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指出,约有8成的人群一生中至少有一次下背痛的经历,尤其越来越多人因为久坐加上姿势不良,导致腰酸背痛的症状接踵而来,这些都可能是椎间盘突出前的警讯。椎间盘位于两脊椎骨之间,是连结每一节骶骨的软骨,它的作用就像避震器一样,在脊椎活动时能减缓脊椎的受力与冲击,也能增加脊椎的活动度。椎间盘周围的纤维环可能因为长期磨损、退化、含水量递减等而出现裂隙,再加上某些过度弯腰或长期姿势不良的动作施加压力,导致椎间盘突出。约有九成的椎间盘突出会发生在下背部第四节(L4)、第五节(L5)腰椎间,以及第五节腰椎与骶椎(S1);另外也有可能发生在颈椎部位。在椎间盘突出发生之前,椎间盘会先出现裂隙,此时并未压迫到坐骨神经,所以并没有下肢麻痹的症状,因此最先出现的症状常是腰痛、下背痛。一旦椎间盘突出压迫到坐骨神经,就可能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包括:椎间盘突出常发生在40-60岁左右的人群,约80%为男性,且许多患者在早期都曾经有摔伤、撞击受伤的病史,最后因受伤产生的椎间盘裂隙,就可能因长期受挤压而导致椎间盘突出。  除了老化的原因之外,椎间盘突出的发生也和生活型态、姿势息息相关,包括下列危险人群:医生诊断的过程中会先询问病史、了解日常生活情况,再通过X光、脊椎拍片、核磁共振摄影(MRI)等影像检查加以确诊。其中一个最明显的检查方式是针对坐骨神经进行测试,首先会要求患者平躺,接着把脚伸直抬高至90度,此时正常人来说并不会有任何不适感;而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大多仅能将腿抬高至30度左右,超过30度就容易引发明显的疼痛。情况较轻微的椎间盘突出,大多会先进行保守治疗,例如多休养、药物及物理治疗等。急性发作时,除了必须卧床休息,也会搭配肌肉松弛喷雾等药物帮助舒缓。- 骨盆牵引:增加椎间的空隙以减少椎间压力,降低椎间盘突出可能。
- 穿着背架或束腹:限制脊椎的活动,避免不当的姿势对腰部施加过度压力。
对于保守治疗3-6个月后仍没有好转,或是因椎间盘突出而引起严重症状时,就必须考虑进行手术来缓解。至于手术与否及适合的手术方法必须根据患者的情况,经由医生看诊后评估。由于椎间盘突出大多与不当的生活型态及错误姿势有关,因此接下来将为大家说明如何用正确的姿势来缓解脊椎的压力。对于许多需要久坐的工作者来说,一天往往需要以坐姿的形态持续6-8小时,正是因为如此,错误的坐姿往往日积月累的造成伤害。- 手臂自然下垂,若有扶手时,手肘应弯曲约90度轻靠在扶手上,手腕与前臂呈现一直线或手腕微微向上伸直。
- 背部紧贴椅背,腰部维持自然前凸,头部颈部维持挺直而不要向前倾。
- 调整座椅高度,膝后微高过椅垫,保留血液运行空间。(跷二郎腿可能引起腿部静脉曲张、影响男性生殖健康、导致脊椎变形等。)
错误的搬运姿势可能对脊椎产生巨大伤害,尤其是许多人习惯直接弯腰搬重物,更是万万不可。例如搬运重物时,步骤应为:先蹲下、不弯腰、两腿略为张开,双手将重物往身边靠,在缓缓将物品抬起,切记要尽可能保持腰杆挺直,避免直接弯腰给予腰部过大的压力。除了上述两点之外,保持脊椎健康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最后教给大家7种减轻椎间盘突出和伸展的方法, 赶紧练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