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傅抱石:用精神指挥双手

 阅读美丽星空 2020-01-21

2013-11-05 09:11:02 来源: 金陵晚报

《大师》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1-01  

说起现代绘画大师傅抱石的名字,在中国几乎无人不晓。抗战时期,傅抱石创作的长卷《丽人行》引发轰动,徐悲鸿先生盛赞其“炉火纯青”,张大千称“八百年来无此画”。一直信仰“其命惟新”开宗立派的著名画家傅抱石先生,不仅在绘画艺术方面成就斐然,而且在篆刻、绘画史论研究方面才华卓著,因此,也被称为画、史、印大师。

  傅抱石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南京度过,其创作和生活都与南京密切相关。他曾任教于中央大学和南京师范学院,也曾担任江苏省国画院第一任院长。傅抱石的儿子傅小石、傅二石与女儿傅益瑶也都成长为颇有成就的画家。为追寻大师踪迹,我们来到傅抱石次子、画家傅二石家中。傅二石先生已年近八旬,而他思维清晰,记忆力强,在他的叙述中,傅抱石,这位在中国画坛开宗立派的艺术大师形象逐渐明晰起来。

  篆刻与绘画全靠自学

  傅抱石出生在江西南昌一个修伞匠人家,从小家贫,当过瓷器店学徒和补伞匠。傅二石先生告诉记者,傅抱石最初的艺术兴趣正来自篆刻。后来傅抱石称自己为“印痴”,足证他对篆刻的痴迷。

  “我父亲家没有什么文化背景,也没有家传,我爷爷只会补伞,父亲在篆刻和绘画方面的成就完全靠他自学。修伞铺的旁边是一家篆刻铺子,我父亲七八岁时就跟着篆刻师傅学刻章,十几岁时就能刻出许多印章来了,自己还装订印谱。”傅抱石曾在印谱的序言中回忆:“我每天都会找石头来刻,可是那时候没钱买纸,只能在衣服上、裤子和袖口上盖章。”傅二石说:“这样一来麻烦就大了,我奶奶发现了衣服上盖满了印章就打他。每次都要挨打,打完后依然如故。”

  1935年,傅抱石在日本举办书画篆刻展览,展览中的一小方印章吸引了日本众的注意。傅二石介绍说:“小小的一枚章上刻了二千七百多个字,用一般的放大镜都看不清,只能用专业放大镜。日本人很惊讶,有记者问我父亲:‘你是怎么刻成这方章呢?’我父亲的回答很妙:‘我是靠精神指挥我的双手’。”

  21岁完成《国画源流概述》

  傅抱石的绘画技艺的长进竟得益于一个裱画店。“裱画店经常裱一些名人字画,我父亲是从这家裱画店开始,熟悉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绘画。像石涛、八大也是从裱画店里开始接触的。”

  石涛是清代有名的僧侣画家,思想新锐,创作手法富于变化。傅抱石尤其推崇石涛的“我用我法”理念,艺术创作强调革新。“在石涛生活的年代,这是很新颖独特的想法。学古法,怎么能‘我用我法’呢?我父亲就认为,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绘画要讲究创新,不能一成不变。”

  “别人学画画是从毛笔开始,我父亲不是。他满脑子想的都是中国一千多年的绘画发展史。中国画到今天,应该怎么往前发展?当时很多画家还在用老办法来画,他认为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中国画不但不能消灭,而且还会大发展。他坚信在新时期要用新的笔墨和方法,笔墨当随时代。所以我父亲后来能在山水画方面成就出众,究其一点就是‘其命惟新’,强调改革创新。”

  傅抱石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并致力于美术史和绘画理论的写作。毕生著述二百余万字。21岁时就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国画源流概述》,后来又写出《中国绘画变迁史纲》,对后人研究中国绘画史有重要影响。

  独创“抱石皴”

  1921年,傅抱石考入江西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傅二石谈到,傅抱石留校任教时还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当时有些人认为他没有资格,专科学校毕业,没有大学文凭,也没有留学的经历。但是学生很喜欢上他的课。”

  直到后来遇见徐悲鸿。在遇到徐悲鸿之前,傅抱石从没有想过要出国,那时的傅抱石只是南昌市的小名家。傅二石介绍,在徐悲鸿的帮助下,由江西省政府出资派傅抱石去日本留学。1935年6月,傅抱石在日本待了三年后因母亲重病回国,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

  1937年抗战爆发,傅抱石来到四川,迎来了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巴山夜雨》等名作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他用独特的笔法‘抱石皴’创作了大量描绘巴山蜀水概貌的作品,”傅二石说。“抱石皴”是傅抱石独树一帜的山水皴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傅抱石以杜甫乐府诗《丽人行》为题创作的国宝级国画长卷《丽人行》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

  傅抱石去过祖国各地写生,但是在南京待的时间最长。1946年迁回南京后,除了中间的短暂回乡,其余时间均是在南京度过。

  个性豪爽大方不拘小节

  大凡大师,几乎都有鲜明的个性。傅抱石小时候吃过很多苦。但是他天资聪慧,勤奋努力,加上自强的个性,最终成就了这样一位博学多才的艺术大师。傅抱石认为国画创作需要有文学的素养、高尚的人格和画家的技巧。而他本人也在这三个方面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傅抱石生活简朴、不拘小节,除了有烟酒嗜好外,吃饭穿衣皆不讲究。傅二石说的一段小故事,恰恰能够体现傅抱石的直爽个性:“我父亲喜欢画画时喝酒。1959年,我父亲和关山月应邀到北京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巨幅山水画。我父亲提出要喝酒,周总理就特地派人给他们买了好酒,误以为他们二人都要喝,每次给两瓶茅台,其实关山月是不喝酒的,结果关山月的那瓶就落到了我父亲手里。”

  待傅抱石经济稍有宽裕时,曾经帮助过很多青年人,他不但把自己的藏书藏画拿出来供学生们学习,还把房子让出给学生住。傅抱石豪爽大方的个性和为人也决定了他的艺术风格:磅礴大气、蓊郁淋漓。

  傅抱石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美术史研究和绘画理论家。在位于鼓楼区汉口西路的傅抱石纪念馆里有一副楹联,是傅抱石生前珍爱的清代“西泠八家”之一黄易的手书,上面写着:“左壁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这副楹联所描述的未尝不是傅抱石一生艺术创作和研究的真实写照。

  傅抱石父母并无多大学问,人生经历艰苦曲折。但是傅抱石性格倔强、豪爽大方、勇于创新、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个性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艺术成就。这种自立、自强的个性无疑是现在青年人学习的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