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焚书坑儒(二)

 动力实体能 2020-01-21

      中国汉字发展演变规律的推算,仓颉书和夏禹书的解读,西周青铜器金文的不可能与历史前移,周文王和周武王陵墓的历史迷案,秦朝各项大型工程的建设周期,这所有的一切都说明秦朝的历史远远不是司马迁《史记》中所说的十四年,而应该是两千多年!

      想当初,六国实力是多么的强大,地盘是多么的辽阔,资源是多么的丰富,然而最终却无一幸免的归顺了秦国,成就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千秋伟业。秦始皇挟灭六国之威,乘统一中国之望,国力如日中天,权力覆盖四海九州。灵渠、驰道、长城、都江堰以及我们数也数不清的各项造福于民的工程建设,无一不是在秦朝或秦国统治之下完成。试问这些耗时需要几十年上百年的大型工程建设是不是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呢?是不是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力财力支持呢?如果没有这两条中的任何一条,这些大型工程能够得以实现和顺利完工吗?

      目前能够支持司马迁《史记》说法的有力证据就是六国的存在和战国春秋的历史,说白了就是《史记》和《战国策》两本史书的证明。而我们除了文中一开始说的那些理由之外,我们还能拿出什么可信的证物或证言来证明秦朝的历史有两千多年呢?无独有偶,在对曾侯乙大墓编钟铭文的解读中,我们发现了楚王的来历,楚王被封之前是楚地的八王,因为镇压叛乱有功而被封王封地,世袭相传。楚王的出现本来是揭开历史真相的最佳证明,有文物,有文字,有地点,有历史,但可惜的是楚王被误解为不知名的曾侯乙,编钟上记载历史的三千多字被认为是音乐乐律的铭文!40年过去了,不管是历史的记载,还是乐律的铭文,至今我们都不知道编钟上的铭文记载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内容?记录的又是什么样的仙乐韵律?

      由于曾侯乙编钟铭文的封锁,由于我们无法查到更多的编钟铭文,我们对于有关楚王的解读也只能到此为止了,因为我们不会也不可能在没有铭文支持和铭文解读的情况下去编造历史,去哗众取宠,去赢得更多的点击率和吸引力。我们的研究始终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文字为依托而开展的科学研究,绝不会去营造那些莫须有的噱头!然而,上天有眼,东方不亮西方亮,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读者嘤啼提供给我的一份关于三星堆文明的铭文拓本中我却无意的发现了关于楚王的所有记载,其记载的内容与曾侯乙编钟上的内容高度一致!虽然该石柱铭文目前正按进度进行着逐字逐条的解读,虽然铭文的全部内容还没有出来,但我敢十分肯定的说该680字的铭文所记载的内容就是曾侯乙编钟上的历史内容,就是楚王被分封的内容!

      为什么楚王的历史内容会有那么的重要?因为楚王的历史和来历将可以直接证明秦朝的存在,将可以彻底改变目前人们对于历史的认识与看法,将能够完全推翻《史记》与《战国策》中对于秦朝历史的记载和说法,更能够证明我们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让夏商历史年代和有没有的争论就此画上截止符。请大家静候佳音,等待我将680字铭文全部解读完毕的那一天,时间不长,三个月左右。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一千多年无证可查的传说,三千五百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让许多对中华文字无知的人,对中华文明不明的人钻了空子,说什么中华文明只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许许多多的文明都是外来的,中华文明是外来文明介入后的产物,这一类的胡说八道将可以在秦朝历史真相大白天下之时被彻底的终结!因为秦朝历史的延伸不但能够完善和补齐我们中华文明说不清道不白的那一千五百多年,而且还能够说明我们五千年的炎黄文明是与上古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是有连续性和本土来源的。

      两千多年历史的秦朝终结于公元前207年,随后的历史朝代是由推翻秦朝的大功臣刘邦建立的汉朝。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被誉为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少年刘邦,有无赖之称,不喜欢劳动也不爱读书,经常受到父亲的训斥。在做了泗水的亭长之后奉命押送刑徒去骊山服役,半路上刑徒大多逃逸,刘邦深感无法交差于是带领剩下的刑徒一起逃亡了。在逃亡期间,无论他逃到哪里其妻吕雉总是能够顺利的找到他,刘邦好奇问之,其妻答曰:刘邦藏身的地方常有彩云缭绕,所以很好找到。后来证实,这些不实之词都是在刘邦成为皇帝之后编造的,是为了证明他的与众不同和王者之气。

      刘邦年轻时放荡不羁,鄙视儒生。称帝以后,他自认为自己是靠马上征战得到的天下,所以认为《诗经》《尚书》等没有用处。陆贾劝说道: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乎?刘邦于是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原因,以资借鉴。他命萧何重新制订律令,即“汉律九章”。

      秦朝灭亡于公元前207年,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也就是说刘邦的少年、青年、中年三个人生最重要的阶段都是在秦朝统治下度过的。少年的百无聊赖,青年时的逃亡生涯,中年时的反秦抗秦,或许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总而言之刘邦是一个非常痛恨秦朝之人。说到痛恨秦朝之事,不由得又让我想起我曾在《春秋、战国》一文中写到:秦朝之乱始于春秋思想的发达,起于商鞅的变法,亡于对叛乱的残酷镇压。六国不是有六个国家,而是六个叛乱的关键郡县,因为这六个郡县所管理的地区就是大半个中国,镇压了这六个郡县就相当于得罪了几乎全中国的人民。我不知道在秦朝镇压叛乱时刘邦是什么角色,我也不清楚刘邦当时的生活处境,但我知道刘邦一定是叛乱分子中的一员,因为他的逃亡生涯就已经注定了其是与秦朝相对抗的一分子。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即要面对着百废待新的局面,又要面对秦朝辉煌如日月的历史成就,早已被秦朝文化和思想浸染深厚的儒生们更是张口秦朝的典籍典故,闭口秦朝的思想理念,让自小就不爱读书又鄙视儒生的刘邦听之在耳、痛恨在心,似乎秦朝的历史和思想文化成了压在他心头的一座大山,怎么样也无法解脱。或许只有杀了这些口口声声念叨秦朝典籍典故的儒生们才能不再听到那些自己不想听到的声音,或许只有烧了那些记载着秦朝历史和先祖文明的史册,才能让人们忘却过去展望未来,才能将自己打造成为像秦始皇一样的伟大人物!刘邦命陆贾著书论述秦失天下的原因是假,令其重新编造历史和打造与其相匹配的历史故事才是真!儒生被杀之后,无人再敢引经据典,史书史册被烧之后,大批新的历史史册随之出炉。秦朝的历史被分割成了战国、春秋和周朝,秦朝的历史人物被改名换姓成为了人们所不熟知的新的历史人物,秦朝镇压的六个反叛的郡县变成了六个诸侯国,秦朝期间建设的各项大型工程能不提就不提,秦始皇的功绩能贬低就贬低,无论是秦朝哪一个皇帝的过错都是秦始皇的过错,因为被大幅改编和压缩后的秦朝历史只有短短的十四年!这短短十四年秦朝的历史,或许连刘邦自己都不敢相信,或许连老天爷都被惊得瞪大了眼睛。

      为什么我们现在有据可查的大部分历史史册都是汉代的?为什么汉代之前的历史我们都要从汉代的史册中来获取?那些未经汉代改编过的历史史册有没有呢?我认为,一定是少之又少,或是根本就没有,甚至于我都怀疑《诗经》《尚书》等经典都不是原来的原本,而是经过精心挑选和编辑删改后的作品。《史记》、《战国策》等这些出自于汉代的作品就更不用说了,就更是极尽抹杀秦始皇功绩之能事,极尽贬低和攻击秦始皇的个人形象,甚至于将刘邦杀害儒生和烧毁历史典籍的帽子扣在了秦始皇的头上,变成了臭名昭著的秦始皇焚书坑儒!

      秦朝灭亡于公元前207年,汉朝建立于公元前202年,两者相隔仅仅只有短短的五年!汉朝的历史史册花样繁多、铺天盖地,而秦朝的历史史册却踪影皆无!有谁见过秦朝遗留下来的典籍史册吗?有谁看到过秦朝的真实记录吗?我们目前所有对于秦朝历史的了解都来自于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和后来成书的《战国策》。五年时间,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何其短暂,然而就是这短暂的五年,却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一个史册书籍多如牛毛,一个则一根毛也看不到,甚至于今天的我们连秦朝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文字都不知道!因为我们傻乎乎的听信了历史的讹传,认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文字是小篆!如果秦朝的文字是小篆,那么为什么仅仅时隔五年后汉朝建立的时候是成熟的隶书文字呢?难道说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又为自己专门设计了一套非常成熟的隶书文字吗?中国的汉字是设计出来的吗?是想有就能有的吗?

      历史的疑点就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我们却视而不见,见到了也不相信,因为秦朝的历史已经被所有的人认定成俗,已经被学界和历史爱好者们认为是不可能被推翻的历史。有几位好心的读者提醒我,不要再去写秦朝的历史了,阻力太大了,或许只有等到秦始皇陵发掘的那一天才能够真正证明秦朝和秦始皇所处的年代。我真的很感谢这些热心读者的关心,但我不能违背我一直以来坚守的科学理念,我也不能置事实于不顾跳跃式的或有选择的去研读历史,我写此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将我看到的,我发现的,我的认识和我的思想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与大家一起交流和探讨!为什么西汉之前的历史我们要从汉代的史册中去找?为什么西汉的史册能够流传下来,而与之相隔仅仅五年的秦朝史册却踪影皆无呢?我相信历史会给我们一个答案,我们的研究也将会继续进行下去,因为我们的信仰是科学,我们的追求是真理与历史的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