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般过去的那些岁月,抓不住它匆匆而去的身影。当二零二零年农历庚子年将至的日子来临,那些过去的曾经,在时空的轮回中飘渺,于是我在岁月的此端凝眸;心念的蓓蕾如一块块碎片拼接在脑海,让我浏涟着彼端纷纷的往事。
一九七五年二月初,学校已经放寒假了。我积攒着的各种水果糖、大白兔奶糖、梨子、苹果,零散的糕点打成一包,从省城随父亲回到故乡柳河,去与在那里工作、生活、学习的奶奶、母亲和妹妹、还有日思夜想的兄弟们,一起过农历乙卯年春节。
年三十傍晚,父亲兄弟三家包括长辈,堂兄弟姐妹还有侄子侄女十数人围坐在一起,年饭仪式由大伯主持。春台中央立着一个红纸覆着的条形木块,上面书写着:“天地国亲师”五个字,香炉放置于前,两个闪烁着硕大火苗的红蜡烛台分立两边。大伯虔诚地先为列祖列宗点燃若干纸钱,然后持三注香作揖鞠躬,继而跪在中堂前,嘴里念念有词,对五个字相对应的作了颂辞和祭拜。再起身举起酒杯频频洒在地上,恭敬地请他们受用。
仪式完毕,大伯便招呼大家摆酒上莱。几家拼凑上了满满一大桌平时少见的鸡鸭鱼肉佳肴,奶奶在一旁反复叮嘱我这个不谙世俗的孙子,这盘鱼可不要动得留着,等过了“十五”以后再吃呵,让当时的我一脸懵懂,只说这是一盘“看菜”。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我的父辈们为了准备这桌年夜饭,可谓费尽了心思啊!
吃完年夜饭,奶奶、伯母,母亲们开始忙碌了,她们要赶制我们的新衣新裤和新鞋子,让我们全身焕然一新迎接新年的到来。不善女红的母亲在奶奶的指导下,聚精会神在桔红灯光下为我和妹妹在午夜前做好了两双新棉鞋,让奶奶赞不绝口。
堂屋里六十瓦的白炽灯照得满堂通明,兄弟们围着大方桌欢聚在一起“守岁”,品味着我从城里带回的各式礼物,还有奶奶珍藏的京果,酥糖,瓜子、花生,……。真甜、真好吃,欢笑声不断传出屋外,……。回想那段日子,国家正在铆足劲地发展建设,无论城市的工人,或是农村的农民,乃至社会各条战线工作人员,都为国家形成原始积累中作着一份贡献在。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信念、有追求;……。那时,虽然过着只是温饱的生活,可是我们却感觉到,那是一群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齐刷刷地跪着给长辈们拜年,当我们一一从大伯常年劳作还留有油漆味的手中,捧接到的是“压岁钱”人民币伍角钱,兄弟们个个笑逐颜开高兴无比,仿佛得到一笔“巨款”。
除夕的清晨,雪花漫天飞舞,东方地平线冉冉升起了一轮红日,万丈霞光已映红铺满白雪的大地,噢!新的一年到来了。我们兄弟们一起走出门外,看着那大门上父亲手书的那幅对联:“春风吹蝶绿,晓日映花红。”字迹飘逸洒脱,其内容显得正应时节。兄弟们在雪地里嘻戏,追打着雪仗,这帮滚着雪球、垒着一尊尊雪人,有扎着小羊角辫的小妹妹,还有留着一撮胡子的小弟弟,各种造型夸张而又随心所欲;那帮放着烟花爆竹,用竹竿敲打着屋檐下垂吊着的长长冰柱,比较着谁的大、谁的长,……。无忧无虑地尽情释放着少年们的快乐!奶奶从屋里不停地喊着:天冷呐,你们可不要冻着了!我们齐声回应,穿着妈妈做的新棉鞋暖和着呢!
时光如梭,今已物是人非,引来阵阵思念的情愫,一切仿佛就在眼前。铺开一张素笺,用细碎的文字记录那一段曾经,在流逝光阴里悠然成歌;默然的相守,淡淡的牵挂;相趣成愉悦,美好温馨的幕幕画面,永远镌刻铭记。我以为时光的打磨会蚀平记忆的印痕,然而那些曾经,却独自在光阴的深处弥久如新。再次回想残留在生命中那些曾经,依然清晰如咋。
前段时间有位卓有成就的同年龄朋友,回到故居门前发来了一段话,让我深思良久。记录如下:
一看房前无爹娘,
再看屋后树叶黄。
昔日门前儿女闹,
如今老屋涕荒凉。
儿女站立门前久,
耳畔再无爹娘唤,
唉!
回不去的童年,
留不住的爹娘啊!
在此时此刻,追忆过往抚思今日,生活在这伟大的新时代,已远离那段清苦的岁月,物质生活已经十分丰富了,我们应倍加感恩于那些吃苦耐劳,无私无畏讲奉献;节衣缩食的先辈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他们为今日国家强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重新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适得其时,找回那份天真和纯朴所在;是否应该有所悟,人生憧憬和向往的目标;生命中快乐和幸福的所在?!
2020.1.21. 武昌求真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