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是一首五言绝名,但是读下来,这短短的二十个字却给人们展现了一幅非常美的画面。作者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因为王维晚年一心向佛,并将佛、画、诗融合成了一体,所以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首诗就是一首典型作品。 王维生活于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期间,那时候不论经济、军事、外交、文化都空前的强盛、发达。此诗是王维游历江南之时拜访友人黄埔岳,在好友所居的云溪别墅写下的组诗,此诗为其中第一首。 “鸟鸣涧”意思是说鸟儿在山涧里鸣叫。闲;是安静、悠闲;人闲:指没有人的活动相扰。空:空旷、空寂。月出;月亮升起;惊:惊动、扰乱;时:时而、偶尔。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便以声写景,巧妙地采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花落”这一动态情景与“人闲”结合起来。花开花落,都属于天籁之音,唯有心真正闲下来,放下对世俗杂念的挚着迷恋,才能将个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空”的境界。当时的背景是“深夜”,诗人显然无法看到桂花飘落的景致,但因为“夜静”,更因为观风景的人“心静”,所以他还是感受到了盛开的桂花从枝头脱落、飘下、着地的过程。而我们也似乎进入了“香林花雨”的胜景。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便是以动写静,一“惊”一“鸣”,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月亮从云层中钻了出来,静静的月光流泻下来,几只鸟儿从睡梦中惊醒了过来,不时地呢喃几声,和着春天山涧小溪细细的水流声,更是将这座寂静山林的整体画面呈现在读者眼前。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在我们浅酌低吟本诗之时,脑海胸襟似乎也随着诗人的文字进入到那片清幽绝俗的画面之中。 本期嘉宾 英雄北路小学 老师:李瑜姣 学生:汪海洋 网友留言 空里流霞: 钱福《明日歌》明白如话,通俗易懂,颇有教益。作者系明代状元,著有《鹤滩集》。《明日歌》吸收民歌特色以古风体述之,平仄韵交替,既上口又深沉,易于流传。 一日一诗词 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长治电视台都市频道 编辑:李慧芳 监制:史艳琼 诗 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