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俊明:赫赫有名的主动脉疾病战神

 休休有容2012 2020-01-22

专家小传:朱俊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七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及全国大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发表文章100余篇,获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在我国心血管外科领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主动脉疾病战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朱俊明医生。他习惯了将精力全部投注于主动脉疾病患者,要么身在手术台,要么就在救治患者的路上。

工作,就是一台手术接着一台手术

2019年9月19日晚上11点左右,一名中年男子因胸痛被紧急送往北京安贞医院。到医院时,患者面色惨白、血压很低,已经进入休克状态。超声、CT检查显示出大量心包积液,这是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征象,必须紧急手术。

彼时,朱俊明刚在湖南成功救治了一例主动脉夹层合并主动脉瘤的危重患者,飞回北京。接到电话后,他从机场直奔医院手术室。打开患者的胸腔,朱俊明暗道“万幸”,由于血块凝结堵住主动脉壁的破口,减缓了出血,才为这台手术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第二天上午8点半,手术成功,紧张战斗一宿的朱俊明终于松了口气。

不分昼夜、险象环生,早已成为朱俊明及其大血管团队的日常写照。2018年除夕,他在24小时内成功完成了7台主动脉夹层手术,看到患者得救,朱俊明一脸欣慰,但不可避免地,对家人的愧疚也会同时涌上心头。母亲为此埋怨他,为什么不能多抽出时间陪陪家人,甚至连全家团聚的除夕夜都无法出现。直到后来,老人在电视上看到了关于儿子的报道,才明白他是在做积德的事。母亲依旧心疼儿子,却再不埋怨。

每一个生命都不能轻易放弃

医学界对主动脉疾病的认识和发展仅有3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罕见和危重的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更是知之较少。如何在挽救孕产妇的同时保住胎儿,难上加难。

1998年,朱俊明遇到了第一例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他和团队成员竭尽全力,挽回了孕妇的生命,胎儿却没留住。此后,他开始研究如何解决这个世界性的医学难题。

2017年大年初二,一位妊娠16周的孕妇因突然剧烈胸痛入院,被诊断为妊娠合并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手术是唯一的存活途径。朱俊明联合妇产、麻醉、体外、新生儿多学科协作,制定了周密的围手术期保胎方案,并在5小时内完成了升主动脉替换+孙氏手术。6个月后,胎儿顺利娩出,且2年后的体力智力发育均无异常。这就是我国医学史上妊娠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在进行深低温停循环手术后第一例存活娩出的孩子。朱俊明不由感慨:“这个生命太伟大了,她是在鼓励我们这些医生,每一个生命都不要轻易放弃,每一次挑战都不能放弃,生命的极限是无止镜的,医生必须直面挑战。”

2019年8月19日,时值第二个医师节之际,朱俊明团队又成功完成一对龙凤胎的妊娠终末期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救治,创造了“一根血管三条命”的奇迹。每一台手术前,朱俊明的气定神闲都像定心丸一样给了患者勇气和信心,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淡定以对的背后,是曾经日复一日的付出和努力。

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留清气满乾坤

朱俊明出生在湖南的山区,1982年考入湖南医科大学,毕业后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主动脉手术可以用四个词来形容:血战、夜战、苦战和死战!当时全国约有20万主动脉疾病患者,而朱俊明他们的主动脉血管组只有3个人,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得益于改革开放,朱俊明有机会去国外学习。回国后,他坚持泡病房、泡手术,每一台手术都从开胸做到关胸,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付出终有收获,现在,朱俊明团队每年的手术数量从最初的每年二三十例到了现在的1500例,死亡率被控制在5%。

从医32年兢兢业业,朱俊明几乎把人生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项自己热爱的事业中。他参与了我国主动脉夹层“孙氏分型”和“孙氏手术”的国内外推广,以及首部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制定;完成了全球最大的一组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诊疗的单中心临床研究;积极推动了主动脉夹层诊疗技术的推广工作,全国100多家开展主动脉疾病治疗的单位都留下过他的汗水,见证了我国主动脉外科由弱到强、由国内走向国际的壮举。

朱俊明的办公室挂了一幅字:“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留清气满乾坤”。这就是他做人的真实写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