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常见蟋蟀种类介绍

 袁承志dtau70na 2020-01-24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迷卡斗蟋,它是活跃在天津 北京 上海 广州 等地各种斗蟋场上的勇士就是俗称 白虫、斗蟋、蛐蛐主要分布在 天津 北京 山东 河南 上海 等地迷卡斗蟋通体黑褐色。头大,顶部宽圆,颜面圆凸饱满,后头有6条黄色短纵纹,两侧单眼之间具1条中间狭两端宽,形似大括号“{”的黄色横带,中单眼处具一小黄斑点。前胸背板横长方形,具淡黄色斑纹。前翅略不达腹端。后翅短于前翅。亦有后翅长于前翅的个体,俗称“飞机翅”。雄虫前翅长达腹端,发音镜斜长方形,内有一弯成直角的翅脉将镜分为两室,斜脉2条,端区约与发音镜等长,末端圆。雌虫前翅短于腹部末端,后翅超过腹端似尾状,常脱毛,产卵管长于后足腿节。

国内常见蟋蟀种类介绍


  习性 迷卡斗蟋栖息于野外地面、土堆、石块和墙隙中,掘洞穴或利用现成瓦砾石块缝隙而居。迷卡斗蟋所筑洞穴常带蓬盖状伸出物,与地面约成45度角。拉丁属名“Velarifictorus”即有“覆盖物”之意。雄迷卡斗蟋具极强的领地占有习性,一个洞穴只能容纳一只雄性或和单只雌性配偶。为争地盘、争配偶,与其他雄性个体进行殊死决斗是本种在行为上的特性。野外占据地域宽广,鸣声响亮的迷卡斗蟋,通常具较强的斗性。体长13-18mm
  鸣声 清澈嘹亮,节奏中速,声如“句,句,句,句(Ju)……”。鸣声连续无间断。在无干扰的情况下,鸣叫长达几十分钟,甚至100分钟以上。

国内常见蟋蟀种类介绍

接下来介绍的鸣虫界大名鼎鼎的油葫芦

黄脸油葫芦就是大家日常饲养玩赏最多,在天津俗称黑虫,也分布最广的油葫芦品种。也是主要在天津 北京 山东 东北等地。人工培育出许多品系。有北京系和天津系的区别。人工培育的品系包括西瓜头,玉眼 朱砂眼 冰糖紫等。身体粗壮,头部大而浑圆,具有明显的粗八字纹,颜面区淡黄色,可与黑脸油葫芦区别。鸣声悠扬动听,抑扬顿挫。具有悠的特殊韵口,深受北方人民的喜爱。为我国传统的鸣虫,饲养历史悠久。并在江南地区开始逐步推广。

国内常见蟋蟀种类介绍

玉眼(人工培育品种)

国内常见蟋蟀种类介绍

黑虫三尾(母虫)

南方比较有名的油葫芦 别名 蛇红油葫芦 蛮子蟋蟀 竹蟋。 为常见油葫芦属的最大种。主要分布我国的广东 广西 云南 福建等华南省份。此虫体大,色泽多呈棕红 暗红或者深黄。头略小于背板。颜面部白色。初蜕虫背板白粉明显。若虫直到终龄还具有白腰线。由于斗性强烈,为华南地区主要的斗虫。他的头部可以向前伸,上颚可以前开,不像同属其他成员那样只能侧着头啃,攻击性更强。

国内常见蟋蟀种类介绍

南方油葫芦

花生大蟋

由于它体形较大,又常危害花生等农作物,因而被称为花生大蟋

分布在南方 我本人没见过活体 所以对此不是很熟悉,网上查询主要分布在南方等地

国内常见蟋蟀种类介绍

花生大蟋

双斑大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