在的人们对古文字所下的定义是:甲骨文就是契刻在龟甲上的文字,金文就是刻制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大篆就是籀文或石刻文字,小篆就是秦篆,也就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文字。由以上对古文字的定义和解释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古文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也不知道古文字真正的区别在哪里,更不可能对古文字做出正确的界定和定义。

      文字是一种书写方式,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和说明思想和情感的工具。文字的存在与什么样的载体无关,一种文字不管你是写在木头上还是刻在龟甲上,或是划在土地上其都是同一种文字,不会因为载体的不同而被称为各种各样的文字。今天我们看到的甲骨文是刻制在龟甲上的文字,但在甲骨文时代,甲骨文绝对不会仅仅体现在龟甲之上,也不是只有龟甲才能刻字,如木板或木头,石板或石头上都能够刻字,都能够成为甲骨文的载体,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看到的是龟甲上的文字,就将其称为甲骨文,并且简单的认为只有刻制在龟甲上的才是甲骨文,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认识,这是一个完全不符合社会现实与文字发展规律的定义。

      下面由我本人在通过大量的古文字研究之后,对各种古文字作一个最真实、最可靠、最科学的定义:

      规文(甲骨文的前身):中国最早的汉字,是历法原理和方法的直观体现和说明,是汉字最早的雏形。

      甲骨文:由规文演变而来,是造字本意的直观体现,也是对历法原理和方法的直接说明,文字结构更加简洁,说明性更加清晰,文字的表现力也更加强大,是最早成熟的汉字系统。

      金文: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造字本意与甲骨文保持一致,在字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不同的字形和字形结构的多种变化,是汉字的高度成熟状态。

      大篆:由金文演变而来,字形和字形结构的变化受到了限制,造字本意的表现力降低,但在文字的笔划上却出现了多种变化。

      小篆:由大篆演变而来,字形和字形结构的变化受到限制,造字本意出现了一定的丢失,文字笔划上的变化基本消失,字形趋于细长。

      早期隶书:由小篆演变而来,字形和字形结构基本定型,变化基本消失,但在文字的用法上还基本是按照造字本意来表示的。

    隶书成熟期(西汉):字形和字形结构完全定型,造字本意基本消失。

      由以上本人对于几种古文字的定义,我们知道文字与文字之间的区别并不是由什么样的文字载体而定的,而是由文字本身的字形和字形结构以及造字本意的体现水平来划分的。其中最能体现汉字造字本意的是甲骨文和金文,大篆和小篆因为受到了字形和字形结构的限制而次之,至隶书早期虽然还有部分造字本意的痕迹,但已经不能根据造字本意而产生任何字形和字形结构上的变化了,到了隶书的成熟期,造字本意的体现基本消失,字形和字形结构完全固定,字意和字形之间形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或许我们中国人不认识中国的古汉字就是从隶书的成熟期开始的,即公元前300年之后,也就是战国中期之后。

      本人对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的定义,是中国文字历史上第一个从造字本意和字形与字形结构上对古汉字做出的定义。本人认为只有完全反映文字本身特点的定义才是对古汉字的定义,古汉字不与任何载体有关,只与造字本意的体现和字形与字形结构的变化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