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的结束便是创造力的开始

 茉莉7eo6t3y9 2020-01-23

问:我的丈夫在一战中被杀,我的孩子在另一场战争中丧命,我的房子被毁于一旦。您说生活是一种永恒的创造力的状态,但在我心里,每一个春天都是破碎的,我发现自己无法参与到那种新生里去。

克:是什么妨碍了我们的生活不断地更新?是什么妨碍了新事物的出现?难道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懂得如何在每一天终结吗?由于我们活在一种持续的状态里,日复一日不断地背负着我们的记忆、我们的知识、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焦虑、我们的痛苦和悲伤,因此我们从不曾抛掉昨日的记忆走向新的一天。对我们来说,持续性就是生活。对我们而言,认识到“我”作为记忆持续着,带着某种知识、带着某种经验与某个群体认同——这就是生活。凡是持续的事物,凡是通过记忆持续的事物——如何能够迎来新生呢?很明显,只有当我们理解了想要得到持续这一欲望的整个过程,才能迎来新生,只有当思想里作为实体的“我”的持续性终止时,才能获得更新。

毕竟,我们是记忆的集合——关于经历的记忆,我们通过生活、通过教育累积的那些记忆——而这个“我”就是与这一切进行认同的结果。我们是让我们自己跟某个群体认同的结果,不管是法国人、荷兰人、德国人还是印度人。没有与某个群体、某栋房子、某架钢琴、某个观念或者某个人认同,我们就会感到迷失,于是,我们依附于记忆、依附于认同,这种认同给了我们持续性,而持续性妨碍了更新。显然,只有当我们懂得怎样在每一天终结和重生,也就是说,摆脱那带来了持续性的一切认同,才能够实现自我更新。

创造力不是一种记忆的状态,对吗?它不是一种意识活跃的状态,创造力是一种思想缺席的意识的状态,只要思想在运作,就不可能拥有创造力。思想是持续的,它是持续性的结果,凡是拥有持续性的事物,都不可能迎来生机与活力,不可能实现新生,它只会从已知走向已知,因此它永远无法是未知,所以,重要的是去认识思想以及如何让思想终结。思想的结束不是一种活在抽象的象牙塔里的过程,相反,思想的终结是最高形式的认知。思想的停止会带来生机与活力,在它里面会有新生,但只要思想在继续,就不可能实现更新。这就是为什么说,认识我们是怎样思考的,要比去思考如何更新自我重要得多。只有当我懂得了自身思考的方式,洞悉了它的所有反应,不仅是在表层,还有深层的无意识的层面——唯有这时,在认识我自己的过程里,思想才会终结。

思想的结束便是创造力的开始,思想的结束便是静寂的开始。然而,思想的终结是无法通过强迫、通过任何形式的训戒、通过任何迫使而获得的。毕竟,我们必须拥有意识格外安静的时刻——自发的安静,没有任何强迫,没有任何动机,没有任何想要让它安静的欲望——我们必须要体验意识彻底静寂的时刻。那么,这种静寂永远不可能来自于某种形式的认同,在这种状态里的意识会终结,也就是说,作为某种限定的反应的思想会终结。思想的终结就是新生,它是一种鲜活,在它里面,意识能够实现新的开始。

所以,认识意识,不仅是作为思想者的意识,而且还有作为思想的意识,直接地去觉知作为思想的意识,不做任何谴责或辩护,不做任何选择,将会让思想终结。尔后你将发现,假如你想要去检验这个的话,伴随着思想的终结,不会再有思想者,当思想者消失的时候,意识便将迈入静寂。思想者是拥有持续性的实体,思想认识到自己转瞬即逝,于是它便制造出了思想者这一永恒的实体,赋予了他持续性,于是,思想者变成了煽动者,让意识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在激动不安、不断在寻求、探问、憧憬的状态里。只有当意识认识了自身的全部过程,没有任何形式的强迫,才能迈入静寂,并因此能够迎来更新。

那么,很明显,在所有这些问题里面,重要的是理解意识的过程。认识意识的过程,并不是一种自我隔离或反省的行为——它不是排拒生活,不是退隐到修道院里头或者把自己封闭在某种宗教信仰之中。相反,任何信仰都只会让心灵受限,信仰导致了敌对,一个怀有信仰的心灵永远不可能是宁静的,一个为教义所困的心灵永远无法去认识何谓创造力。因此,只有当我们懂得了意识的过程——意识即问题的制造者——我们的问题才能得到解决,而只有当我们认识了关系,才可以终结这个制造者。关系便是社会,要想带来社会的革新,我们就得认识我们在关系里的种种反应。只有当心灵迈入彻底的宁静,不为某种活动或信仰所囿,才能迎来那种富有创造力的新生的状态。当意识实现了绝对的宁静,因为思想已经停止了——唯有这时,创造力才会登场。

选自《让心入静》


克里希那穆提教诲的核心,包含在他1929年所做的表述中:“真理是无路之国。”人不可能通过任何组织,任何信仰,任何教义、牧师或仪式,任何哲学知识或者心理技巧,来达到真理。他需要通过关系的镜子,通过了解他自己心智的内容,通过观察而不是智力上的分析或者内省式的剖析,来找到真理。

人为自己建立了各种意象,以充当安全的围墙——宗教、政治和个人方面安全的围墙。它们以符号、观念、信仰的形式出现。这些意象的包袱,支配着人的思想、他的关系,以及他的日常生活。这些意象是我们问题的根源,因为它们把人与人分割开来。

他对生活的感知被他头脑中已经确立的概念所塑造。他意识的内容就是他的整个存在,这个内容是整个人类共有的。个性只是名与形,以及他从传统与环境中所获得的肤浅文化。人的独特性不在表面,而在于从他意识的内容中完全解放出来,而这些内容是整个人类共有的,所以他不是一个个体。

你和你外在一切痛苦混乱的事情有什么关系?这些痛苦混乱的事情当然不是自己发生的,那是你和我制造的,是你和我在我们的关系中制造的。——克里希那穆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