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先生年谱(简)

 川渝客 2020-01-23

王先生守仁,字伯安,其先晋右军将军羲之之后,世居山阴 。至二十三世,迪功郎寿徙余姚。国初有纲者,官广东参议,死苗难。其子彦达以羊革裹尸归,御史郭纯上其事,庙祀纲于增城,纲盖先生之六世祖也。高祖与准,永乐间举遗逸,不起,号“遁石翁”。曾祖世杰,以明经贡入太学,号“槐里子”。祖天叙,号竹轩,封翰林院修撰。自槐里子以下,两世皆赠嘉议大夫、礼部右侍郎,加赠新建伯。父华,号“龙山”,由进士及第第一人,仕至南京吏部尚书,封新建伯。龙山念山阴佳山水,又为先世故居,复自余姚徙越城之光相坊。先生因筑室阳明洞,距越城东南二十里,故学者称为“阳明先生”。

1472年

成化八年壬辰,1岁

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丁亥,先生生。

先生在娠十四月。生之夕,祖母岑梦神人绯玉,自云中鼓吹送儿来,惊寤,已闻啼声。竹轩翁因名先生“云”。而乡人遂指所生楼曰“瑞云楼”。

1476年

十二年丙申,五岁。

犹不言。有神僧过而目之曰:“好个孩儿,可惜名字道破。” 竹轩翁更以今名,曰“守仁”,即能言。尝暗自诵翁所读书,翁讶问之,曰:“向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1481年

十七年辛丑,十岁。

龙山公举进士。

1482年

十八年壬寅,十一岁。

竹轩翁因龙山公迎养,携先生如京师,过登金山,与客赋诗,未就。先生从旁占一绝。客大惊,复命赋蔽月山。先生又随口占一绝 (诗在集中)。

明年,就塾师于邸中。一日,与同学生走长安街,遇相者,曰: “吾为尔相。尔须拂领,入圣境。须至上丹台,结圣胎。须至下丹台,圣果圆。”先生感其言,归问师曰:“何为第一等事?”师曰:“读书登第。”先生曰:“恐未是,当读书做圣人耳。”

1484年

二十年甲辰,先生十三岁。

太夫人郑氏卒。

1486年

二十二年丙午,十五岁。

时石英、王勇乱畿内,石和尚、刘千金乱秦中。先生间行出居庸关,逐胡儿骑射,遍询夷落所以备御之策,经月始返。夜梦谒汉马将军援庙,赋诗一律(诗在集中)。先生感慨时事,屡欲上书于朝,龙山公格而止之。

1488年

弘治元年戊申,先生十七岁。

七月,自京师亲迎夫人诸氏于洪都。时诸公养和为江西参议,先生就委禽焉。合卺日偶行入铁柱宫,见道士跏趺,即而叩之,相与对坐忘归,诸公遣人遍索不得。明日,先生始还。署中有纸数箧,先生日学书皆尽,书法大进。先生尝曰:“吾始模古帖,止得字形。后凝神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及读明道书曰:‘吾作字甚敬,非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后与学者论格物,多举此为证。

1489年

二年己酉,先生十八岁。

十二月,以夫人诸氏归余姚,舟过广信谒娄一斋谅,语格物之学。先生甚喜,以谓圣人必可学而至也。后遍读考亭遗书,思诸儒谓众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因见竹,取而格之,沉思不得,遂被疾。

1492年

五年壬子,先生廿一岁。

秋,举于乡。时闱中夜半见有二巨人者衣绯绿,东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而,先生与孙中丞燧、胡尚书世宁同举。及宸濠之变,胡发其奸,孙死其难,先生平之。

1493年

六年癸丑,先生二十二岁。

春试,南宫落第。宰相李西涯素器先生,戏曰:“待汝作来科状元,试为《来科状元赋》。”先生拈笔而就。有忌者曰:“此子取上第,目中无我辈矣。”及丙辰春试,竟为忌者所抑。同舍有以不第为耻者,先生笑曰:“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1497年

十年丁巳,先生二十六岁。

寓京师。时边烽甚急,诏举将才,无以应。先生因精究兵法,每遇宾饮,聚果核,列阵势为戏。

1498年

十一年戊午,先生二十七岁。

读考亭《上光宗疏》,有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乃悔前日用力虽勤而无所得者,欲速故也。因循序以求之。然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沉郁既久,旧疾复作。闻道士谈养生之说而悦焉。

1499年

十二年己未,先生二十八岁。

春,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

先生为诸生时,尝梦威宁伯王越遗以弓剑。是秋,奉命督造威宁坟,驭役夫以什伍法,休食以时,暇则驱演“八阵图”。事竣,威宁家谢以金帛,不受。出威宁夙所佩剑以赠,受之,梦故也。时星变,下诏求言,又鞑虏猖獗,先生疏论《边务八事》。

1500年

十三年庚申,先生二十九岁。

授刑部云南司主事。

1501年

十四年辛酉,先生三十岁。

奉命谳狱江北。暇日游九华山,见道者蔡蓬头,问以仙术。蔡曰:“尚未。”有顷,先生屏左右,再拜请问。蔡曰:“尚未。”问至三。蔡曰:“汝礼虽隆,终不忘官相。”大笑而别。

地藏洞有异人,坐卧松毛,不火食,先生历岩险访之。值其睡,先生默坐,良久方醒。问以第一义谛,不答。徐曰:“周濂溪、程明道,你儒家两个好秀才也。”语毕复睡。先生归。明日再往,不复见矣。

1502年

十五年壬戌,先生三十一岁。

八月,予告归越。筑室阳明洞,行道引术。友人王思舆等来访,先生命仆迎之,且历语其来迹,似先知者。众惊异,以为得道。久之,先生悟曰:“此簸弄精魄,非道也。”遂屏去其术。欲离家远遁,念祖母岑与龙山公在。一日悟曰:“此念生于孩提,此念亡,是断灭种姓矣。”乃移居西湖,往来南屏、虎跑间。有僧禅坐三年,不语不视,先生喝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什么?终日眼睁睁看什么?”僧惊起。先生问其家,对曰:“有母在。”曰:“起念否?”对曰:“不能不起念。”先生即指爱亲本性喻之,僧涕泣拜谢,挈钵而归。

1504年

十七年甲子,先生三十三岁。

秋,主考山东乡试,试录皆先生笔也。

九月,改兵部武选司主事。

1505年

十八年乙丑,先生三十四岁。

是年,识湛甘泉若水,与盟,讲明圣学,门人始进。

1506年

正德元年丙寅,先生三十五岁。

时奄瑾擅政,南京科道戴铣、薄彦徽等皆下狱。

二月,先生抗疏救之。触瑾,矫旨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

1507年

二年丁卯,先生三十六岁。

夏,赴谪至钱塘,瑾遣人阴迹先生。先生惧,佯为自沉于江,密附商船往舟山,飓风一夕,飘堕闽界。比登岸,山行数十里,夜叩野寺,不纳。又趋野庙,倚香案卧,盖虎穴也。夜半,虎但绕廊吼,不敢入。黎明,寺僧来庙所,意先生必啖于虎,将收其橐。此寺僧盖素借虎以御客者。见先生方睡醒,惊曰:“非常人也。”邀至其寺,则向与先生趺坐于铁柱宫之道士在焉。道士笑出袖中诗相示,有“二十年前曾见君,今来消息我先闻”之句。因问先生:“尔欲安往?万一瑾怒,逮尔父,诬尔北走胡,南走粤,奈何?”先生愕然。卦之,得“明夷”,乃决策返。别道士,留诗壁间(诗在集中)。遂取间道,由武夷归,涉鄱阳,往省龙山公于建业。以十二月赴龙场驿。

时先生妹婿徐爱因先生将赴龙场,纳贽北面,奋然有志于学。

1508年

三年戊辰,先生三十七岁。

春三月,至龙场驿。龙场在贵州万山中,蛇虺蛊虫毕聚。夷人鴃(jué)舌,不通语言,可与通语言者,仅中土亡命耳。时瑾憾未释,先生自计得失荣辱俱忘,惟生死一念尚在,乃凿石椁以俟命焉。会从者皆病,先生亲析薪取水,作糜饲之。又为歌诗,调越曲,杂诙笑,以相解慰。

因沉思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觉呼跃而起,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著《五经臆说》。

夷人亦日来亲,见先生所栖卑湿,为构龙冈书院、寅宾堂、何陋轩、君子亭、玩易窝,以居先生。思州守遣人侮先生,诸夷不平,殴之。守怒,白于当道。当道令先生诣谢,先生不可,致书复之,守闻自失。水西安宣慰馈粱肉,给使令,重以金帛鞍马,先生俱不受。始朝廷议设军卫于水西,兼筑城廓,既而止,然驿传尚存。安恶据其腹心,欲去之,以问先生。先生遗书,申朝廷令甲威信,安心乃折。有宋氏酋长曰阿贾、阿札者叛,宋氏作乱,先生复遗书讽喻安,安悚然,率所部平其难。

1509年

四年己巳,先生三十八岁。

贵州提学副使席书聘先生主贵阳书院,身督诸生师先生。

是年,先生始论“知行合一”,其说具《语录》中。

1510年

五年庚午,先生三十九岁。

由龙场驿丞升庐陵县知县。为政七月,不事威刑,选三老里正,谕民为善,多感化者。

冬十一月入觐,馆于兴隆寺。时黄宗贤绾始见先生论学,先生喜,令与湛甘泉俱。

十二月,升南京刑部四川司主事。

1511年

六年辛未,先生四十岁。

正月,调吏部验封司主事。始论晦庵、象山之学。有《答徐成之书》。时方献夫为郎,位在先生上,敬执贽先生。

二月,为会试同考试官。十月,升文选司员外郎。

1512年

七年壬申,先生四十一岁。

二月,升考功司郎中。

十二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便道归省。

是年,徐爱以祁州守迁南工部郎,与先生同舟归越,论《大学》宗旨,详《语录》。

1513年

八年癸酉,先生四十二岁。

冬十月,至滁州,日与门人遨游琅琊、瀼(xiānɡ)泉间。月夕,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歌声振山谷,旧学之士日益至。

1514年

九年甲戌,先生四十三岁。

四月,升南京鸿胪寺卿。

是年,始专以“致良知”训学者。

1515年

十年乙亥,先生四十四岁。

立从弟守信子正宪为后。时先生与诸弟守俭、守文、守章,皆未举子故也。

八月,拟《谏迎佛疏》。近侍言西域有僧,能知三生事,胡人谓之活佛。遣宦者刘允乘传往迎。以珠琲(bèi)为幡幢,黄金为供赐,赍巨万,敕允往返以十年期,得便宜行事。请盐七万引,为行李费。辅臣杨廷和执奏,不听。先生拟书欲上,后止。

1516年

十一年丙子,先生四十五岁。

九月,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以兵部尚书王琼举也。王思舆语季本曰:“阳明此行,必立事功,吾触之不动矣。”

1517年

十二年丁丑,先生四十六岁。

正月,至赣州。先经万安,有贼数百,沿途劫掠,商舟不敢进。先生令联商舰结为阵势,扬旗鸣鼓,若趋战者。贼惧,罗拜呼曰:“饥荒流民,乞求赈济。”先生令人谕之曰:“至赣后,即差官抚插,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自取戮灭。”贼皆散归。

先生入赣日,即选募民兵,行十家牌法。先是,赣人之在官府者,皆洞贼耳目,官府举动,贼必先闻。军门一老隶,作奸尤甚。先生知之,呼入密室,使自择生死。隶吐实,先生许以不死,试其言悉验。

先生以是尽得贼情矣。

二月,平漳寇。

四月,班师。

五月,立兵符,奏设平和县治于河头,移小溪巡简司于枋头。

六月,请疏通盐法。

九月,改提督南、赣、汀、漳等处军务,钦给旗牌,得便宜行事。先是,先生《申明赏罚疏》,以旗牌便宜为请。有笑其迂者。独王公琼曰:“朝廷此等权柄,不与此等人,又将与谁?”复疏,得旨,悉从之。江西镇守太监毕真谋于近倖,请监其军。琼奏以为兵法最忌遥制,若使南、赣用兵必待谋于省城,镇守败矣。惟省城有警,则听南、赣策应可也。真谋乃寝。以平漳寇功,升俸一级,赏银二十两,文绮四端。

十月,平横水、桶冈诸寇,贼首谢志珊就擒。先生问之曰:“汝何得党类之众若此?”志珊曰:“亦不容易。平生见世上好汉,断不放过,必多方钩致之。或赴其难,或周其急,或逞其酒色嗜好,待其怀德,与之谋,无不应矣。”先生顾谓门人曰:“吾侪求友之切,亦当如是。”

十二月,班师。奏设崇义县治于横水,增茶寮隘,上堡、铅厂、长龙三巡简司。

1518年

十三年戊寅,先生四十七岁。

三月,平大帽、浰头诸寇。

四月,班师。举酒以酬诸门人曰:“ 感诸君助我,以此相报。”门人各瞿然问故。先生曰:“始吾登堂,赏罚军事,尝恐误,有愧诸君,不敢不慎。及退对诸君,尚觉前之赏罚有未慊也。直至登堂行事,与诸君相对时,此心恰恰如一始安。此固诸君之所以助我矣。”

五月,奏设和平县治于和平峒,改和平巡简司于浰头。

六月,以平横水、桶冈功,升右副都御史,荫一子锦衣卫世袭百户。

七月,刻古本《大学》、刻《朱子晚年定论》。

十一月,再请疏通盐法。

1519年

十四年己卯,先生四十八岁。

正月,以平三浰功,荫一子锦衣卫世袭副千户。

六月,奉敕勘处福建叛军。初九日,发赣州。十五日,至丰城,闻宁王宸濠反,趋还吉安,起义师。濠遣兵追先生,先生以计得脱。十九,至吉安,上疏告变。虑贼党顺流窥建业,犯京师,两都仓卒无备,思以计诒濠,使迟留旬月不出,乃万全。于是伪为两广军门机密火牌,伪为迎接京边官军公文,伪为李士实、刘养正内应书,伪为闵念四、凌十一投降状,令雷济、龙光先后设法,故闻于濠。濠乃疑惧犹豫,其详具《反间遗事》中。二十一日,再上疏告变,以叛党方炽,恐前疏不得达也。同日,又疏乞省葬。

七月初五日,疏上宸濠谤讪檄榜。十三日,率伍文定等义师发吉安。十五日,大会于樟树,遣奉新县知县刘守绪,袭破濠伏兵于新旧坟厂。十九日,发市汊。二十日,拔南昌。二十四日,与贼战于鄱阳湖之黄家渡。二十五日,战于八字脑。二十六日,获濠于樵舍,江西平,而朝廷不知也。

当是时,始以南京都御史李克嗣飞章告急,集廷臣会议。廷臣犹观望,不敢斥言濠反,独兵部尚书王琼曰:“竖子素行不义,今仓卒举乱,不足虑。王守仁据上游蹑之,成擒必矣。”但故事不得不命将,乃疏请下诏,削濠属籍,正贼名,请命将出师,趋南都,命南和伯方寿祥防江,都御史俞谏率兵翊南都,王守仁率南、赣兵由临、吉,都御史秦金率湖兵由荆、瑞会南昌,李克嗣镇镇江,许廷光镇浙江,丛兰镇仪真,遏贼冲。传檄江西诸路,但能倡义旅,擒反者封侯。时群小导上亲征,有旨:“不必命将,朕当亲率六师,奉天征讨。”假威武大将军、镇国公行事。命太监张永、张忠,安边伯许泰,都督刘晖率京边官军万余以从。给事中祝续、御史张纶随军纪功。

八月十六日,上疏谏止亲征,是日再乞省葬。

九月十一日,发南昌,献俘入京师。时忠、泰等訹上使人以威武大将军牌,取逆濠放还湖中,俟上亲与之战,而后获之以为功。及先生行至广信,忠、泰又使人邀还江西。先生不听,乘夜过玉山草坪驿。适张永候于杭,先生见永,谓曰:“江西之民,久遭濠毒,既经大乱,继以旱灾,又加以京边官军供应,困苦不支,必逃聚山谷为乱。昔助濠,尚胁从耳,今为穷迫所激,奸党群起,天下将成土崩之势。公素委心朝廷,得无念耶?”永曰:“然!吾之此出,为群小在侧,欲调护左右,以默辅圣躬,非为掩功来也。但皇上天性,顺其意犹可挽回万一,若逆之,徒激群小之怒,无救于天下之大计矣。” 先生信其无他,以濠付之,而称病居西湖净慈寺。

十一月返南昌,以奉敕巡抚江西也。时忠、泰等在江西百计搜罗,续、纶又望风附会,肆为飞语。先生既还,北军肆坐慢骂,或故冲导起衅。先生一不为动,愈待以礼,密令居人移家于乡,而以老羸应门。将犒赏北军,忠、泰预禁其人,令勿受。先生传示内外,谕北军离家苦楚,居民当敦主客之礼。每出,遇北军丧,必停车唁慰,厚与之榇,嗟叹乃去。久之,北军咸感。会冬至节,先生令城市设酒脯以奠死于乱者,哭声昼夜不绝。北军闻之,无不思家泣下。忠、泰欲与先生较射,意先生不能,有以屈之。先生勉应,三发三中,北军在傍哄然,举手啧啧。忠、泰大惧,曰:“我军皆附王都耶。”乃班师,还南都。

是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上至南都。

1520年

十五年庚辰,先生四十九岁。

上在南都。忠、泰既憾先生,每矫旨召先生,而先生不赴。乃密谮于上云:“王守仁必反。”上问:“以何为验?”对曰:“试召之,必不来!”

正月有诏召先生,张永使幕士钱秉忠密以报。先生闻命趋至,忠、泰复拒之于芜湖。先生入九华山,宴坐草庵中。上阴遣人觇之,曰:“王守仁学道人也,安得反?”命还江西。过开先寺,刻石于读书台曰:“正德己卯六月十四乙亥,宁藩濠以南昌叛,称兵向阙,破南康、九江,攻安庆,远近震动。七月十三辛亥,臣守仁以别郡之兵复南昌,宸濠擒,余党悉定。当此时,天子闻变赫怒,亲统六师临讨,遂俘宸濠以归。于赫皇威,神武不杀。如霆之震,靡击而折。神器有归,孰敢窥窃?天鉴于宸濠,式昭皇灵,嘉靖我邦国。”盖世宗龙飞之兆征于此矣,岂先生能前知乎?

二月,观兵如九江。

三月,又疏乞省葬。

五月,江西大水,疏自劾。

六月,如赣。大阅士卒,教战法。江彬遣人来觇,人皆为先生惧。先生作《啾啾吟》解之曰:“东家老翁防虎患,虎夜入室衔其头。西家儿童不识虎,执杆驱虎如驱牛。”门人陈九川等复以为忧。先生曰: “吾昔在省城,处权竖枪锋剑芒间,吾心帖然。今公等何多虑也?” 有言万安多武士,命参随往录之。谕曰:“但多臂力,不问武艺。” 得三百人。龙光问:“宸濠既平,录此何为?”先生笑曰:“交趾有内难,出其不意捣之,亦一机会也。”盖是时上在南都,宸濠尚未伏法,而彬谋叵测,故有牛首夜惊之事,只畏先生,不敢动耳。先生之所以观兵九江,校士赣州,录万安武力者,其意旨皆以此,固难为众人道矣。

七月,重上《江西捷音疏》。时群党欲自献俘袭功。张永曰:“不可,昔我等未出京时,宸濠已擒,王都堂献俘北上,过玉山,渡钱塘,经人耳目,不可假也。”于是以大将军钧帖,令先生重上捷音。先生乃节略前奏,入诸人名于疏内,再上之。

八月,咨部院雪理冀元亨冤状。

闰八月初八日,上在南京受俘。十二日,上自南京旋跸。霍韬曰: “是役也,罪人已执,犹动众出师。地方已宁,乃杀民奏捷,误先朝于过举,摇国是于将危。盖忠、泰之攘功贼义,厥罪滔天,而续、纶之诡随败类,其党恶不才,亦甚矣。”

九月,自赣州还南昌。时泰州王银服古冠服,执木简,以二诗来见先生。先生异其人,降阶,延之上坐。问:“何冠?”曰:“有虞氏冠。”问:“何服?”曰:“老莱子服”。问:“学老莱子乎?” 曰:“然。”曰:“将止学服其服,抑学其上堂诈跌也?”银心动,坐渐侧,及论格物致知之旨,言下豁然。明日,易服执弟子礼。

十二月初三日,上在通州赐宸濠死。初八日,上还京。

1521年

十六年辛巳,先生五十岁。

三月十四日,上崩于豹房。

四月,世宗登极。

八月,召先生驰驿来京。二十日,发南昌,辅臣沮之,升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先生行至钱塘,上疏,仍乞便道省葬归越。

十二月,制封新建伯,诏至日,适龙山公诞辰,先生捧觞为寿。公蹙然曰:“向宁濠之变,皆以汝为死矣,而不死。皆以事难平矣,而卒平。谗构朋兴,祸机四发,前后二年,岌乎几不免矣。天开日月,显忠遂良,父子滥冒封赏,穹官高爵,复相见于一室,岂非幸欤?然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虽可幸,亦可惧也。”先生洗爵而跪曰:“大人之教,儿所日夜切心者也。”

1522年

嘉靖元年壬午,先生五十一岁。

正月初十日,疏辞封爵,不允。

二月,龙山公卒,先生哭踊几绝,戒家人斋食百日。未几,又令弟侄辈稍进干肉,曰:“诸子豢养习久,强其不能,是恣其作伪也。不如稍宽之,使各求自尽可矣。”先生久哭暂辍,有吊客至,侍者云宜哭。先生曰:“哭发于心,若以客至而始哭,则以客退而不哭矣。世人饰情行诈已久,故于父母亦然。”

七月,再疏辞封爵,不报。时御史程启充、给事中毛王承宰相意,倡为异说劾先生,门人刑部主事陆澄上疏,为六辩以折之,先生闻而止之。

九月,葬龙山公于石泉山。

1523年

二年癸未,先生五十二岁。

二月,南宫策士以心学为问,阴辟先生。门人徐珊不答而出。门人钱德洪下第归,见先生,先生喜而接之,曰:“圣学从兹大明矣。” 德洪曰:“时事如此,此学何由得明?”先生曰:“吾学恶得遍语天下,今会试录出,虽穷乡深谷,无不见矣。吾学既非,天下必有起而求真是者。” 九月,改葬龙山公于天柱峰,郑太夫人于徐山。因石泉有水患也。

十一月,与张元冲论二氏之学。元冲曰:“二氏作用,亦有功于吾儒者,不知亦当兼取否?”先生曰:“说兼取便不是了。圣人尽性至命,何物不具,何待兼取?二氏之学皆我之学,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不染世累谓之佛。后世儒者不见圣学之全,故与二氏成二见耳。辟之厅堂三间,共为一室,儒者见佛氏则割左边一间与之,见老氏则割右边一间与之,而己则自处于中间,皆举一而废百也。”

1524年

三年甲申,先生五十三岁。

正月,越郡守南大吉见先生,自陈其临政多过。问先生:“何无一言教我?”先生曰:“吾已言之久矣。”大吉未解。先生问曰:“吾不言,汝何以知?”对曰:“此某之良知也。”先生曰:“良知非我常言而何?”大吉笑谢而去。越数日,再来,请曰:“某过后甚悔,虽亟思改图,然不若得人预言,不犯为佳。”先生曰:“人言不如自悔真切。”越数日,又来请:“身过可勉,心过奈何?”先生曰:“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勉之。”

八月十五日,宴门人于天泉桥。是夜,月白如昼。门人百余人,酒酣,各歌诗、投壶、击鼓、荡舟为乐。先生见诸生兴剧,退而作诗云:“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明日,诸生入谢。先生曰:“昔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以学者没溺富贵,如拘如囚而莫之省,有高明脱落者,知一切俗缘皆非性体,然不加实践,以入于精微,则渐有轻灭世故,阔略伦物之病。虽比世之庸琐者不同,其为未得于道,一也。故孔子思归以裁之。今诸君已见此意,正好精诣力造,以求至于道,无以一见自足,而终止于狂也。”

钱德洪、德周,魏良政、良器,读书城南,游禹穴诸胜,忘返。钱父问二魏曰:“得无妨课业乎?”二魏答曰:“触处皆举子业也。” 对曰:“朱说亦须理会否?”二魏曰:“以吾良知求晦翁之说,譬之打蛇得七寸,又何忧不得耶?”钱父疑未释,进问先生。先生曰:“譬之治家,学圣贤者,其产业、第宅、服食、器物,皆所自置。欲请客,出所有以享之。客去,其物具在,还以自享,终身用之无穷也。学举业者,专以假贷为功。与请客,自厅事以至供具百物,莫不遍借。客来,虽一时丰裕可观,客去,则尽以还人,一物非所有也。若请客不至,则时过气衰,借贷亦不备,终身奔劳,作一寠(jù)人而已。是求无益于得,求在外也。”明年乙酉,魏良政发解。钱父闻之,笑曰: “打蛇得七寸矣。”时大礼议起,霍兀厓、席元山、黄宗贤、宗明问先生,先生皆不答。

1525年

四年乙酉,先生五十四岁。

正月,夫人诸氏卒。

四月,祔(fù)葬于徐山。

六月,先生服阕。礼部尚书席书特疏荐曰:“生在臣前者见一人,曰杨一清;生在臣后者见一人,曰王守仁。”

1526年

五年丙戌,先生五十五岁。

聂豹以御史巡按福建,渡钱塘,来见先生,书谓:“思、孟、周、程,无意相遭于千载之下。”然豹是时尚以宾客礼见也。后六年,豹出守苏州,先生以下世四年矣。语钱德洪、王畿曰:“吾学诚得先生开发,冀再见执贽,不及矣。兹以二君为证。”具香案,拜先生,称门人。

十二月庚申,正亿生。

1527年

六年丁亥,先生五十六岁。

五月,起总督两广、江西、湖广军务,征思、田。

九月,发越。

十月,过南昌。先是,先生舟次广信。门人徐樾 方自白鹿洞学趺坐而来,有禅定意。登舟,先生目而得之,令举似。曰:“不是。” 已而,稍变前语。曰:“不是此体,岂有方所?譬之此烛,光无不在,不可以烛上为光。”因指舟中曰:“此亦是光,此亦是光。”指舟外水面曰:“此亦是光。”樾唯唯。明日,至南浦,百姓迎者欢呼塞途,至不能行。父老争顶舆,递入都司。先生命就谒者东入西出,有不舍者,出且复入,自辰至未始散,始举有司常仪。有诸生唐尧臣者,素不信先生讲学,至是惊曰:“三代以下,安得有此气象耶?”明日,谒文庙,讲《大学》于明伦堂。诸生屏拥,多不得闻。尧臣诈为献茶者,得上堂傍听,大喜自庆。

十一月至梧州,上《谢恩遂陈肤见疏》。

1528年

七年戊子,先生五十七岁。

二月,平思、田。

七月,平八寨、断藤峡。上《经略思田及八寨断藤峡事宜》。

九月,以平思、田功,赏银五十两,纻(zhù)丝四袭。

十月,以疾,疏请告,不报。谒汉马伏波将军庙于乌蛮滩,宛然少时梦中所见也,识二诗于其壁。谒增城先庙,先生之六世祖纲,以参议死苗难者是也。

十一月班师,至大庾岭,先生疾已剧,谓布政使王大用曰:“尔知孔明之所以托姜维乎?”大用遂拥兵护卫,且为敦匠事。二十五日,至南安,门人推官周积来见。二十八日,泊青龙浦。明日,召积入,开目视曰:“吾去矣。”积泣下,问何遗言。先生微哂曰:“此心光光地,更有何言?”有顷,瞑目而逝。门人赣州兵备张思聪迎入南野驿,沐浴襚(suì)敛如礼。

十二月初三日,思聪与官属设祭入棺。明日,舆榇登舟,士民远近遮道,哭声震地。至赣,士民沿途拥哭如南安。至南昌,门人巡按御史储良才、提学副使赵渊请改岁行,士民昕夕哭奠。

1529年

八年己丑正月,丧发南昌。时连日逆风,舟不能行。赵渊祝于柩曰:“公岂为南昌士民留耶?越中子弟门人来候久矣。”忽变西风。六日直至弋阳。

二月庚午,丧至越。时朝中有异议,爵荫赠谥诸典皆不行。方下诏禁伪学。

詹事黄绾上疏曰:“忠臣事君,义不苟同。君子立身,道无阿比。臣昔为都事,今少保桂萼时为举人,臣取其大节,与之交友。及臣为南京都察院经历,见大礼不明,相与论列。从此与萼二十余年,始终无间。昨臣荐新建伯王守仁,堪以辅导圣德,萼与守仁不合,因不谓然。小人乘间构隙,然臣终不以此废萼平生也。但臣于事君之义,师友之道,则有不得不明者。夫臣之所以深知守仁,以其功与学耳。然功高而人忌,学古而人不识,此守仁之所以不容于世也。盖守仁之大功有四:其一,宸濠不轨,谋非一日。内臣如魏彬等,嬖幸如钱宁、江彬等,文臣如陆完等为之内应,镇守如毕真、刘朗等为之外应。故当时中外之臣,多怀观望。若非守仁忠义自许,不顾赤族之祸,身任讨贼之事,则天下安危,未可知矣。今乃皆以伍文定之功,是轻发纵而重走狗也。其二,大帽、茶寮、浰头、桶冈诸贼寨,势连四省,兵积累岁,守仁临镇,次第底定。其三,田州、思恩,构衅有年,事不得息,民不得安,故起守仁以往,使庐、王之徒,崩角来降,感泣受杖,遂平一方之难。其四,自来八寨为两广腹心之疾,其间守戍官军与贼为党,莫可奈何,守仁假永顺回兵,卢、王降卒,袭而歼之,易若拉朽。凡此守仁之功,皆除大患,卒又以死勤事,而宁可泯灭之乎?其学之大有三:一曰‘致良知’,致知出于孔子,而良知出于孟子,何可异也?一曰‘亲民’,即百姓不亲之亲,而凡亲贤乐利,与民同其好恶,而为絜矩之道者是也,亦非创为之说也。一曰‘知行合一’,盖亦《大易》所谓‘知至至之,知终终之’。只一事也。守仁发此,欲人言行相顾,勿事空言。是守仁之学,正接孔孟之学,而庸可非訾之乎?今萼以此诋守仁,遂致陛下失此良弼,使守仁不获致君尧舜,谁之过与?故臣不敢以此为萼是也。夫以守仁之学之正如此,其功之高又如此,乃赏典不及,削罚有加,废褒忠之旧恩,倡伪学之新禁,萼之所以辅明主者为何如哉?今守仁客死,妻子孱弱,家童载骨,藁埋空山,鬼神有知,当为恻然,况于人乎?况于圣人乎?假使守仁生于异世,陛下犹当追崇之,何至亲见其人而失之也?臣昔与守仁友二十年,一日愤寡过之不能,守仁从而觉之,忽有深省,遂师事之。是臣于守仁,实非苟然相信,如世俗师友者也。臣于君父之前,处师友之间,既有所怀,不敢不尽。昔萼为小人所谗,臣为之愤,既而得白,臣为之喜,故非臣之私也。守仁今日之抱冤,亦犹萼向日之负屈,伏愿扩一识之仁,特敕所司,优以恤典赠谥,仍与世袭,并开学禁,以昭圣德。若此事不明,则萼与臣终不能忘。故臣敢直言如此,所以尽事陛下之忠,且以补萼之过也。”疏入,不报。

十一月,葬先生于洪溪。洪溪去越城三十里,入兰亭五里,先生所亲择也。先是,后溪入怀,与左溪会,冲啮右麓,术者心嫌之。夜有梦神人绯袍玉带立于溪上曰:“吾欲还溪故道。”明日,雷雨大作,溪泛,忽从南岸明堂,周阔数百尺,遂定穴。时门人会哭者千余人,四方来观者,皆涕泣叹息。

1567年

隆庆元年丁卯五月,诏赠先生为新建侯,谥“文成”。

1568年

二年戊辰六月,先生嗣子正亿袭封新建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