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也病了:职业耗竭,确有其事

 牤牛河畔生 2015-11-07

来源:医路 作者:李晗歌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山大”。压力是什么?心理学认为压力是环境要求与自身资源的不平衡。很多职业的压力都很大,医生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医疗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关乎生死和健康,责任重大;医生面对的有癌症晚期的患者、残疾的患者、抑郁的患者等等,很多时候确实是无能为力;医学不断发展,总要不断更新医学知识和技能……



客观地说,压力不总是坏事。适宜的压力,有助于提升警觉和机敏的程度。在付出努力克服困难之后,会收获成就感和个人能力的提升。但是(请注意这里是强转折语气),持续的高水平的压力,以及没能有效地应对压力,就会产生不好的后果,比如职业耗竭。



职业耗竭这个词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原词是“burnout”,是燃烧殆尽、枯竭的意思。现在认为,职业耗竭是一种心理综合征,是对工作中长期压力源的反应。职业耗竭容易发生在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比如医生、护士、教师、警察,因为这样的职业付出的心力很多。


职业耗竭有三个特征:1)情绪枯竭,没有活力(Emotional exhaustion)。这是职业耗竭的核心症状。比如医生在收治急重症病人时,病情复杂,时间紧迫,工作强度高,精神绷得很紧。又如连着很多台手术从早上八点做到晚上十点,医生很疲劳,精疲力尽。2)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去疏远、去回避工作中的人和事。这是面对情绪和体力不堪重负时的自保行为。比如门诊医生看不过来那么多病人,于是对待病人就好像他们是没感觉的人一样,情感麻木。就算还能避免表现出冷冰冰的态度,内心也已不再热情关切。3)低成就感(Lack of personal accomplishment)。会在主观上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失去兴趣。不觉得自己做了很多有价值的事情,也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在国外,有关职业耗竭的研究已有很多。以麻醉医师为例,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有高达50%的麻醉医师具有职业耗竭的某个特征,其中1/3的人比较典型。在中国,这一数据更加严峻,而且职业耗竭问题还没有得到重视。


与职业耗竭有关的因素有:工作压力大、工作满意度低、住院医师、工作时间长、睡眠不足、工作掌控度低、工作节奏快、缺乏病人和同事积极的回应(您中了几枪?中枪越多,越容易职业耗竭)。



职业耗竭这个问题需要重视,因为它的普遍性,更因为职业耗竭会带来危害,不论是对医生本人,还是对患者,还是对医疗质量,都是不利的。


对于医生的工作方面,职业耗竭会影响工作表现,更容易出错,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职业耗竭的医生对病人和家属的共情能力较差(态度不好)。职业耗竭的医生,也会更倾向于逃离这个行业。而遭遇态度不耐烦的医生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也会变差,治疗效果也受到影响。


对于医生的个人方面,职业耗竭有损建康,容易导致失眠、焦虑、易怒、记忆下降、高血压等。有些人变得容易跟别人起冲突,或是婚姻方面有困难。有一部分人的职业耗竭要与抑郁进行鉴别,二者症状相似,只是职业耗竭与工作和压力的关系更为密切。有些职业耗竭者甚至有自杀倾向。在中国,还有不少过劳死的医生,特别是麻醉科医生人数最多,让人扼腕痛惜。



那么,是不是我们对职业耗竭就束手无策了呢?当然不是的。


有关职业耗竭的文献里有这样一句话“Acceptance of burnout as a real-world problem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aspect in order to start coping with the problem and to devise methods toprevent and treat it.”意思就是说,接受职业耗竭是个确确实实存在的问题是应对职业耗竭最最重要的步骤。只有我们承认它、面对它,才能去改变它、解决它。


应对(Coping),就是努力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以适应压力。增加应对压力的能力,会对职业成功和个人健康起到关键性的帮助。应对策略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比如积极行动去解决问题,向他人取经或求助,制定计划一步步地向前推进。


2)以情绪为中心的应对策略:接受现实(这样会减少很多负性情绪),亲友们情感上的支持(煲电话粥、刷微信也是很有帮助的),幽默感(绝对的高级智慧),积极的认知重构(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宗教(宗教给人以抚慰,我们科就有些医生,如果有一阵值班太背,就去拜拜佛转转运,好像确实能好些——未必是真的变幸运了,而是内心放下了)。


3)于事无补的应对策略(应该避免采用):放弃、否认、逃避、自责、借酒浇愁、发泄负性情绪等。



你也许会说,我知道该怎么去做这些,可是我的工作还是这么多,医疗环境还是这么压抑,然并卵!是的,上面讲的那些应对策略只是比较下游的一些措施(就像是对症治疗,也不是不重要)。在对抗职业耗竭的斗争中,我们更要重视从源头上控制工作中的压力源(工作量、医疗经济模式、医院管理模式等),这无疑需要国家、医院、科室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对因治疗更有效果)。


对于国家层面,国外文献没有提太多。在医院和科室层面,国外文献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1)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和科室氛围。

2)提升和肯定员工们的工作价值。

3)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发挥员工的自主能动性。

4)减少员工精神上的郁闷,不进行道德绑架。

5)降低时间紧迫性方面的要求,增加员工的工作自主性。

6)定期评估职业耗竭情况。

7)增加科室内部的公平性。


这些减少职业耗竭的努力,往往难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是,病人福祉和医生福祉是息息相关的。快乐的医生工作起来更加有富有成效,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从长远上看,这些举措是经济划算的,并且增加医生对医院的忠诚度,提升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对于个人层面,国外文献的建议如下:


1)明确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度。

2)识别自己的压力源,如果某个压力源产生了太多的压力,是否还要继续承受。

3)保护自己,爱惜自己!

4)分清自我认识(我怎么看自己)和自我意识(别人怎么看自己)。

5)努力让自己变得有弹性,能承受一定的困难和挫折。

6)追求卓越,而不是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容易带来许多挫折和失落,而追求卓越则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特长和激发潜质。


让我们一起,向职业耗竭说不!


附:这不是一篇心灵鸡汤式的文章。这篇文章借鉴了某SCI杂志的一篇综述,作者是德国人,如果写成参考文献的形式,应该是Rama-Maceiras, P., J. Jokinen and P. Kranke, Stress and burnout inanaesthesia: a real world problem?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5. 28(2): p.15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