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心在一经——观孔繁乐山水长卷《四时丘壑》有感

 明远小筑 2020-01-25

孔繁乐,1962年出生于广州,现为广州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收藏家协会书画专委会委员,香雪书画会副会长,十三行书画院荣誉副院长。

精心在一经——观孔繁乐山水长卷《四时丘壑》有感

中国山水画历来作为一种体现画家对自然的爱好与交流,也表现了其特有的联结自然与文化的方式。当代山水画家一方面承继传统、潜心学问,一方面参悟自然、探研求道,使得业已成型的艺术语言加以提炼提纯,并伴随着新的文化因子,不断成长成熟。画家孔繁乐正是个中“津津而乐于此道”的一位。

当我们面对这张绢本巨作时,分明看到了画家燃灯修道,烟云供养的艺术心路。从莽莽群壑、重重关山的跌宕起伏之气象,深谷幽岩、高树茂林的幻化无尽之境象以及浅滩平湖、薄雾飞云的微妙更替之意象中,可感受到贯穿其中岁月流变的历史,更可体会其中所耗费的历历心血。画家孔繁乐通过一张独特的作品展现了他多年来对传统山水画语汇技法不断铸造,对山水画文化精神的不断冶炼,以及对自我文化形象不断塑造的艺术成果。可以说,通过对这张画的“勇猛精进”较好地完成了画家令“摹写自然”转向“心造自然”,将“眼前之景”转化为“心中之境”,让“写真”化为“写心”的创造。正是这种趋同于“天人合一”的圆融意识以及知山乐水的精神,令其心灵之声,笔下之境,交织汇聚成多声部的立体合唱,而能奏响这段宁静悠扬的山水乐章。

个性是艺术家的生命,也是其作品得以存在流传的基本价值。画家艺术个性的形成大多有三类途径:一是遵循传统笔墨技巧的修炼之道,以“内变”(对笔墨等艺术语汇的精练提高)到“外变”(形成自我所独有的面貌)的转换;二是接受西方现代艺术等理念,直接嫁接运用西画技巧、观念而形成个人的面貌;第三种则是在传统艺术道路的行进过程中,汲取现代艺术和现代审美的元素和精华,包容并蓄,融会贯通而形成个人的风格特质。画家孔繁乐的艺术道路无疑属于前者。然而,相比于一般的“传统派画家”,他更为虔诚执着于“古法”的守望,更为特立专注于艺术本质的探求。这些均可从其“十年磨一剑”式的艰苦创作中可见。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中,山水田园都是中国文人心心向往的精神家园。究其原因, 影响深远的传统文化决定了我们的价值取要。文人艺者也总会把田园山林作为心中最圣洁、最美好的精神乐土而不断追求。画家孔繁乐只要面对画纸,便宛如置身于笔下的山水世界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或许,正是在这不问结果的追寻中,在这甘苦自知的道途中,在这“精心在一经”的磨砺中,又一位山水画家渐渐成熟,化蛹成蝶。

(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2012年10月)

四时幽壑 1.4x32.4m

清心幽居 1x10m

林泉清音图 3.6x14m

千里桃源 1.41x7.49m

春夏秋冬 140x70cmx4

大通烟雨 142x198cm

春山夜雨 扇面

曲水流觞 扇面

烟霞松动图 34x45cm

幽山万里图1.4x7.2米

秋山钟鸣135x70cm

山居图70x70cm

冬寒晓晴 32.6x39.7cm

春江水暖32.6x39.7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