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释儒道医四家静坐法要(9)——宋代儒家调息静坐的倡导 陆九渊

 昵称63703230 2020-01-26

释儒道医四家静坐法要(9)——宋代儒家调息静坐的倡导 陆九渊

宋儒静坐,除了程朱理学派外,陆九渊心学一系,也大有人在。陆九渊生有异禀,据《年谱》“先生四岁,静重如成人”,“常自洒扫林下,宴坐终日”;“先生十三岁,因宇宙字义,驾志圣学”,发“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大论,是一个悟性极高之人。

陆九渊为心学创始人,强调以静坐来发明本心,体悟天道,做到心气同流,人性与天理合一。据其弟子记载,陆能通过眼神判断某人是否已体道证悟。可惜陆九渊没有直接留下调息静坐的文字材料,我们无从判断他静坐悟道的具体操作方法。

不过,陆氏的心学在当时就引起了学人的不少批评。朱熹i几陆为“不读书,不求义理,只静坐澄心”。

陈淳批评“象山教人终日静坐以存本心”,“专做打坐工夫”。这些批评从侧面证实,陆九

渊对于静坐法门必定有独到的掌控。

陆九渊的高足杨简,自述通过静坐体验到万物通为一体的感受。他说:

“某之行年二十有八也,居大学之理斋。时首秋,入夜,斋仆以灯至,某坐于床,思先大夫尝有训曰:“时复反观。”某方反观,忽觉空洞无内外,无际畔,三才、万物、万化、万事、幽明、有无,通为一体,略无缝隙。”

象山的另一位高足袁變,也有类似于杨简悟道之记述,说到某日

“豁然大悟,因笔于书曰:`以心求道,万别千差。通体悟道,道不在他'”。

象山心学的证悟体验确有很深的神秘色彩,容易引起人们的机议。但是,陆氏所开启的通过澄心默坐以体证宇宙大化,超越天人之隔的心学法门,到了明代,却由陈献章、王阳明及阳明后学所发扬光大,蓬勃兴盛,成为中国思想史上最为瑰伟绝特的风景,与之伴随的调息静坐也在儒门中得到普遍认可而广为盛行。

宋代静坐,除了理学、心学家外,在社会上,甚至在名臣达官中,也不乏其人。如苏东坡、王安石、司马光、陆游等,都是调息静坐的推崇者。尤其是大文学家苏东坡长期坚持调息静坐,颇有体验。留下了《上张安道养生论诀》、《胎息法》、《养生论》等著名的养生专论,后人还据他的经验编有《东坡静坐法》,在坊间广为流传。清代王如锡从东坡文集等著作文献中广搜博釆其养生论述,编成《东坡养生集》十二卷,收集东坡养生论述一千多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