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变了过年了!辞年、辞岁依旧,春联照贴,鞭炮照放,团年饭照吃,拜年仍然,一样不少,为什么总觉得年味儿淡了呢?过年如烹饪:过去尽管是萝卜青菜,但对火候精细化把握,让人回味无穷;而今鱼肉俱全,只因速成的过多,自然令人乏味!喜庆、祥和的氛围表象化了。摆酒成风。笑意写在脸上,无耐掩在心里。在人情漩涡里挣扎,但无法脱身……春节前后是一年中摆酒的集中爆发期,你方办罢他登场,乐此不疲!也是,在年俗的符号尴尬地流失的如今,只得靠有如燃放烟花般的繁盛来维系喜庆。不参与,说你不尽人情;参与,有时力不从心。总说简单才是真,可真的总不被大众接受;人人都说不喜欢假的,可假的大行其道……今天我请你,明天你请我。面子迫使大家在铺张上不输别人,结果精华给了别人,花销在自己的头上!看宴席上,推杯换盏,笑语喧哗。听那一句句只有说的人自己才知道是真是假的话语,瞧那一个个“众人醉自己独醒”的模样,自卑?自欺?古人煮酒论英雄,今儿个喝酒论英雄。能喝是真本领,能劝比能喝更出风头。喝坏了身体还得自己扛。我做不了英雄,也不想做英雄。虽说醉可以麻痹自己,忘记一切,但就算大家皆醉,我也要清醒。我真的不喜欢那种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情景,你在醉生的时刻,不知有人孤寂……开着小车把家还。农村自腊月二十起的20余天内最亮的风景线莫过于路上来来往往的小车。开小车回家过年,是外出务工者回乡的一种新常态,衣锦还乡嘛!车是乡亲们的车,牌照确实外省的,尤以挂广东、浙江、江苏的居多。这叫穿越大半个中国来靓自己。于是,平日宁静的乡道,陡然车水马龙,竟然堵车堵到小村口。大伙见面高频的交际语是“买车没?么事牌的?几多钱?”攀比爱面子的虚荣心理一览无遗。没有跳出农门,每个人的脸上都刻了一个大大的歪扭扭的“农”字,生活在农村边缘的人也看得出来。聚会成晒富T台。人们把老家当作临时的住所,显得那么匆忙!正如歌所唱“我的心太累”。虽然他们中不少人在他乡另立门户,但难以割舍对老家的眷恋。这里有生养他们的父母,有寄托乡愁的山山水水。可是一些人把回乡过年当作晒富的平台,从衣食行等方面显摆。也许国人的通病之一就是从熟人的惊羡的目光和恭维的言语中找回成就感吧!一年挣多少,房子怎么样,车子什么牌……一般来说,大家问对方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选择自己长处的问,与人对比。本来大家忙一年好不容易聚一聚,不是被比较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不平衡,就是被人情一点一点地压抑。看看“土豪”眉飞色舞地谈及收入,仿佛与他们隔了一个世纪,谁叫这是一个以钱论英雄的年代?说些能让人愉快的事,如谈谈热门事件、讲个笑话、回忆往事等等反而寒酸了。外面的月亮比家里的圆。农村到了春节才显得生机勃勃,是不争的现实。游子们回乡后大呼农村如何落后如何萧条,大有不屑一顾。家乡不如外面,游子们是站在一旁说风凉话,还是出力献策尽一份智慧?故,今日振兴农村之重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游子。你们智则农村智,你们富则农村富,你们强则农村强。一些人自以为喝了点墨水或根本只灌了一点儿水或喝了几口外地水,一回到家乡,就指点家乡,高谈阔论,胡吹海咵,论点就是家乡怎么不如外面。批评家乡某些不好不错,但不要骨子里流露着一种蔑视。某抗日志士曾说,恨不抗日死,留作此头羞。我帮他们改一下,恨不他乡生,留作此脸羞。要说如今乡村春节的气氛在稀淡,他们是显性推手,哪里有乡愁二字?与其乐不思蜀,每逢佳节倍思亲式的干嚎,不如回来一显身手,来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手笔如何?年一过,从正月初二开始,陆续有回乡的游子们返回城里,喧闹的乡村也日渐冷清。曾经的生于他们,养于他们的故土何等尴尬!那些拖家带眷的,兴许只留下老父老母的依恋;而那些不能兼顾上有下有小的,却又一次制造撕心裂肺般的牵挂。你们无论属于哪一类,都应该把乡愁深深地埋在心里。你们得感谢有个叫“春节”的节日,否则某个舞台不存在。每每此时,我心中又莫名升起一股失落感,叹时光易逝,自己在叹息间虚度了一年。新的一年在我喘息间迎面而来,它不是私人订制,你只能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它!我的人生之线打了一个个叹息、喘息的结!也许被“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大同与乐观所掩盖,踏遍青山人渐老,风景这边缥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