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画 | 「清」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hwzhuwei 2020-01-22

品画 |  「清」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清]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局部图

品画 |  「清」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纸本,墨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品画 |  「清」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此图作于康熙三十年(1691),正是他北游京城时期,应当说是他画中精品。图前以他独特的隶书题写了“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九个字作引首。再看画卷:一小溪分隔两岸,石壁耸峙,群山巍峨。山间云雾飘渺,下面有一水蜿蜒流淌。水上架小桥,两小艇载着人垂钓其中。渐入深山,路道盘桓,峰峦起伏。山间林木茂密,村舍瓦屋掩映于其间,有两人晤谈屋中。后渐开阔,水流潆洄,汇成大湖。湖畔孤岛,小桥连岸,坡岸有高士席地,水中有舟载客而来。显然这是人间寻常的生活,恬静平淡。作者以其难得的细笔,一层层勾、皴,再由淡而浓,反复擦、点,淡墨渲染。尤其是点,经由干、湿、浓、淡,反复叠加,至“密不透风”的程度。石涛善用点,是其一大特征。整幅画面显得苍莽而凝重,深得元人意趣。尽管他在卷后自谓“不立一法,是吾宗也”,其实还是脱不开传统技法。

石涛是一个对清以来的绘画史极具影响的画家,而且又是极受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在画坛被摹古画派所笼罩、是画家的创新活力渐遭销蚀的时代,金鸡孤鸣,唱出了一片新天地。但同时,他矛盾、怪诞的性格——身为明宗室后裔,为逃生而出家,然却又两次恭接清帝圣驾;既已出家为僧,然却又媚走于权贵间,以求荣华;以“僧人”面世,然却又无心研究佛典;写了《画语录》,标新立异,然却又在晚年大加删改为《画谱》,将往日的锋芒一概抹去,复归守旧故道,这不能不让后人感觉到迷惘。当然,石涛作为一个画家的创作及画论,在历史上应该有其地位,但是必须放在整个绘画史中去评议。不然,也就只有如同大画家张大千,从早年依赖石涛而成名,壮年后却又千方百计从石涛的模式中挣扎出来,一如他晚年题其早年仿石涛作品中自述的“今则惟恐不出”矣。

石涛(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明宗室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广西全州人。他的生年有明崇祯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l64l、1642)诸说,他的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约五十七年(1705、l710、约1718)诸说。明亡国后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在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师于名僧旅庵本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却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和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

石涛出生于帝王胄裔,明亡时他不过是三岁小孩,他的出家更多的仅仅是一种政治姿态,这与渐江的'受性偏孤'是不同的,石涛的性格中充满了'动'的因素,因此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山呼万岁,并主动进京交结达官显贵,企图出人头地,但是权贵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故而攻败垂成。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好在他聪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他的画作中,因此他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和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处。

资料源自:墨迹共享艺术 2017-07-20

品画 |  「清」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品画 |  「清」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