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旋转中的三点共线问题考查几何直观和分类思想

 YKSXY 2020-01-22

用旋转中的三点共线问题考查几何直观和分类思想

所谓几何直观,就是利用看到的图形进行思考、联想,本质上是通过图形展开的想象力。在九年级几何压轴题当中,利用几何直观的题例非常多。几何直观建立在对图形性质及变化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尤其是动态几何问题,往往不可能在题图中描述全部,需要学生想象整个运动过程,图在脑中动,能否动起来,能否动准确,就是考查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标准。

题目

如图1,E、F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AC上两点,∠ABE+∠FBC=45°,将△BG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BEA,连接FG,△FGC周长为√2a.

(1)若F与G关于BC对称,求∠BEF度数;

(2)求AC的长;

(3)若图1中∠CBG=30°,将△BGC从起始位置绕点B逆时针旋转n°(0<n<360),设点G在运动过程中到AB的距离为d,当△BGC中的两顶点以及A点成共线且不重合三点时,求n°以及(√3+1)d的值.

用旋转中的三点共线问题考查几何直观和分类思想

解析:

(1)抓住图中的旋转和对称,这都属于等量转换的常见条件,旋转代表着BG=BE,而对称代表着BG=BF,于是我们可得到BE=BF,而题目中又给出了∠ABE+∠FBC=45°,因此∠EBF=90°-45°=45°,此时的△BEF成为一个等腰三角形,且顶角为45°,求得∠BEF=67.5°;

(2)题目条件中给出了△FGC周长,求AC长,于是从它们之间的关联入手分析,由于旋转变换,△FGC周长的一部分即CG长已经被转换到AE位置,还有一部分CF恰好也在AC上,于是剩下的FG是否和EF相等呢?这样它的周长正好就是AC长了,只需要证明FG=EF即可,由此想到证明△BEF≌△BGF,下面我们来找它们全等的条件。

由旋转可得△CBG≌△ABE,所以BG=BE,∠CBG=∠ABE,CG=AE,而∠ABE+∠FBC=45°,所以先求出∠EBF=45°,同时∠GBF=∠CBG+∠FBC=∠ABE+∠FBC=45°,最后加上中间公共边BF,可证明△CBG≌△ABE,因此我们前面的预想实现了,△FGC的周长全部转换到AC边了,即AC=√2a;

(3)将△BGC从起始位置开始绕点B逆时针旋转,这句话好理解,就转一圈嘛!然而后面要求△BGC中两顶点以及A点共线,颇费一点脑子,三角形有三个顶点B、G、C,到底哪两个能与A点共线呢?我们需要在备用图中作图尝试,在尝试之前,有几个条件必须要牢记,否则容易在思考过程中发生错漏,也就是△BGC的形状,它有一条边BC与正方形边长相同,有一个锐角是30°,由于旋转后点G与点E重合,这实际上意味着∠BCG=45°,这个非常重要,划重点,同时在旋转过程中,要分类寻找共线情况,图中最简单的是寻找与A、B共线,毕竟它们未动,有A、B、C'共线,A、B、G'共线两种,然后就是A、C'、G'共线,根据旋转位置不同,每种共线还有可能有多种情况,下面开始从动态角度来尝试作图分析:(旋转后的点C、G分别用C'、G'表示)

①A、B、G'共线,如下图:

用旋转中的三点共线问题考查几何直观和分类思想

也就是说旋转至点G落到AB边上,旋转角就是∠ABG,由条件可知∠ABG=120°,即n=120,此时点G'到AB距离为0,即d=0;

②A、C'、G'共线,如下图:

用旋转中的三点共线问题考查几何直观和分类思想

这个容易被忽视掉,毕竟“隔空”共线找到不易,而为什么会共线?有两个条件保证,其一是∠BC'G'=45°,其二是BC=AB,不妨连接AC',于是△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而∠BC'G'=45°,∠BC'A=45°,说明A、C'、G'三点共线,旋转角为180°,即n=180.此时作G'H⊥AB于点H,距离d=G'H,推导如下:

用旋转中的三点共线问题考查几何直观和分类思想

③A、B、C'共线,如下图:

用旋转中的三点共线问题考查几何直观和分类思想

当点C'落在AB延长线上时,旋转角为270°,即n=270,仍然作G'H'⊥AB,推导如下:

用旋转中的三点共线问题考查几何直观和分类思想

④A、B、G'共线,如下图:

用旋转中的三点共线问题考查几何直观和分类思想

点G'落在AB延长线上,和第一种情形比较,位置不同,此时旋转角为300°,即n=300,点G'到AB距离d=0.

综上所述,n=120时,(√3+1)d=0;n=180时,(√3+1)d=√3a;n=270时,(√3+1)d=a;n=300时,(√3+1)d=0.

解题反思

如何保证在分类讨论时不重不漏?首先要对整个运动过程了然于胸,在给学生讲解时,用几何画板或其它辅助手段很容易展现,但在考场上,是没有这些技术手段的,事实上更多高等数学中的抽象,可能辅助手段也不好使,那必须从中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动态图形的想象,是非常好的素材。

在本题解答过程中,备用图是用来打草稿的,即用它多画上几次旋转后的图形,用于弥补想象力之不足,或者记录结果。平时已经形成了良好习惯的学生,即使用最“笨”的方法去挨个作图,此题最终也能解,其实并不需要作全部,作个一两个,过程就基本了解了。而此题解答失败的学生中,不考虑空白卷,已经作答的学生,作图习惯差的往往困难最大,他们在课堂上或许很认真在看老师作图,演算,但自己手中的笔未动,脑子未转,仅仅动用了听力,而正是这类学生,反复出现“一讲就会,一做就错”,属于假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