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东辉 广州心海榕社工中心心理咨询师 记者 殷鑫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孩子们陆续从远方回家,即使是住家的孩子,过年放假,父母与孩子也会有更多的时间交流。但是,一到过年,网络上就开始流传各种吐槽老人的话题,如催婚、催生等,好似老人与孩子的交流仅限于“催”,与老人的交流就是一场“折磨”。其实,很多老人说话如此“讨厌”,只是因为与孩子的生活脱节,不知道与他们聊些什么。那么,在过年时,到底应该与孩子聊些什么呢?哪些话题最好不要说呢? 三类话题 孩子不说就不要问 广州心海榕社工中心心理咨询师于东辉指出,网络上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年轻人吐槽老人,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年人缺乏与年轻人沟通的技巧。在交流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禁忌话题,而很多老人在聊天时踩中“雷区”。那么,与孩子交流时,哪些话题不能问呢? 1.经济类话题。“今年赚了多少钱?”“工资多少?”这类涉及金钱的话题,对于很多中青年人来说都是禁忌区,如果孩子赚了很多钱,那么,即使父母不问,他们也会主动提及相关话题,而如果孩子不说,很可能就是今年的行情不好,赚得不多,此时父母问及就会很尴尬。 2.情感话题。“有对象没?”“什么时候结婚?”此类情感话题对于很多单身男女而言都是交流的“雷区”,只要涉及肯定会影响心情。有不少大龄男女因为担心年底被催婚所以选择不回家过年。且在走亲访友时,几乎所有长辈都会问及这些问题,所以身为父母,还是不要给孩子增加负担了。此外,询问已婚夫妻“夫妻感情怎么样?”“什么时候生小孩?”也是同理,如果孩子不说起,父母最好不要主动询问。 3.敏感话题。对于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敏感话题。如对孩子而言,考试成绩、在家的表现就是敏感话题;对中年人而言,升职、收入就是敏感话题;对于青年夫妻,生孩子也是敏感话题……此类涉及隐私的话题,只要孩子不主动说,父母或爷爷奶奶都不要主动提及。 这么聊天 让孩子更“恋”家 那么,这些问题不能问,到底应该与孩子聊些什么呢?于东辉表示,老年人与孩子聊天需要营造温暖、轻松、安全的氛围,这样才可以增加孩子对家的依恋。 首先,聊自己的生活。与孩子很久没有见面,虽然电话、微信上有联系,但是很多信息都传递不全面,所以在孩子回来后,可以与孩子聊些自己生活的变化,特别是一些细节变化。如最近养了只狗,聊一聊狗狗的趣事;最近学习了新的歌曲、舞蹈;交了新的朋友,每天都相约去散步等。 其次,为孩子更新家乡的信息。很多在远方打工的孩子,一年才回家一两次,对于家乡的变化几乎一无所知,此时老人们要为他们提供家乡变化的信息,让他们跟上家乡变化的节奏,不至于对家乡感到陌生。具体的内容可以有朋友、邻居的新动态,如小学同学最近找了新的工作、邻居王叔去给女儿带孩子了等;家乡的新建设、新变化,如哪里开了一家新的餐厅等。 第三,聊孩子的童年趣事,为孩子准备具有家乡特色风味的菜肴。如“你小时候就喜欢吃白菜饺子,今年买了好多白菜,等会儿给你做”。很多孩子离乡后都会想念家乡的菜,为孩子准备菜肴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最后,可以聊些轻松、娱乐的话题。如今年自己或孩子去了哪里旅游,讲一讲旅途中的趣事;最近看新闻,发现了什么笑话等;与孩子相约去看电影、逛街等。 于东辉提醒,很多老人会在聊天过程中点评或批评孩子,这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从而讨厌与老人交流。所以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应避免批评,即使孩子说得不对,也要一笑了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