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环太平洋2》上映前,“怪兽文化”了解一下!

 树悲风 2020-01-25

Kaiju,也就是“怪兽”,不同于“monster”,泛指“巨大生物”。这个词起源于日本,如今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的代名词。

一说起“怪兽”,有的人第一反应会是“奥特曼”,“哥斯拉”,也有人会先想到“异形”,“铁血战士”。甚至很少有人能够直接给“怪兽”一个准确的定位。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怪兽”文化影响之大,范围之广,已经不能被冠以“小众文化”的称呼。从《哥斯拉》到《金刚》,《环太平洋》,再到火遍全球的《口袋妖怪》《新世纪福音战士》,“怪兽”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作品,但却很少人真正理解。而这篇文章,就是要聊一聊怪兽文化。

起源

独树一帜的

特摄技术

我们现在熟知的怪兽,大部分都具有一点人类的特点,例如拥有拇指(这在自然界就是智商高的证明!),直立行走,会使用一些诸如摔跤之类的人类格斗技能等等……这些古怪且带有一点点反差萌的特色,共同构成了如今的怪兽审美体系。至于为什么怪兽会变成今天的模样,我们把时间倒回到1933年,从“特摄”的诞生说起。 

1933年,“特摄之父”圆谷英二看了影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金刚》后,下决心自己拍摄一部怪兽电影。


1948年,被老东家扫地出门的圆谷英二自创圆谷公司,和东宝合作开发怪兽电影——也就是后来大战金刚的《哥斯拉》。虽然时隔20年,《金刚》所采用的定格动画技术,依然可谓是当时最为先进的电影技术,然而对于硬件设施方面势单力薄的圆谷英二来讲,使用定格动画拍完《哥斯拉》需要7年时间——这当然也是不现实的。

于是,迫于预算和档期,圆谷英二就这么想出了后来影响深远的全新拍摄技术——特摄。所谓特摄,就是采用模型,皮套等实体道具来表现特效的方法。说白了,当时圆谷就是做了个上百斤的哥斯拉硅胶模型,让演员穿上去演戏了。

如今看来,这种方法似乎十分幼稚,然而对于当时的电影特效来讲,从12帧/秒的定格动画到24帧/秒的特摄片,其飞跃之大,不亚于我们第一次看到《阿凡达》。

然而由于必须是人穿上皮套上阵演出,如果想要怪兽能够一对一肉搏对战,那么先决条件就是人能够钻进皮套:也就是说,设计时,设计师就必须先考虑人能不能钻进去,其次才是把造型做好看了。但是也就是因为这个限制条件,使得大部分怪兽的造型中都加入了拟人化的元素,使得不少设计成功的怪兽都有意料之外的萌点,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设计美学。尤其事实证明,大部分不使用皮套拍摄的怪兽,除了著名的“摩斯拉”之外,都缺乏人类表演特有的呼吸感和鲜活感。

1954年,东宝的《哥斯拉》成了日本电影史上造价最高的电影——总计成本150万美金,超过了黑泽明的《七武士》。当然,影片一经上映就打破了N项影史记录,也让后来的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詹姆斯·卡梅隆,斯坦·温斯顿等电影大师深受启迪。

区别

Monster≠Kaiju

弗兰肯斯坦和

哥斯拉玩不到一起

我们看怪兽电影,例如《哥斯拉》,《环太平洋》时,是很少会感觉到对怪兽的恐惧的,反而觉得怪兽很好玩,很可爱。而欧美恐怖片中的“异形”,“科学怪人”等,却时常给人以恐惧感。

欧美人恐惧怪物,亚洲人恐惧怪兽,归根结底是因为地理与文化环境不同。从历史上来讲,欧美文化中的怪物传说起源于欧洲,多与宗教有关,并且常伴有疾病的元素,如吸血鬼,弗兰克斯坦,狼人等等,而这也是欧洲文化形成过程中,多有宗教与疾病参与的缘故。反之,欧洲受到飓风,海啸一类自然灾害的影响频率,远不如亚洲地区频发;而亚洲地区偏爱的诸多大怪兽,往往象征自然之力,主要原因也是自然灾害多发,其影响大大超过宗教与疾病带来的影响。而亚洲地区多台风海啸,而欧洲地区多疾病,一个有形,一个无形;一个摧枯拉朽,一个无孔不入。就这样,kaiju和monster就成了根源上不同的两种体系。


当然,东西方的怪物们也不是没有互相客串的时候:例如1965年的电影《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与其续集《科学怪人的怪兽:山达对盖拉》中,“弗兰克斯坦”就成功担任了一把Kaiju电影的主角,化身成几十米高的怪兽和其他怪兽对战。

就现在的观众审美而言,kaiju题材已经不再是可怕的元素。尤其是当上个世纪60年代《奥特曼》播出后,深受小孩子喜爱的哥斯拉也从乖戾的大魔王,逐渐变成了颇具亲和力的正义使者。就和现在的观众看《侏罗纪公园》的心态差不多:在电影院里逛动物园罢了。

兴盛

《奥特曼》

上个世纪60年代的

《权力的游戏》

1967年,在《哥斯拉》系列逐渐转型成为儿童片并大获成功后,圆谷英二开始在特摄电视剧《奥特Q》的制作经验基础上开发新的怪兽题材电视剧,也就是后来和《哥斯拉》并驾齐驱,并且可谓开创“超级英雄”题材一大流派的《奥特曼》

圆谷英二的初衷原本是希望由正义的怪兽对打邪恶的怪兽,但由于是真人实拍的缘故,想要在主角不是哥斯拉,还要真正区分怪兽的正邪实在是不容易。于是项目组参考了火箭的银色外表,与佛陀的面部,创建了今天我们十分熟悉的“奥特曼”的经典形象。 

虽然现在看来《奥特曼》制作粗糙,特效幼稚,然而就当时的条件来讲,能够使用彩色胶片与微缩模型拍摄电视剧,这手笔已经不下于如今的《权力的游戏》。尤其在拍摄方面,圆谷公司请了很多电影导演客串分集导演,例如《哥斯拉》的电影本多猪四郎,实相寺昭雄等等。这帮人水平有多高,放几个画面就知道了:

没错,这些并不是什么欧洲获奖文艺片里的画面,而是《赛文奥特曼》里的截图: 

在工作方式上,圆谷方面也给了每个单元的工作组成员以自由发挥的空间:由于采用单元剧而非大电影的方式进行制作,所以每一集的怪兽设计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例如《奥特曼》中的变形怪兽“扎拉加斯”在剧本中的形容就是“一头眼睛发着红光”的怪兽,而这是最后呈现在剧中的形象:

是不是你现在对着手机屏幕吐槽“你TM在逗我”呢?

不论如何,当时圆谷除却故事模式与特效条件的不可变条件,几乎没有给创作者任何限制,这也使得在《奥特曼》播出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怪兽的审美如万花筒一般百花齐放,一口气出现了一大批别具特色的怪兽形象,其中如巴尔坦星人,达达,杰顿,格莫拉等等,都成了日后时常被观众提及的经典形象。

影响

怪兽

超级英雄

事实上来讲,怪兽题材在发展的过程中,从“报复人类的自然之力”,已经逐渐演变成了“超级英雄”的其中一个类型,这也深深影响了很多后来的经典。

吉尔莫·德尔·托罗

《环太平洋》

“大陀螺”是第一个将Kaiju和Monster区分开来的人。当然,就审美来讲,环太平洋》的怪兽设计远不如机甲用心,虽然致敬了很多经典的圆谷怪兽形象,但除了大闹香港的“棱背龟”和“尾立鼠”,其余的怪兽都很难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又或者说,没怎么在内在性格方面下功夫。相比之下,传奇影业另外两部怪兽电影《哥斯拉》《金刚:骷髅岛》在怪兽造型方面算是用心多了。当然,作为坚持使用皮套技术的陀螺,在前不久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水形物语》中,继续坚持使用了皮套化妆来表现片中的人鱼。

     《水形物语》大量借鉴了特摄片《黑湖怪妖》

《口袋妖怪》

几乎致敬了所以特摄时代的经典怪兽,从哥斯拉,到基多拉,到摩斯拉,拉顿等等一系列经典怪兽几乎都能在《口袋妖怪》的世界中找到对应的角色。


《新世纪福音战士》

真正摆脱了特摄技术,却依然保留了“巨大生物格斗”这一特色的作品。到目前为止,《EVA》的导演庵野秀明依然在日本经营一家“特摄博物馆”。

庵野秀明的特摄博物馆,如今俨然成为特摄迷们的朝圣地

动作捕捉

从本质上来讲,特摄技术在今天的“传人”,应该是“动作捕捉技术”。看过2005年版《金刚》的朋友应该都知道,“金刚”的表情不是动画做出,而是依靠捕捉主演安迪·瑟金斯的表情而得到的。所有怪兽的表演都是通过捕捉演员的动作完成的,核心原理和特摄并没有区别,只是皮套变成了后期合成。

技术的发展让安迪瑟金斯的演技透过无形的皮套展露无遗

启示

脱胎自亚洲文化圈

的特色产品

现如今的怪兽文化,已经逐渐进化成了一种全新的超级英雄文化。例如在漫画《Ultraman》中,原本变身40米高的奥特曼被改成了类似“钢铁侠”的装甲,从前凶神恶煞的雷德王被改成了萌萌的小正太

没错,这两张图都是“雷德王”

再看百魔拉,左边是第一次在《奥特曼》里登场的样子,右边是漫画版的样子。这个全身上下整容得花了不少钱吧……

更有个品牌叫Dunk Kaiju,把怪兽都整容成了写实风格。如上图,左图的透明怪兽内隆嘎被整容成了右边的犀牛怪。

再比如“童年阴影”三面怪人达达,在摆脱了皮套的限制后变得更加怪异:



左边是原版,右边是dunk kaiju版,同样美化了不少

再比如说潮流玩具,怪兽可以说是潮流玩具sofubi里最热门的题材,而且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怪兽的形象还和糖果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全新的审美观。

这个是之前我们介绍过的变形怪兽“扎拉加斯”的sofubi形象,算是最贴近原作的那一类。

喵吉拉,结合了哥斯拉和猫的形象,变得可爱起来。

然后就是完全和糖果形象结合的几个了。



基本已经……一点都不吓人了……

结语

今天简单做了个怪兽科普,kaiju文化虽然现如今随着特摄的衰落,已经逐渐和“幼稚”,“愚蠢”这样的词汇挂上了钩,但随着怪兽题材在多个文化领域逐渐被回收利用——例如最近上映的《环太平洋2》,就是以怪兽题材拍摄超级英雄故事。巨大的怪兽,对于孩子来讲有着天然的诱惑力,就好比血腥的《侏罗纪公园》的观众竟然有很大一部分是孩子一样,人们一直以来都梦想拥有自己的怪兽,不论它是皮卡丘还是哥斯拉,它们都是我们内心的写照。

     郭银龙:策划/制片

  笔名“毒舌丑爷”,电影策划,制片,超级英雄和怪兽题材专家。2014年新版《哥斯拉》上映时,所编辑的扫盲贴《看<哥斯拉>前你需要扫除的11个盲点》几乎被包括传奇影业在内的各大媒体,影院公众号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