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年男人的八张面孔 之 第一张面孔:对父母,做履行孝道的典范(二)

 孤石一仞 2020-01-24

一个中年男人的八张面孔

第一张面孔:对父母,做履行孝道的典范(二)

母亲前半生非常苦,甚至比黄连还要苦很多,这一点是与她一起长大的伙伴及村里的邻居们都公认的事实,而后半生,终于苦尽甘来,享了一些清福。从感情方面来讲,对母亲总算有一些宽慰和补偿。母亲经常讲,当年饱受饥饿之苦的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将来有一天自己会生活的像个人样,能跟着孩子们享福。当年那种看不到头的贫困生活,曾多少次让她感觉到了绝望和渺茫。最初当她几经辗转,与养母来到了孙家,当初张家人虽然待他不好,但是那是姓张的养父去世以后的事,张父还活着时,对她视如掌上明珠,因为张家夫妇活到三十多岁还没有生育孩子,这才迫不得已四处托人,最终抱养了母亲;五岁那年,张家养父因病故去后,张家的几个兄弟因为分家产,打的头破血流,母亲不得已才跟着养母来到了孙家,而孙家的人不仅在精神上待她非常不好,而且在生活上也常常让她饿肚子,正是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在那个贫穷的家族中,让母亲见证了人性的丑陋与自私,懂得了人心的善恶,而孙家养父的圆滑与性情刚烈的她,虽然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安宁,但是孙家养父的自私,最后也落得个非常凄苦和悲哀的下场,这种出乎意料的结局却是母亲万万没有料到的。分家后,孙家从原先的一家变成了三家,而母亲所在的这一家总共是四口(人),却是来自三个不同的家庭,孙家养父与他的儿子是一家,他们俩算是最亲的亲人,但是临到孙老汉离世,父子俩却成了不折不扣、彻彻底底的仇人。而究其根源,是出在老人的财产问题上,据说是孙老汉经常卖豆腐脑这种地方小吃,一辈子攒了几十块银元惹的祸;而母亲的养母雷氏是孙家老汉中年丧妻之后的续弦,这样说起来,母亲与孙家人、养母雷氏都完全没有半点血缘关系,而这样的家庭在当时的社会是比较常见的,只是一家之中四个人来自三个家庭这种情况却不常有。母亲这位姓孙的养父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在生活上和感情上只能依靠母亲,其原因之一是母亲不会贪恋他的钱财;二是母亲的头脑非常灵光,对哪些事该怎么办都是门儿清,用我们当地话讲叫做“膛清,车子利”(意思是思维清楚,头脑灵活)。虽然孙老汉终其一生也没有将他的人生智慧全部传授给母亲,但是他也从来没有伤害过母亲,特别是在精神方面。可惜命运弄人,孙家后人的贪恋与自私,是最令他失望的。走向人生末路的孙老汉在病榻上躺了四十多天,母亲天天陪护在病床前照看,就在最后时刻,母亲突然感觉特别想家,就在她着急忙慌的赶回村里准备给我们兄弟准备一点干粮和换洗衣服的那十几个小时中,养父突然变得不省人事,仓促离世,走得非常离奇。这位老人或许在人生的最后关头,在弥留之际才突然感觉到一丝愧疚和自责,母亲在孙家的那位哥哥除了惦记自己父亲一生辛辛苦苦攒下的几十块银元以外,对老人的病情从不在意,甚至在内心深处还希望他早点离去,当然对后妈与妹妹除了仇视以外,没有任何感情,更没有任何亲情可言。我在外婆家生活的时候,就曾亲眼目睹了我那位所谓的舅舅跟外婆动手打架,将外婆往院子当中的水窖里硬塞,被从外面回来的我突然间撞见,外婆就像看见了救命的稻草一样,大声喊着让我到打麦场去喊外爷回来救命,这个畜生后来在外爷等人的强力制止下才收了手。或许孙老汉也曾想过要将自己的处世之道传给母亲,但是回顾自己失败的一生,他除了保持沉默以外,别无选择,他害怕再误人子弟。想想自己中年丧偶以后,含辛茹苦,备受煎熬,好不容易才将儿子拉扯成人,想不到年老时唯一的儿子却不能来床前尽孝,而且平常过节也不会登门来问候他一声,即便是在当地人们最重视的过春节期间,也从来没有尽过一份孝心,甚至有一年春节孝敬父亲的猪肉,事后都要折现收回去,或许那件事伤了孙老汉的心,从此他真正的明白自己几十年来养了一条白眼狼,也体会到了人们常说的“好吃难消化”是什么滋味了,也是因为这件事情,使父子二人产生了隔阂,随着日积月累的积怨终于变成了仇恨,父子反目成仇。即使孙老汉是在临终前,躺在病床的最后四十多天里,对经常借探病为由登门而来的儿子不仅没有说一句话,更是连睁开眼睛看一下都不愿意,可见其伤心程度到了何种程度,而他的一生在村里人面前,从来没有得罪过任何一个人,人缘是超乎寻常的好,人们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每当听到窗外响起儿子的脚步声,他就示意女儿不想被打扰,然后假装刚刚睡着的样子,因为他知道只要他醒着,儿子肯定会向他讨要遗产,也就是那几十块银元,所以他干脆每次都装睡,让这个负心的儿子没有任何机会。一生精明的孙老汉,他怎么也料想不到自己曾经将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想不到这个世界上本应是他最亲的人,最后竟然成了他最大的仇人,而且是一生都无法解开的仇恨,在自己临终前,竟然不得不依靠后娶的老婆雷氏带来的这个外姓的女儿来为他端茶倒水,喂饭喂药,并主持他的一切身后事,尽管自己曾经一点都不喜欢她,真的是到了“亲的亲不了,养的不愿亲”的尴尬地步,这让很要面子的孙老汉无法面对,更无法接受,出于一生对自己名声特别爱护的他,只能将这种极大的不满与极其的不情愿深深的埋藏在心底,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极其复杂,甚至是悲哀、绝望的心情,这位老人也就是我的外爷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当然,在他临终前,他赌气将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省吃俭用攒下的几十块银元交给了老伴,他要让那个狼子野心的儿子后悔一辈子,因为这些钱与家里的粮食,早已转移到了一个可靠而隐秘的地方,即便是是儿子强行动手,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他料到母亲他们孤儿寡母在体力上是不占任何优势的,所以他早早的就做了妥善的安排,这些都是留给老伴余生做经济来源的,虽然只能管理很长一段时间,但他能做到的也就只有是这些了。那四十多天中,他对母亲只说了一句有用的话,那就是“把你妈管的下了世(乾县方言,意思就是:要为你妈妈养老送终)”。

母亲一生其实非常不幸,在与孙姓养父一起生活的十几年岁月中,养父在人生智慧方面多少还是点拨过她一些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外爷在城里开药铺的挚友老王曾经偷偷的告诉过他,他的这个儿子将来他根本指望不上,临了他还是要靠这个外姓人家的女儿来帮助他处理身后一切事宜,而他之所以相信老王的这番话,一方面是因为这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几乎是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另一方面是这个老王懂一些面相,而且他的儿子跟着这位老医生学了三年的医术,阅人无数的这位老中医将这个后生简直看透到了骨髓里面,所以才对挚友孙老汉有一番肝胆相照的嘱托,孙老汉的内心是从那一刻开始出现了动摇的,这才有了后来对母亲的不时点拨与教诲。可惜母亲那时候常常被饥饿折磨的只想着如何才能填饱肚子,对于外爷非常用心教导她的话全都当了耳旁风。直到几十年以后,她六十岁左右的时候,这才常常回想起当年养父说过的一些话,而这些话中有很多又是我讲过后,她才猛然想起来的,正是在我这种无意识的重复中,才勾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经过苦水泡大的她,很容易满足现在的生活,十三岁下地劳动,十九岁与父亲结婚,想不到婚后嫁入苏家同样是一贫如洗,靠着养父、养母的接济,一步步熬到我们兄妹长大成人,而我曾经就被寄放在外婆家生活过很多年,常常连过春节都不接我回家团圆。说起接济,真是有说不完的苦衷,自打我记事时起,我们家就是依靠到处“化缘”艰难度日的,曾经有很多年,母亲在生产队的大灶上做饭,记不清有多少个早晨我被哥哥从梦中叫醒,迷迷糊糊中爬起来穿好衣服,洗完脸,跟在哥哥身后到工地上去蹭饭吃,既担心被生产队的干部看到了批评母亲,也担心其他社员看到了告母亲的状,还担心去晚了没有饭吃会饿肚子,那种左右为难、举步维艰的感觉至今依然清晰的留在我的记忆里。后来哥哥被寄放在外婆家,就由我接替哥哥的工作,担负起照看妹妹的任务,并继续领着她去工地蹭饭。

家里的穷困状况一方面是全村乃至全国人民大家都穷,另一方面,造成我们家穷最突出的原因是因为母亲和我是村里有名的药罐子,常年生病住院,过度的医疗支出导致家庭经济出现严重的危机,父亲的那一点点工资根本经不起我们娘俩任何一个的折腾。特别是我,由于生病的次数和程度,已经远远额超出了家里能承受的最大极限。再加上我们哥俩正在长身体的年龄,人们常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这种现状与本来收入就少之间的矛盾,使得家里常年揭不开锅。后来赶上政策转变,母亲带着我们养猪、种菜、采药、加工衣服等一些副业来发展经济,虽然家里的窘迫状况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却始终向着积极阳光的方向在迈进。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后来当连续几个夏、秋季的连阴雨浇湿了我们唯一栖身之处——三孔窑洞,导致窑洞处于极度危险之中,那种危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白鹿原》中黑娃和田晓娥住的窑洞,迫不得已又是一家人自己动手盖房子,那将近三年的时间过的真的是非常难忘。我们从已经坍塌了的窑洞上取土,再浇上水,供给父亲用来打胡碁(类似于秦砖一样的大土砖,大小与A4纸差不多,厚度大约五、六厘米)。再后来,每个周末父亲从一百多里外的工厂骑着自行车赶回家中,休息一夜之后,第二天天刚亮一家人就开始砌墙,除了面对马路的那面墙体和所有柱子用砖瓦窑上烧好的砖外,其他地方全是自己制作的土砖也就是胡碁,虽然每个周末经过一家人的辛苦与忙碌后,墙体只能上升一尺左右的高度,但是毕竟它是一周一周的在向上升高着,后来又四处举债,东拼西凑终于盖了三间被全村所有人都瞧不起的洋槐木大瓦房。尤其是村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们活了一辈子只听过用松木盖房子,而用洋槐树做椽子来盖(瓦)房,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这种“大姑娘上轿子——头一回”的罕见举动,引来了不少看稀奇的人。然而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我们娘几个总算从极度危险并且随时有可能坍塌的窑洞里面搬了出来,住到了比较安全的地方。这三间房子的门窗,是盖完房子以后又花了三间时间才逐一配齐的,而每一间房子的门窗又都是靠着我们每年养的一头猪卖掉后,再加上父亲每个月省吃俭用辛辛苦苦攒下的工资凑在一起买成门框、窗户框,而门扇和窗户扇又都是父亲利用周末和休假回家的时间一个一个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也包括盖房时留下向西面的这面墙,以及地面全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干,连经常路过的学生都笑话我们一家人自己盖房子的举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