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 概述小金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九首。 4 《外科证治全生集》卷四方之小金丹4.1 小金丹的别名4.2 组成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子各一两五钱,制乳香、制没药、当归各七钱五分,麝香三钱,香墨炭一钱二分[1]。 白胶香 草乌 五灵脂 地龙 木鳖各制末45克 没药 归身 乳香各净末22,5克 麝香9克 墨炭(陈年锭子墨,略烧存性,研用)3.6克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木鳖各(制末)一两五钱,没药、归身、乳香各(净末)七钱五分,麝香三钱,墨炭一钱二分(陈年锭子墨,略烧存性,研用)[2]。 4.3 制备方法共为细末,以糯米粉36克为厚糊,和入诸末,捣千槌,为丸如芡实大,每料250粒,晒干。 以糯米粉1两2钱为厚糊,和入诸末,捣千锤为丸,如芡实大,此一料约为250丸,晒干忌烘,固藏。 以糯米粉一两二钱为厚糊,和入诸末,捣千槌为丸,如芡实大[2]。此一料二百五十粒,晒干忌烘,固藏[2]。 4.4 功效主治《外科全生集》卷四方之小金丹功在治贴骨疽,痰核,流注,乳岩,瘰疬,横痃,善癀头等症[1]。 消痰化坚,活血止痛,消结散毒。治流注、痰核、瘰疬、乳岩、横痃、贴骨疽、鳝拱头等。流注初起,及二应痰核、瘰疬、乳岩、横痃初起。阴疽初起,皮色不变,肿硬作痛,多发性脓肿。 4.5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一丸,陈酒送下,覆盖取汗[1]。 每服l丸,用陈酒送下,取汗。重者2丸。 临用取1丸,布包放平石上,隔布敲细,入杯内,取好酒几匙浸药,用小杯合盖,约浸1-2时,以银物加研,热陈酒送下,醉,盖取汗。幼孩不能服煎剂及丸子者,服之甚妙。如流注等症,成功将溃,溃久者,当以10丸作5日早晚服,服则以杜流走,患不增出。 临用取一丸,布包放平石上,隔布敲细,入杯内,取好酒几匙,浸药,用小杯合盖,约浸一二时,一银物加研,热陈酒送下,醉,盖取汗[2]。幼孩不能服煎剂及丸子者,服之甚妙[2]。如流注等症,成功将溃,溃久者,以十丸作五日早晚服,服则以杜流走,患不增出[2]。 4.6 用药禁忌内有五灵脂,与人参相反,不可与有参之药同日而服;忌饮烧酒及食生冷,孕妇勿服。 4.7 药理作用4.8 小金丹的临床应用流注:一儿岁半,太阳一毒,背上心脐对处二毒,颈后口对处一毒,腰腹二毒,两腿五毒,共十一毒,皆皮色无异,其大腿二毒,已经医者开刀,闻余至请治,以小金丹令日服二次,至五日消其九毒,消后,又以小金丹日服一次,十日后,二孔皆红润,以保元汤(耆、草皆用生者),加肉桂三分,煎杯许,另水煎参六分和服,半月后,以耆、草易炙者,一月收功。 4.9 各家论述《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方中用草乌逐寒湿,通经络,开顽痰;当归、麝香、地龙温经养血,开通经络;五灵脂、乳香、没药活血祛瘀,消肿定痛;白胶香调气血,消痈疽;木鳖子祛皮里膜外凝结之痰毒,消结肿,恶疮;墨炭消肿化瘀;糯米以养胃气,酒服以助药势,使诸药速达病所。全方共奏化痰祛湿,祛瘀通络之功。 4.10 附注小金丸(《中国药典》一部)。 6 《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九方之小金丹6.1 方名小金丹 6.2 小金丹的别名资寿小金丹 6.3 组成6.4 功效《鸡峰普济方》卷二十九方之小金丹功在养心气,明目,解贼风蛊毒,杀精物恶鬼,久服补精髓,好颜色,益智不饥,轻身长年,大进饮食。 6.5 主治五脏虚乏,腰膝无力,嗽逆寒热,泄泻下痢,惊气入腹,痈疽疮痔,妇人百病,崩,带下赤白,产难,胞衣不出,血闭血利。 6.6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2丸,空心、食前,望太阳香水送下。 6.7 制备方法上为极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令干,烧沙锅通赤,次入药在内,用木炭火煅令通赤为度。 6.8 附注资寿小金丹(《是斋百一选方》卷一)。 7 《普济方》卷一一八方之小金丹7.1 方名小金丹 7.2 组成草乌6两(姜、葱各半斤,捣烂),苍术4两(米泔浸),地龙半两,穿山甲半两,败龟壳半两,白芷半两,晚蚕沙半两,骨碎补半两,虎骨半两(炙),自然铜半两,破故纸半两,何首乌半两,川萆薢半两,乳香半两,没药半两。 7.3 主治《普济方》卷一一八方之小金丹主治中湿。 7.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7丸至15丸,茶、酒任下。 7.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6 用药禁忌忌热物。 8 《普济方》卷一八五方之小金丹8.1 方名小金丹 8.2 组成苍术1两,威灵仙1两,五加皮1两,青藤根1两,草乌1两,生姜1两,葱白1两。 8.3 主治《普济方》卷一八五方之小金丹主治诸痹。 8.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5丸、20丸,温酒送下。 8.5 制备方法上用生姜、葱捣细,将药拌匀,酒渍春3、秋7、冬10日,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9 《古今医鉴》卷七方之小金丹9.1 方名小金丹 9.2 组成哑芙蓉1钱,朱砂3分,麝香3分。 9.3 功能主治9.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1丸,先吃梨1片。然后以药丸嚼下,再吃梨1片。痰嗽顿止,发热即退。 9.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外用高良姜4两,切碎,烧酒泡3日,去酒,入水10碗,煎至2-3碗,滤去滓,慢火熬成膏,再入乳汁半盏,再熬,入前药为丸,如黄豆大,金箔为衣。 10 《古今医鉴》卷十方之小金丹10.1 方名小金丹 10.2 组成雄黄1钱,姜黄1钱,巴豆(去油)1钱,山柰1钱,丁香25个,人言3分。 10.3 功能主治《古今医鉴》卷十方之小金丹主治虫之作痛,时痛时上,痛则攻心,口吐清水,人中鼻唇一时青黑者。 10.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4-5丸,5-6岁儿用6-7丸或8-9丸,艾叶煎汤,入醋少许送下,不拘时候。 10.5 制备方法11 《痘疹一贯》卷六方之小金丹11.1 方名小金丹 11.2 组成上上沉香2钱5分,广木香3钱,丁香1钱5分,莪术1钱5分,三棱1钱5分,陈皮1钱5分,青皮2钱,川郁金2钱,巴霜5钱(去净油),川大黄1两(酒浸1日夜,炒),牛黄5分,朱砂3钱(研末,水飞另用)。 11.3 功能主治《痘疹一贯》卷六方之小金丹主治疟疾,痢疾,诸气痛,牙痛,小儿乳积惊疳,臌膈痞块,翻胃黄疸,胃口不开,胸中胞闷,大小便不通。 11.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服3-7丸为度,不宜双数,疟疾临发日宜早服,用茶叶2钱,生姜3片,水煎汤送下;白痢,姜汤送下,红痢,砂糖汤送下;红白痢,姜糖汤送下;诸气痛,玄胡索2钱,水1钟,煎5分,入白酒5分送下;牙痛,用1丸棉包,咬患处即愈;小儿乳积、惊疳,亦用此丸,其丸如粟米大,每服5-7丸,姜汤送下;滚水亦可;臌膈痞块,翻胃黄疸,胃口不开,胸中饱闷,大小便不通,日服3丸,或滚白水,或淡姜汤送下。做此丸药,必须晒干,收瓷罐内,日久潮湿发即变药力,宜常取出晒为妙。 11.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先用乌梅肉50个煮烂,捣如泥,再用神曲1两打糊和前梅泥及诸药捣匀为丸,如大黄豆大,将朱砂为衣。 11.6 用药禁忌中病即止,不可过服,慎之慎之。服丸病去之后,宜用补气血药,或六君子汤,或八珍汤,或地黄丸、补中益气汤,在此诸汤中选而用之。妇人有孕勿服,恐伤胎。 12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方之小金丹12.1 方名小金丹 12.2 组成辰砂2两(水磨),雄黄1两,叶子雌黄1两,紫金半两。 12.3 功效主治《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方之小金丹功在辟疫。主治五疫。 12.4 小金丹的用法用量每日望东吸日华气1口,服药1丸,冰水送下,和气咽之。服10丸,无疫干也。 12.5 制备方法同入盒中,外固了,掘地1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20斤煅之,7日终,候冷7日取,次日出盒子,埋药地中,7日取出,顺日研之3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2.6 各家论述《古方选注》:辰砂生禀青阳,受气于丙,有木火之德;雄黄得阳土之精,雌黄得阴土之精;金禀己土,阴气得水之精,以火煅之,以土埋之,循太阳左旋以研之,吸太阳初升之气以吞之,纯阳之气用冷水以摄之,采取阴阳之精气,坐镇中宫,正气在内,邪不能干也。 12.7 附注《内经讲义》本方用法:将辰砂、雄黄、雌黄、紫金(金箔),放入乳钵中研细,倾入瓷罐中,外用盐泥封好。另在空地上挖一个坑,约尺许,将罐置于坑内,封以薄土,筑实。另用桑柴或桑炭,烧其地面,烧7天,至第8日,候冷,把罐取出,将药刮出,入于另1罐,再埋于地下,以消除火热之气,埋7天,再取出,将药倾入钵中,研细,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