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字” 壶关羊汤是山西上党地区壶关县的传统名小吃,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壶关羊场的特点是羊肉酥烂化渣,羊杂质感颇佳,汤味酸辣鲜美。冬天食用时,如多加些胡椒粉和老陈醋,还能够温中暖下,益气补虚。 说起壶关羊汤,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据传,当年曹操为争霸天下,亲自率军北上远征。当行至险峻的太行山麓时,粮草殆尽,兵困马乏,难以前进。曹操一筹莫展,焦急万分。忽一日,偶见半山腰有一牧童和一只羊,遂将牧童召来。曹操说,“我军将士数日水米未沾,想宰用你这只羊供将上充饥,日后必重金酬谢。’牧童回答:“一只羊怎够几万人食用?你看前边的山上有那么多山羊。”曹操朝着牧童所指方向观看,果然一片白茫茫的山羊。顿时喜出望外,笑逐颜开。正欲下马向牧童施利致谢,回头一看,却不见了牧童踪影,只有空中一朵红云向东飘去。曹操便虔诚跪拜,对天长叹:“天助我也!”原来,牧童是太白金星的化身,因去蓬莱路经太行山,恰遇曹操犯难,特前来相助。于是曹操命令将所有山羊捕杀,让大家炖羊肉吃,并将内脏也煮汤食之。将士们饱餐之后,顿时精神振奋,一口气翻过了太行山。曹操得天下之后,在其《苦寒行》中对此尚有记载:“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被活屈,车轮为之摧……”。诗中所言羊肠坡就是现今的壶关县的鹅屋山。从此以后,这种吃法便在当地流传开来。每年立秋之后,当地人都要炖羊肉,做羊汤纪念曹操远征。 下面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壶关羊汤的做法。 炖羊肉、煮下水料:鲜羊肉2.5kg,羊头1具,羊下水1副,羊血、羊骨头若干,炖羊肉料包1个(小茴香、花椒、桂皮、丁香等几十种香辛料),葱结、姜片各25g,老抽、盐各适量,料酒50g。 包饺子料:鲜羊肉500g,大葱250,白萝卜250,生姜50,大黑酱、盐、味精、胡椒粉、小茴香粉,花椒粉,香油各适量。 汤料:老陈醋、胡椒粉、味精、香菜段各适量。 炖羊肉。将羊肉上的油脂、筋络剔净,切成15厘米见方的小块,入砂锅中,注入适量水上火放入料酒、葱结、姜片,微烧沸时撇去浮沫,放入香辛料包、老抽、盐,加锅盖,视羊肉质地的老嫩,炖约1-3h,羊肉酥烂入味时,将锅离火,撇出浮油放入小碗中备用,捞出香料包。 熬老汤煮下水。将羊下水、羊头洗一遍,同羊骨头放入冷水锅中上火,沸后煮约10min捞出,用清水洗一遍,再放入锅中,加清水,放入适量的姜片、葱段、小茴香粉、花椒粉,大火烧沸,改中火熬至下水熟透,且汤色乳白时离火。取出羊头,去骨、晾凉切片;将下水捞出切片,原汤留用。凝固的羊血切成方块,放入冷水锅中上火煮熟,捞出投入冷水中,之后捞出切细丝或小薄片,均待用。 包饺子。将羊肉洗净,先切成小丁,然后剁成泥;大葱洗净,剁成细末;白萝卜刮干净,擦成丝,入开水中焯出,过凉,挤干水分,剁成细末;生姜去皮洗净,切细末。把羊肉泥、葱末、萝卜末、姜末同放在菜板上,边剁边放大黑酱及盐,味精,香料粉等,当剁至原料融为一体不松散时,加入香油拌匀,即成羊肉馅。和面包成饺子。 舀羊汤。另砂锅中注入炖羊骨汤,放入适量胡椒面、细姜末、盐,上火烧沸,尝好口味,下饺子煮熟。在煮饺子过程中,取汤碗一个,放入适量各种下水片,用锅中沸汤冲烫三次,至碗烫手时,入汤碗中适量味精,陈醋,舀入饺子和适量汤汁,再舀入炖肉和适量炖羊肉汤,撒入香菜段,最后用勺刮点羊油在汤锅中一烫入碗面上,即可食用。 参考文献:说说“壶关羊汤”的制作关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