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前列腺癌

 达成书藏 2020-01-23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的关系

  前列腺增生症与前列腺癌发生在前列腺的两个不同部位,前列腺增生症发生在尿道周围腺体,前列腺癌则发生在包膜下腺体。从大量实验研究表明两种疾病的体内激素水平和健康人间没有差异,说明两者之间无确切的关系。前列腺增生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仍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相似,只是细胞变大而已,而前列腺癌细胞出现了变异(恶性变),这一发现有力的支持了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是无关的疾病。总之,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它们在相似的内分泌、发生学或环境影响下发展,但发生在前列腺的不同部位,且常同时发生,但可能互不相关。

  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在欧美是占第二位的常见男性恶性肿瘤,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占第一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欧洲共同体12个国家前列腺癌发病率也仅次于肺癌。影响前列腺癌发病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⑴性活动:正是由于前列腺是雄激素依赖器官。有研究表明前列腺癌病人的性活动高于非前列腺癌男性,而且前列腺癌病人青春期开始比较早,初次性交经历较晚。离婚和丧偶者的前列腺癌死亡率高于有配偶者。有子女的比无子女的更高。⑵食物营养:高脂肪饮食是前列腺癌危险因素,其中红色肉类危险性最大。而来源于鱼和奶制品的脂肪则影响小。维生素A可以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维生素E可以防止前列腺癌。⑶遗传因素:前列腺癌的遗传因素是重要的,全球黑人发病率高,有家族病史的发病率也高。统计发现前列腺癌患者的兄弟比其他人发生前列腺癌的机会高三倍,尤其容易早年发病。在我国由于生活方式和独特的饮食习惯使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远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几年来饮食习惯逐渐西方化,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目前中国、日本、印度等亚洲国家前列腺癌发病率大致为每十万人口男性中少于10人。

  1. 病状

  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是下尿路梗阻,患者有尿频尿痛和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变慢及尿潴留。根据临床表现,前列腺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⑴临床型:临床表现有下尿路梗阻症状,尿频和排尿困难。因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而进行前列腺活体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前列腺癌。

  ⑵偶发型:临床表现类似前列腺增生症,以及前列腺活检未证实为前列腺癌。术前拟诊为前列腺增生症而施行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前列腺癌。

  ⑶隐蔽型:前列腺原发癌较小,因临床首先出现骨、肺等转移病灶,而来就诊。进一步检查发现前列腺癌。

  ⑷潜伏型:肿瘤生长慢,生前无明显下尿路梗阻症状,亦无转移,仅在死后尸检时,才被发现有前列腺癌。

  2. 诊断

  (1)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特有分泌的一种物质,可在男性血液中检测出其浓度。前列腺癌病人中PSA的测定值较高。有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虽然直肠指诊正常,但PSA值却高于正常,因此PSA可用于前列腺癌的普查。但是很多因素可以影响PSA值,如直肠指诊、长距离骑车、前列腺体积、膀胱镜检查、前列腺手术急性尿潴留等。因而建议40岁以上男性应每年检查一次PSA,同时在抽血前避免上述因素,若PSA高于正常值,应进行进一步检查或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以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2)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表面有硬节,结节可较小或大而高低不平且固定。但是,早期前列腺癌直肠指诊可正常,没有结节。

  (3)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 对于前列腺有结节和PSA值明显升高者,通过直肠B超引导下进行经直肠或经会阴作多点穿刺,获取活体组织,然后作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这种检查方法是目前唯一确诊前列腺癌的方法。目前穿刺是按照前列腺体积和超声图像上的分区进行10点以上的穿刺。因为前列腺体积不同、前列腺形态不规则,虽然采取了多点穿刺,但是有时癌病灶较小,一次穿刺可能未获得癌病灶的组织,病理诊断未发现肿瘤细胞。因此,第一次前列腺穿刺活检后病理为良性的老年男性,也应定期检测PSA,观察PSA变化,若PSA持续升高者,建议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或更多的前列腺活检。前列腺穿刺活检是有创检查,检查后有可能出现血尿、尿潴留、发热及感染,经直肠穿刺还有可能出现直肠出血。但是,这些检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很低,而且检查前后医生会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前列腺穿刺活检后是否加速癌症的转移与扩散,目前资料表明此方法尚未发现此类危险。总之,前列腺穿刺活检是目前国内外统一的诊断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

  (4)B超、CT或磁共振 这些检查一般用于已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区分其早期和晚期,检查前列腺周围有无淋巴结转移。但不能单一应用这些检查确诊。确诊仍需前列腺穿刺活检。为了更准确地区分前列腺癌的早、晚期,必须在前列腺穿刺活检前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否则由于前列腺穿刺后前列腺内部发生改变,造成前列腺癌分期不准确。因此,前列腺穿刺活检前进行的CT、磁共振检查,目的不是为了诊断。

  (5)全身放射性核素骨扫描 因为前列腺癌常见骨转移,因此该检查可较早显示骨转移病灶。

  3. 治疗原则

  (1)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适用于早期且局限于前列腺包膜内的前列腺癌。选择年龄较轻且术后能存活10年以上的患者(一般是75岁以下的患者)。手术是将整个前列腺和精囊,包括盆腔淋巴结一起切除,是泌尿外科的大手术。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70%~80%。

  (2)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有性激素依赖性,所以内分泌治疗可使前列腺癌病变和症状明显缓解。本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大的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和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目前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双侧睾丸切除术:由于睾丸是产生雄激素的主要来源,因此,切除睾丸可使体内雄性激素大幅度减少,从而控制前列腺癌的发展。这种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很好的疗效;②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拟放剂:此类药物的效果与双侧睾丸切除术相同。每月注射一次,可使血中睾丸素浓度明显下降达到睾丸切除水平。从而达到“药物去势”。这类药物目前有诺雷德、抑那通等;③抗雄激素药物:此类药物主要对抗雄激素在前列腺内的刺激作用,从而抑制前列腺癌细胞,使前列腺细胞死亡。该类药物目前有福至尔(氟他胺)、康士得。目前内分泌治疗采用联合疗法即睾丸切除和抗雄激素药物,或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和抗雄激素药物联合应用,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阻断雄激素的目的。

  (3)放射治疗简称放疗 是治疗癌症的方法之一。目的是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一般用于前列腺癌的局部病变已无法切除时。常用方法有3种:体外照射:指对前列腺体的局部照射,使用高能X线、放射性同位素、钴—60、电子加速器电子束等,进行照射。照射时间一般在6~8周。间质内照射:是通过手术方法,将放射源直接植入前列腺癌的部位上,使用的是同位素进行照射,其治疗效果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近似。全身照射:这种照射方法,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体内,在一定程度上可解除转移所产生的局部疼痛。

  4. 预防

  前列腺癌的预防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饮食预防 研究表明绿茶、西红柿、鱼肉、禽肉和低脂饮食均能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维生素E也可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

  (2)药物预防(化学预防) 这种目前研究的重点,研究的目的是寻找某些药物降低前列腺癌的发生率。目前5α-还原酶抑制剂(保列治)和环化酶抑制剂的初步研究已证明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实习编辑:林伟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