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至周五晚7:50 长治电视台都市频道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即今天的河南洛阳。李白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故作此诗。 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从笛声落笔。已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暗”字为一句关键。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 第二句着重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的意思,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点出了《折柳》曲。据说“柳”谐“留”音,古人送别亲友时,折柳相赠,这既是一种习俗,也代表一种情绪。古人还有折柳寄远的习惯,是盼远游亲人早归的意思。 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 “何人不起故园情”,听到这笛声,谁不会动思乡之情呢?联系第一句看,这种游子怀念故乡的感情,最初可能是隐藏的,因偶然听到笛声突然明朗、强烈起来了。“何人”一词概括性极强,实则是突出诗人思乡之情尤重。 热爱故乡历来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虽然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仅仅限于描写音乐,更重要的是,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这首诗感人的地方。 老师:李其玲 学生:宋阳逸 编辑: 李慧芳 策划:李卓华 监制:史艳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