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职业天然的无法规避「情绪价值」: 比如,销售、律师、医生等等。 读书太多的人容易有个思维误区,就是把一些事情简单归因为专业能力。比如,自己的上级必然要在专业能力上比自己强,否则就觉得自己的上级不值得自己尊重。 但实际上,没有人能够精通所有的专业领域,而且一旦晋升到管理岗位,可能随之而来的就是专业能力的退化,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而管理的最大价值变成了如果通过别人来实现结果。 另一个问题,就是对于专业能力的盲目崇拜,觉得对方专业能力这么厉害,肯定能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问题,必然是没有用心。 举个例子,有个很知名的律师,自己的亲戚出了问题,于是找他来打官司。他看了一下,赢得概率非常小,不想接。但是架不住自己亲戚的反复恳求,于是,就接了。 结果,费心费力的打了,最终依然没有赢。 但是,亲戚并不这么想,觉得这个律师肯定没有出全力,毕竟这么知名,那么多大案子都能打赢,反而自己这点小案子就搞不定了。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产生了裂缝。 这个进一步衍生出来的就是能力价值和情绪价值。 什么是能力价值? 指的是这个事情,我确实能帮助你解决,能力可以覆盖。比如,销售可以帮助代理商拓展下游的零售商渠道。 什么是情绪价值? 指的是这个事情,我可以让你非常爽,感觉到我是全心全意,尽心尽力。比如,销售多送礼,没事多关心自己的代理商,聊天的时候可以讲很多幽默的小段子等等。 在现实中,销售、律师、医生等职业,往往是能力价值和情绪价值都需要提供的。 但是,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恃才傲物,或者说叫做只提供能力价值,不提供情绪价值。这就是让对方非常不爽。 你是不是真的全力以赴不重要,而对方觉得你是不是全力以赴才重要。 但是很多人却只追求一点,叫做自己问心无愧。情绪价值提供的不够,于是就会产生很多矛盾。 比如,有些病人去看医生,生病是个让人难受的事情,然后排很久的队,结果碰到医生,看了一眼两句话,就给打发了。病人想多补充几句,医生都说不用。 于是,病人就很怀疑自己看的医生是不是靠谱。 但实际上,医生每天见那么多病人,这么多年,基本上看上几眼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也大约能判断这个病是不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 双方于是就在认知层面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对病人来说,对医生的预期是能力价值+情绪价值,不仅医术要高超,更重要的是和蔼可亲,态度好,能缓解自己恐惧的心理和情绪。 对医生来说,每天多的时候要几十个,上百个病人,看病也不算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本身压力就极大,各种繁琐事也一堆,自己情绪本来就不高,要额外给病人提供情绪价值,感觉有太大的负担。医生觉得能把病治好才是第一位的,而且从医学严谨的角度来说,也不能随便给病人承诺什么。 而这种认知和预期上的矛盾,往往会造成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比如最近发生的伤害医生事件。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是要谨记给别人提供情绪价值,因为人都是非理性的。甚至除了迫不得已的场合,情绪价值往往都会超越能力价值本身。 #思考# #人际关系# #哲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