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单轴延伸,侧枝甩放,目的是为了缓和营养生长,让其大量缓花育果,而对于短枝型果树,不存在开花结果问题,只存在树势稳定问题。 所谓的枝干比,就是说主枝对于主干、侧枝对于主枝不能大于1/3。如果低于1/3,无论有多粗,都一定要留下;如果大于1/3,就必须进行抑制;如果大于1/2,就必须进行去除。 短枝型果树,不怕冒条,主枝上面有直立条反而是好事,说明树势强。对于直立枝,根据粗细和长短不同来把握拉枝的角度,抑制其顶端优势,让其慢慢缓花结果。 短枝型果树,在进行冬季修剪时,背上直立中断枝要适当预留,强旺粗枝去一部分拉一部分,不能一扫而光;背下粗壮枝,可以留下让其结果两年,然后去除,而细弱枝全部疏除;短枝型果树主要依靠强壮的侧枝结果,在保障枝势的前提下,抬高枝角。处理好枝量与枝质的关系:要获得高产必须有一定的枝量(有效枝,而不是徒长枝,细弱枝,病虫枝),这样才能得到一定的叶面积指数和足够的结果部位。但枝量太多,消耗营养物质太大,互相遮光,互相竞争,其功效反而降低。真正的有效枝量也就是说可以育花结果的枝量。因此枝量超过一定范围之后,枝质与枝量形成反相关枝量越大,劣质枝、低效枝、无效枝、寄生枝比率越高,光生态越差,给果园管理也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提高枝条的有效性,强化枝条质量,使枝条粗壮、皮厚、节间短、芽体大、壮短枝多,亩枝量一般应控制在十万条左右。冬季修剪之后的亩枝量保持在七万条左右,以保证枝量与枝质的协调。 新梢在年周期中的生长一般分为春梢、秋梢两个阶段。春梢对果树前期营养水平起决定作用,属积累型枝条;秋梢是雨季来临后长出来的,不利于果实生长和花芽分化,属消耗型枝条。骨干枝角度和骨干枝上枝组的角度。角度是调节光路和水路,调节两个优势,达到生长、结果协调的“钥匙”。角度由小到大,树势由强转稳变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