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山葡萄A 2020-01-25

现在的很多父母其实都知道,给孩子做思维训练比学到些零散知识重要。但要再深入问“怎样培养孩子的思维模式呢?”可能一部分人就沉默了。

我先分享一个云宝小时候的故事:

云宝有段时间特别喜欢画小鸭子,但大多时候是在纸上乱涂的抽象画而且画得很慢。有一次云宝爸就示范了怎么简笔画一个小鸭子,原以为能帮助云宝更快学会画画,没想到从那以后云宝就不肯再画鸭子了。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其实这种简笔画的方式,看似简单高效,对孩子危害却不小,它让孩子们的认知受到了一定影响,因为孩子不是通过自己的印象和想象来绘画创作,而是机械地在模仿线条,没有思维训练的过程。 当孩子在画一只小鸭子的时候,他本可以通过了解小鸭子的故事,结合自己对小鸭子的想法,画出一幅即使不太像,但却表达了孩子的情感的画。这是简笔画永远达不到的。 还有些孩子,在看了简笔画之后,他们会觉得“我不能把我的小鸭子画得像书上一样好”,开始有挫败感,甚至不愿意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再画一幅小鸭子了。 要知道,对于现阶段的孩子来说,保护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维模式是无比的重要。

而在不远的未来,很多职业可能会逐渐被机器替代,但那些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需要人际间的细腻沟通,需要人类的情感判断和投入,需要复杂价值判断的职业特点,是再智能的机器也替代不了的。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有一种方法被很多精英家庭使用,这种能够支持创新学习及复杂问题解决的方法,帮助孩子具备这些特质的方法就是——设计思维。

什么是设计思维呢?

通俗地说就是要像设计师一样去思考,去寻求解决方案。

一说到设计,可能对很多人而言都有点陌生,或者会很狭隘地把设计想象成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事实上,任何我们看到的人造的东西都需要设计。微信是一个精妙的互联网产品设计,苹果是乔布斯最得意的设计作品,迪斯尼乐园是服务体验设计的巅峰……我在斯坦福的时候就发现,整个学校的学生最热衷于选修的课程已经不是商学院的课了,而是设计学院开的课,因为大家都相信,拥有设计思维的人,掌握着创造力的钥匙。

美国硅谷有一所叫AltSchool的小学,被称为“美国最酷小学”,他们就非常推崇这个概念。

在回答怎样培养孩子的设计思维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斯坦福大学提出的设计思维“EDIPT模型”,这也是目前全球教育领域中采用最广泛的设计思维模型。即:共情(Empathize)、定义(Define)、构思(Ideate)、原型(Protoype)和测试 (Test)。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不要简单地以为把孩子送到一些课外机构,让孩子在里面做一些绘画或手工就叫培养设计思维了。

怎样正确培养孩子的设计思维?

基于斯坦福的“EDIPT模型”,我们可以将设计思维过程概括为三大核心环节:观察设计挑战、将想法和解决方案建立联系、反思并改进设计。

01观察设计挑战

观察设计挑战其实就是考验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要素在于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同理心。 当然,对学龄前的孩子,我们很难让他们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同理心,更多的是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比如,在为熊搭个窝的游戏里: 我们在搭建小窝时,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这个窝是给谁设计的,那么他有什么样的需求呢?比如说这个家可以避雨,要舒适,相对干燥,相对隐蔽,等等。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02将想法和解决方案建立联系

还是用刚刚说的小熊搭窝游戏举例:

在上面弄清了熊的家需要舒适、隐蔽、可以避雨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设计来实现和解决避雨这个问题。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接着,我们就一步步引导孩子,可以给小熊的家再罩上一个纸箱,这样遇到下雨天,小熊就可以躲在窝里避雨了。然后再引导孩子:“小熊因为住在森林里,为了睡觉的时候更安全不被发现,它的家可以设计得更隐秘哦,咱们可以加上树叶试试呢?”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这个环节其实是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EDIPT模型”里的定义问题和构思方案,对孩子的思考力和表达力都是不错的训练。

思考力取决于思考者掌握的关于思考对象相关信息量的多少,对于我们小步这样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如果没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量,就不可能产生相关的思考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去设置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

比如,在给小熊搭窝的时候,我们可以问孩子: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很多家长其实不太知道怎么培养孩子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个朋友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天她2岁的儿子在客厅捣鼓新买的轨道赛车玩具,过了十来分钟,孩子还是皱着眉头不知道怎么使用玩具上的抓钩把小汽车顺利运上去。

于是朋友走过去按住顶部的开关示范了一下,原以为帮孩子解决问题,却没想到孩子生气地拍掉她的手,把小汽车一扔,干脆不玩了。

这就是家长直接给出答案,没有让孩子享受探索和思考带来的成就感导致的。 家长的作用是引导,而不是教导。我们需要的是孩子在试错中学习,而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让他们毫无思考的记住。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03反思并改进设计

这是设计思维培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可以理解为是对整个事件的复盘,可以用“EDIPT模型”中的原型制作和测试迭代的方式来实现。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就像《熊》这个游戏里,我们通过制造问题,去帮助孩子不断思考和优化自己设计的东西,慢慢去培养这种思维模式。

比如给熊搭建窝时,树叶直接放在上面并不牢固,可孩子很难意识到这个问题。家长就可以用吹气的方式引导他:“看,风一吹就跑了,怎么办呢?”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当然,在早教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要用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家长和孩子的对话也是培养思维的重要过程。亲子对话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但操作不好往往事倍功半。

我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个“提问的逻辑方程式”:

一个封闭式确保孩子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后面跟几个半封闭式的征求性问题,刺激孩子思考,最后再来一个开放式问题,激发深度思考下;

不要求孩子能回答出,如果几分钟内回答不出来,不用纠结结果,再次进行新一轮的问题循环,这样就可以达到循循善诱,引导思维的发展的目的。

还是我们上面说的例子,我们可以怎么通过对话引导孩子呢?

我们可以先问孩子:“我们来一起给小熊搭个窝好不好?”(封闭式问题)

然后逐步提问,刺激孩子思考:“泥土、树枝、石头中哪两种更适合给小熊做窝呢?”“你想做一个可以睡几只小熊的窝呢?”(半封闭式征求性问题)

最后再让孩子发散下思维,进行深度思考:“你想让小熊在窝里做什么呢?”(开放式问题)

要注意的是,在对话的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克制自己过多表达、协助的冲动,用简单的词语,比如“嗯”“哦”等回应,以表达尊重和聆听。

别再教孩子简笔画了,斯坦福强推的设计思维,孩子6岁前就该学

除了掌握“提问的逻辑方程式”,关于亲子对话,还有一个技巧叫“拆解问题”。

比如观察一张图片时,比起直接提问:

看看,他们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呢?

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呀?他们戴的帽子都是什么形状的呀?

我们可以拆解得更细致:

他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呀?这个人呢?穿的什么颜色的?(手指同步给出明确指示)

他手上拿的是什么呀?这个人手上拿的是什么呢?(手指同步给出明确指示)

这个人戴的是什么样子的帽子呀?这个人呢?他戴的帽子是?(手指同步给出明确指示)

这样细化拆解的目的是可以让孩子在不同难度级别的问题引导下,更高概率地回答出来,更有目标性地去观察和思考。

今天跟大家探讨了孩子思维、特别是设计思维的培养。我一直觉得,所有技能的培养,都不需要着急,但所有思维的培养,都不嫌早。

孩子在学龄前,很多想问题的方式已经形成,他们到底是习惯自己去观察发现、自己解决问题,还是习惯等着一个标准答案,就是在我们点点滴滴的陪伴中养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