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冒险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为何能打败各方面占优的朱允炆

 黑贝1958 2020-01-22

冒险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为何能打败各方面占优的朱允炆冒险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为何能打败各方面占优的朱允炆

朱棣,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皇帝等。

明朝建立后,朱棣被封为燕王。还在老家凤阳时,朱棣便对民情颇有所知。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又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由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在南京称帝。

朱棣在位时,在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关系,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并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的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庙号太宗,葬于长陵。1538年,明世宗改上庙号为成祖。与明太祖合称为“明朝二祖”。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意思是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在新更名的应天府,此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军情紧急,朱元璋甚至对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

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七个儿子。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

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七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

这时,朱棣已经七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棣十岁,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朱棣已是十七岁的青年,朱元璋准备让他们到外地去当藩王。就在这一年,朱棣兄弟们一起来到安徽凤阳老家,那时被称为“中都”。这里埋葬着他们的祖父母,也是朱元璋小时候为大户人们放牛放羊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朱棣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民间生活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朱棣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所以,他当皇帝以后,还经常对儿子们说起这段生活。认为自己能南北征战,不畏塞外风寒,就得益于这段经历。朱棣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他回去就要准备到外地去当藩王了。

朱元璋同时对朱棣和其他的几个子女加强了教育,朱棣兄弟们除了接受师傅们的教育外,还要随时接受朱元璋的训诫。朱棣从朱元璋那里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对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

朱元璋晚年,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先后去世,故朱元璋四子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他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

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将,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因此,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

因为燕王朱棣势大难图,所以,削藩从朱棣同母弟周王开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其余都废为庶人。接着,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朱棣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朱棣。张信为朱棣旧部,此时遂降朱棣,朱棣随即为备。七月,朱棣以计(以装疯麻痹张昺、谢贵二人)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朱棣旧部,降朱棣从战者甚多。朱棣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

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三十万讨伐朱棣。先锋抵雄县,为朱棣所袭,九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

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相当于雇佣兵,均为蒙古骑兵,战斗力极强),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长子朱高炽镇守,用冰冻住城墙,使李景隆无法破城)。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铉为山东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遂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建文帝恢复齐、黄官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在滹沱河打败盛庸,再在藁城打败吴杰等。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他们外出募师勤王。当时,朱棣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正月,朱棣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朱棣攻下南京后,于七月十七日即皇帝位,但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即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

即位后,下令大力搜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朱棣还令尽复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靖难之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

(本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