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州大埔县简介概况

 忆茶阳风物 2020-01-25

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县区、梅江区,南邻丰顺县和潮州市潮安区。全县区域面积2467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98万亩,耕地24.759万亩,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县城建成区面积7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大埔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2015年,大埔县年平均气温22.1℃,年降水量1750.3毫米,降水量≥0.1毫米降水日数139天,年日照时数1656.9小时。全年各气象要素值与历年平均值比较:年平均气温略偏高,年雨量多218.7毫米,雨量≥0.1毫米降水日数多33.2天,年日照时数少35.4小时。全年气温属正常略偏高,雨量略偏多,一日最大降水量111.7毫米,出现在8月16日。前汛期(4~6月)总降水量596.7毫米,后汛期(7~9月)总降水量861.9毫米。受西风小波动影响,5月30日8时到31日20时,县内出现暴雨降水。降水量较大乡镇自动站数值(毫米):双溪118.7,洲瑞89.3,枫朗82.4,高陂62.4,大东57.8,西岩山77.2,湖寮53.5,百侯49,飞天马45。截至31日20时,受灾较为严重的枫朗镇双溪受浸农田32公顷,陂头冲毁5座,水圳损毁1.63万米,房屋倒塌19间,山体滑坡320处,公路受损15.11公里,受灾群众4500人,转移人口65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50万元,其中水利设施损失225万元。

【物产·资源】大埔县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为7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53.1万千瓦,已开发39.95万千瓦,是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镍、铅、锌、钨、钼、锡、铜、金砂等金属矿;有磷、水晶石、长石、石英石、瓷土、紫砂陶土等非金属矿。瓷土储量4.2亿吨,紫砂陶土储量超1亿吨,有800多年制作陶瓷的历史,大埔青花瓷、高陂陶瓷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及东南亚等110个国家和地区,是“陶瓷之乡”。土特产主要有天然矿泉水、瓷器、蜜柚、茶叶、烟叶、金针菜等,还有各式各样的风味小吃,有“中国青花瓷之乡、中国蜜柚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小吃名县、2014全国重点产茶县”的称誉。西岩乌龙茶、大埔蜜柚、大埔青花瓷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貌·河流】县境山脉大部分为北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层峦起伏,千岩万壑,纵横交错,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7处,均散布于四周边陲,最高峰为西南部银江镇的明山嶂银窿顶,海拔1357米,最低处是高陂镇黄竹居的韩江岸,海拔26米,中部丘陵广布。综观全境,海拔500米以上的中低山约占10%,海拔100~500米之间的高中丘约占80%,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小盆地约占10%。境内溪河特多,所有水流尽归韩江,其上游或支流有汀江、梅江、梅潭河、漳溪河、小靖河、银江河、合溪河等,短小溪流不计其数。

【人文】大埔民间艺术丰富,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花环龙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东汉乐之乡”。大埔是革命老区,是广东省首个中央苏区县。大埔县是“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先进县”,百侯镇、茶阳镇、三河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百侯镇侯北村是“全国文明村”。大埔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父子进士”(饶相、饶与龄),“一腹三翰林”(杨缵绪、杨黼时、杨演时),“兄弟三将军”(范汉杰、范剑江、范作人),一县同期“四位省主席”(罗卓英、吴奇伟、范汉杰、赵公武),“父子两总理”(李光耀、李显龙)被传为佳话,更有中国民族工业之父张弼士、中国首任驻日公使何如璋、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罗明、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首届感动香港十大人物之一的田家炳和现代著名作家杜埃、碧野以及“两院”院士郑度、饶芳权、杨文采、邱冠周、蒲慕明等杰出人物,素有“文化之乡”美称。

【旅游】大埔主要旅游景点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子进士”牌坊,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百侯名镇旅游区),7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岩茶乡度假村、大东坪山梯田旅游区、张弼士故居旅游区、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青溪江畔人家休闲度假区、李光耀祖居旅游区),全国最早建成的三河中山纪念堂,明朝兵部尚书翁万达墓,客家民居大东花萼楼,茶阳古镇,广东省丰溪自然保护区,粤东名胜万福寺,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五虎山省级森林公园,田家炳祖居拱辰楼等,是“中国十大文化休闲基地”“中国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十佳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绿色生态、蜜柚示范县”“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中国最美丽县”。

【森林资源】大埔县境内群山环抱,有“山中山”之称,溪流众多,故古时曾以“万川”作县名。较为著名的有丰溪省级森林公园、双髻山省级森林公园、阴那山、西岩山、韩江、汀江、梅潭河等山水森林资源。丰溪省级森林公园以珍稀动植物、溪流飞瀑众多、原始森林神秘为特色;阴那山以奇峰秀石、古木幽径为特色;双髻山以天然石岩石洞、摩崖石刻为特色;西岩山以烟云树海、万亩茶园为特色;韩江以三江汇流、两岸青山耸翠、风景如画之“韩江画廊”为特色。

【行政区划】2015年,全县辖14个镇(湖寮、百侯、枫朗、大东、高陂、光德、桃源、大麻、三河、银江、洲瑞、茶阳、西河、青溪)和丰溪林场,镇、场下设256个村委会(居委会),其中村委会245个、居委会11个。

湖寮镇城北社区,城东社区,城西社区,福坪社区,长新村,莒村,长教村,岭下村,下坜村,碗瑶村,河腰村,密坑村,双髻山村,大安村,双坑村,高道村,葵坑村,黎家坪村,新寨村,古城村,龙岗村,山子下村,进光村,
青溪镇下坪沙村,上坪沙村,青华村,蕉坑村,桃林村,溪口村,青溪村,祝丰村,青丰村,河背村,铲坑村,虎市村,长丰村,
三河镇三河社区,陈金村,小坑村,先觉村,旧寨村,良江村,汇城村,余里村,五丰村,白石村,源坑村,汇东村,梓里村,
银江镇河口村,昆仑村,冠山村,坑口村,李子坪村,车上村,礤头村,银村,坑头村,明德村,坪上村,胜坑村,明新村,
洲瑞镇田背村,嶂岸村,大坑村,赤水村,南村,华光村,下营村,葵坪村,
光德镇光德社区,上漳村,下漳村,九社村,雷峰村,砂坪村,上礤村,澄坑村,上澄村,富岭村,上坪村,
桃源镇桃星村,新东村,桃峰村,团结村,上墩村,坪新村,
百侯镇曹鲇村,软桥村,旧寨里村,帽山村,曲滩村,横乾村,东山村,南山村,新乐村,苏姑坪村,武塘村,白罗村,侯南村,侯北村,
大东镇东光村,泮溪村,西坑村,坪山村,家荣村,三坤村,岩东村,富溪村,进滩村,柘林村,福光村,白土村,联丰村,
大麻镇大麻社区,北埔村,南坑村,敬里村,恭上村,恭下村,中兰村,莲塘村,青里村,附麻村,大留村,小留村,小麻村,裕州村,麻西村,岐丰村,桃石村,坑尾村,中村,下村,那口村,水兴村,水口村,
枫朗镇枫朗村,大埔角村,保安村,上山下村,王兰村,仙子下村,墩背村,溪背坪村,东城村,坎下村,隔背村,石圳村,芹彩洋村,黄沙坑村,双溪村,三溪村,上木村,下木村,四联村,和村,梅溪村,清泉溪村,龙公坑村,
茶阳镇茶阳社区,茅坪村,左弼村,大觉村,古村,恋墩村,太宁村,群丰村,下马湖村,梅林村,角庵村,西湖村,迪麻村,广陵村,沿坑村,乌石村,浒田村,西坑村,花窗村,党坪村,洋门村,新村,石田村,长兴村,丰村,蓝田村,安乐村,
高陂镇高陂社区,红星村,大塘坝村,桃花村,代富村,陂村,陂寨村,稼社村,陶溪村,尧溪村,赤山村,乌槎村,黄塘村,罗基村,黄泥凹村,黄坑村,渡头村,埔田村,古西村,古田村,古野村,古东村,坪溪村,银滩村,党溪村,九龙村,培美村,三洲村,赤坑村,平原村,北坑村,五家畲村,岩霞村,逆流村,福员村,三岗村,
西河镇漳溪社区,漳溪村,上黄砂村,下黄砂村,漳北村,东方村,清华村,和平村,富里村,纯德村,溪头村,汶水村,车龙村,黄堂村,北塘村,大靖村,东塘村,内六村,横溪村,南丰村,溪上村,石涵村,南桥村,工农村,双门前村,水祝村,乌石坪村,岩下村,
丰溪林场丰溪林场溪上村,丰溪林场七里村,丰溪林场上山村,
洲瑞林场洲瑞林场陂营虚拟生活区
大埔林场大埔林场虚拟生活区

【建置沿革】大埔县建置于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秦汉时属揭阳县地。东晋义熙九年立义招县,属义安郡。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为万川县。义招、万川县治均设在湖寮(古城)。唐武德四年(621年)废万川并入海阳县,属潮州。历宋、元及明前期,仍属海阳县光德乡。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立饶平县,县地域属之。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氵恋 洲二都重置县,改名大埔县,县治在茶阳,属潮州府。民国3年(1914年)隶潮循道,民国25年(1936年)属广东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公署、汕头专区。1965年隶属梅县专区,1983年属梅县地区,1988年属梅州市。1961年春,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五虎山麓。

明嘉靖五年置大埔县。因明置大埔县时,设治于大埔村。据《大埔县志》:“大埔,盖俗称,平旷高原,仅宣果瓜蔬麻者曰埔;自茶山(旧县治)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百顷地,总呼为埔。”

大埔县属山区县,“地无三里坪”,故有“山中山”之称。这里是客家人结庐聚居的密集地方。据清乾隆年间通进士杨赞烈《邑名音义考》释:“邑曷为大埔名。盖俗呼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旷高原宜瓜果蔬麻者曰埔。埔者俗单俗字。字书尚未收者也……茶山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十百顷地。总呼曰埔;埔固块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称也。”其意是以江河两岸冲积的坝地和山地、旱地之广取名。
大埔县名的来历,在旧志记载中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以大埔村得名

。清乾隆四年(1739)张廷玉撰的《明史·地理》记载:“大埔,嘉靖五年以饶平县大埔村置析滦洲、清远二都益之。”民国二十年(1931),吕世斌撰、柯昌泗检署的全国《今县释名》载:“明嘉靖五年,以饶平之大埔村置县因以得名。”第二种说法是乾隆九年(1744)《大埔县志》载杨缵烈《邑名音义考》云:“邑曷为以大埔名?盖俗称有水宜稻者曰田;呼平旷高原仅宜瓜果疏麻者曰埔……埔者俗音俗字,字书尚为补收者也……。茶山之麓,弥望平原,无虑数十百顷地,总呼曰埔。埔固坱莽矣哉。大埔之名,俗所由称也。当时建斯邑者即以斯名名邑云。”

大埔的得名,还有个来由,据县志记载:当时,有位乡贤宋大布先生,乐善好施,爱民如子,崇文尚武,平等待人,
其道德风范,皆为群伦表率。他在乡数十年,按封建时代,富豪之家,食必猪鱼酒肉,衣必绫罗绸缎;但他却与平民一样,身穿布衣,素食饮淡。在他的长期影响下,乡里土淳民朴,俭约为乐。许多富人,亦弃艳就素,改穿粗布衣裳,乡里仁风日盛,誉播邻里。宋大布去世后,乡人即把其出生地改名“宋公塘”。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划地置县,乡人为纪念大布先生的仁举美德,联合呈请上头,命名为“大布县”。后因朝中有争议,为讨好两方,改名为谐音的大埔县。
大埔历史悠久,已先后发现多处属于新石器晚期的文化遗址和商墓群,证明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群聚居。县志载:远自夏商周3代,大埔为扬州南裔地,秦汉时属揭阳。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立义招县。
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义招县为万川县。义招、万川县治均设在湖寮(古城)。
唐武德四年(621年)万川并入海阳县(今潮安)。
此后,历宋元及明前期,均为海阳县光德乡。
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立饶平县,大埔为饶平地。明嘉靖五年(1526年)分饶平县的清远等2都置县,改名“大埔”。
清乾隆三年(1738年)分出白芒畲、箭竹洋、下畲子、塘子腹、风吹[石示]、青麻园等6处新设丰顺县。
1949年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汕头专区。1958年撤丰顺县,划潭江、黄金、[阝留]隍、大龙华等4个公社归大埔县;1960年复设丰顺县,上述四个公社归还丰顺。明重置大埔县时县城驻茶阳,1961年春,县治由茶阳迁至湖寮镇五虎山麓,隶属梅县地区,1988年归属梅州市。

【人口·民族】2015年,全县总人口57.19万人,常住人口38.18万人,其中县城人口约10万人。全县人口主要为汉族,兼有蒙古、回、壮、满、瑶、土家、黎族等23个少数民族的少量居民。全县语言属客家方言,光德镇九社、高陂镇埔田等村间有漳州、潮州语。

经济发展
2015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71.8亿元,比增9.7%,增幅超过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排在全市第四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19亿元,比增26.73%;固定资产投资69.02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7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53亿美元,分别比增38.61%、12.6%和1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49元。2014年市对8县(市、区)振兴发展评估考核,大埔县排名第三。全县工业总产值67.9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22亿元,农业总产值29.14亿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