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儒道医四家静坐法要(4)——静坐的内涵

 昵称63703230 2020-01-26

静坐的内涵

(一)静坐的三教异称

静坐虽为儒道释三家共法,称谓上因宗旨不同,各有别称。

1.静坐

此为儒家修炼之通称,亦称作“端坐”、“正坐”、“危坐”、“兀坐”、“默坐”等。指静

坐时要端正身体,整肃衣服,默然澄心,呈现一种端庄稳重、肃然敬慎的气象。

2.坐忘

此为道家功夫。往往与“心斋”连称。发端于《庄子?大宗师》。至唐?司马承侦《坐

忘论》而光大之。坐忘者,以'堕肢体,馳聪明,离形去知”,“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为

特征,亦称为“枯坐”。

3.坐禅

此为佛家修持的基本功夫。佛教宗派众多,显密有别,因而同是坐禅,各派或有异称。

或称“打坐”、“趺坐”、“瑜伽坐”等。

4.兀坐

兀坐本为《庄子》记载的一种道家功夫,当代日本静坐修持大家丙田武彦推崇中国哲

学“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极力主张具有简素特点的“兀坐”。岡田氏认为兀

坐是身为主,心为仆,打破主客对待的关系,身不为心所役,心物一体,洒脱超然。

(二)静坐的环境

儒家多于书房卧室,或不刻意营造,随处施行。道家多于密室石洞,或清幽静溢之处。

佛家多于禅房经室。同时,各家又辅以焚香、煮若,或悬挂天尊、内经、太极、孔孟先师等图像,营造出一种神秘的宗教气氛。

(三)静坐的时间

儒家多在饭后或申酉向晦之时,道家多在子、午或寅卯时辰,佛家或整日或整夜,而多以夜晚坐禅为多。静坐时间的长短也各有不同。

(四)静坐的姿势

儒家端坐,坐椅上,一般不盘腿。要求身体端正,两脚自然垂下着地,两手平放置腿上。

道家多为盘腿坐,有单盘、双盘之分。两手手心向上,平放腿上。亦有双手合抱成“太平印”者,置于脐下。

佛家坐禅常坐于蒲团或榻床之上,多盘腿趺坐,多为“七支坐”,要求足、背脊、肩、手、头、眼、舌等七个部位保持一定的姿势,如头正脊直眼平视,双足跏趺、两手环结丹田之下,舌抵上腭,两肩平开等。

释儒道医四家静坐法要(4)——静坐的内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