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庙是定额编制单位,嘉靖的亲爹要进去,朱棣就得腾位置

 萧武在此 2020-11-27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庶人无之。这就是庙制,天子也只能祭祀七代祖宗,再往上就只能“祖宗的祖宗不是我的祖宗”了。按照宗庙制度,祖庙不祧,而宗庙如果亲尽了就要祧。祧也就是不能在太庙主位上享受后世子孙的祭祀了,因为你不祧,后面的人就没有位置了,所以前面亲尽了的祖宗就得给后面的人腾位置。所谓祧庙,用狄仁杰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的时候的说法,就是不能血食了,也就是不能享受活杀的祭献供品了。

但这里有个规定,就是庙号有祖的庙不祧,知祧庙号为宗的,甚至是没有庙号的。比如汉朝,就有些皇帝没有庙号,所以汉朝皇帝我们现在习惯称为汉文帝汉武帝,就是因为比如景帝就没有庙号,如果也像唐朝一样称为唐太宗唐玄宗,那么有些皇帝就没办法保持一致了。所以,如果想要后世不被祧庙,被踢出去,就要在庙号上称祖。

这个制度在周朝就已经形成了,而且执行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所以记载在周礼中,到了汉朝,实际上就是西汉末期,王莽秉政的时期,因为汉朝从高祖刘邦到哀帝已经是八世了,那么祔庙的时候就有了问题。因为是往上倒着追溯的,所以如果要祧庙,就要把文帝从太庙踢出去。而文帝在汉朝是有庙号的,也是太宗,反而是惠帝无庙。

当时出现了很多争论,先是踢出去了几个祖宗,很快又遭遇了水旱灾害,都是天灾,而当时正是谶纬之学流行的时候,所以很快留有人认为是把祖宗踢出去以后祖宗发怒了,上天降责,于是又重新讨论。到之前庙已经满了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过了一阵子又要讨论祧庙。就这样来回折腾了一段时间,世人就觉得汉朝气数已尽了,祖宗在太庙都不安生了,那还不该完蛋吗?

比如曹魏就有三祖,曹操是太祖武皇帝,曹丕是世祖文皇帝,曹睿是烈祖明皇帝,这就是都是祖了。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呢?一般一个朝代就一个祖,其他都是宗,汉朝王莽中断之后刘秀又重建,这么大的功劳,也才是世祖光武皇帝,曹丕曹睿能有多大功劳,也称祖?其实原因就是曹睿无子,曹芳曹髦曹奂都是外藩入继大宗。而在当时,就是为了保证曹丕曹睿不被踢出去,所以特意庙号为祖。

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北魏,就有多个祖,除了太祖,还有显祖,世祖,世祖就是我们知道的迁都洛阳的北魏孝文帝,北魏建立庙制是在当时华北地区的世家大族辅导之下完成的,都是懂行的,为什么也搞了这么多祖呢?留因为北魏起家的过程比较长,一直追溯到拓跋力微时期,都要有庙,而且不想被祧,所以白弄出来四个祖,孝文帝更是推动汉化第一人,以中原正统自诩,当然更不想被祧了。

其实这个问题在东汉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解决了,那就是虽然七庙已经额度用完了,但是可以变通。这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就是把本来已经亲尽应该祧庙的祖宗的牌位不再放在主位上了,而是放在夹室里,祭享的时候再请出来,一同接受献祭。这样就既满足了天子七庙的硬性规定,又不用把祖宗从太庙踢出去,后来基本上就都这么干了。唐朝、宋朝就都是这么干的,没有人提出什么异议,大家都很满意。

到了嘉靖的时候,这个问题才又被提出来了。因为嘉靖是在武宗无子的情况下按照“兄死弟及、伦序当立”的原则入继大统的,所以嘉靖提出要将他爹兴献王追尊为皇帝,这也就是大礼议案。先是他亲妈也要称太后,接着是他爹追尊为皇帝,再接着就提出,既然他爹已经是名正言顺的皇帝了,那么当然应该进入太庙,而他要进入太庙,就要从太庙里赶走一位祖宗。因为祧庙是向上追溯的,太祖朱元璋不能动,那就只有太宗朱棣了。

其实嘉靖当然心里很清楚,朱棣的位置肯定是不能动的,没有朱棣造反的靖难之役,帝系根本就轮不到他们这一支,怎么可能动呢?所以嘉靖其实就是故意给大臣出了个难题,让大臣去猜他想要的答案。大臣也不笨,最终达成的妥协方案就是朱棣的庙号从太宗改成成祖,这样就万世不迁了,而且不用占名额,嘉靖的亲爹兴献王也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进入太庙了。这就比汉朝的定陶议和濮议都更进了一步。

其实从朱棣本人来说,他其实一直都是在模仿唐太宗,所以他更愿意要太宗这个庙号,这样才显得低调而华丽,可以隐藏他一直想隐藏的造反的事实。他登基后不仅废除了建文的年号,取消了建文给他爹朱标追尊的帝号,为的就是将帝系从太祖朱元璋直接接到她这一支来。而成祖这个庙号看上去好像比太宗高大上,其实等于承认了造反的事实,也违背了朱棣的本意。但嘉靖本人要把亲爹塞进太庙的愿望满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