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读书笔记22.3|有欲者不甘于奉献

 砍柴的少年 2020-01-22


6. 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物或恶之

    物,指“余食赘行”这样的事物。
    或,有人,有的——泛指人或事物。

    物或恶之,指“余食赘行”这样的事物,会让人厌恶。


有欲者

    有目的人,这里指以“章,明,成功,长”为目的人。

    比如,

    有人做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无欲者。

    有人做官是为了得到更高的权力,这就是有欲者。

    有人做慈善是为了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无欲者。

    有人做慈善是为了获得慈善家名声,这就是有欲者。

    有人著书是为了薪火相传,这就是无欲者。

    有人著书是为了出名赚钱,这就是有欲者。


7. 全章通译

炊者不立。
自视不章;自见者不明;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曰:
馀食赘行,物或恶之,
故有欲者弗居。


    古人有言,“炊者不粒”。意思是说,“炊者”是一个懂得奉献的人,因为她做饭不是只给自己吃,而是给更多的人吃。
    即使一个家庭,炊者都是奉献者,不懂得奉献的人也成不了“炊者”。

    同样的道理。

    一个以获得显赫名声为目的而奋斗的人,就像做饭只给自己吃的人,成不了“炊者”。也就是,成不了真正“名传千古”的人。
    真正“名传千古”的人,获得的名声只是他们在为国家、民族、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后的副产品。
    
    一个只为自己能够得到明悟而修行的人,成不了著名的“思想家”。
    只有自己觉悟了,又能指引更多的人一起觉悟,才是公认的著名“思想家”。

    一个只为自己享受炫耀而建功立业的人,成不了大功于社会、国家、民族和人类的人。
    只有他的功劳深远地影响了很多人,能够被很多人长久称颂,才是真正有功之人。

    一个只为个人荣誉而修炼技能的人,成不了绝世高手。
    只有用自己的才能做出更多贡献,让人折服,才是绝世高手。

    上面五句话都包含着“道”,它们共同的道理,可以归结为:
    “做多余的饭,做多余的工作,是只有奉献,没有直接回报的事情,这些事情会让人厌恶,所以一个只为名利而奋斗的有欲者,不会去做这些多余的事情”。
    

8. 古谚语“炊者不立”失传原因的猜测

    远古人类学会用火,从此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这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时刻。
    而伴随“火的使用”,就有了“炊者”,炊者在族群中必然是地位非常崇高的存在。
    简单从百度中搜索的资料看,古人类有崇拜“炊者”的历史。那时候还是母系氏族时代,女性在族群中的地位很高。“炊者”自然就是“炊母”。
    炊母神,就是在古代氏族部落中为族人们作饭的女性,是她使大家有可口的饭菜食用,人们因以为“炊母之神”,倍受族人崇敬和景仰。
    受到大家爱戴的炊母,必然是在食物分配上比较公正的人。
    “炊者不粒”,应该就是在歌颂“炊者”对大家的奉献。
    一个受到爱戴的炊者,不会自己独占食物,而是把食物公正地分配给每一位家族成员。
    随着社会的发展,“炊者”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最后甚至沦为了奴隶主的奴隶。
    这个古谚语也就慢慢失传了。
    

结束第22章,继续读第23章。
   

郭宗林号旅行专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