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人。这个问题问得实在很有趣,也有点另类的“真实”。 但是请不要为了入展,专门找冷门的隶书帖子练。 【有一段时间非楷书的字,比较容易入展,并且隶书确实是五种书体中最好入展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隶书比较容易入展,而不是冷门的隶书容易入展?】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 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磔”。什么是隶书这个标准其实并不是那么的严格,尤其是设计电脑隶书的字体,相对是困难的。 为什么说到现在都是印刷体呢?隶书这种书体,明清之前没有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明清时期有不少人,大力推崇隶书和篆书。隶书才有几个“代表性”的人物。然而我们现在还是使用一些没有作者的隶书石碑。 这些历史留名的隶书石碑,千碑千面各有风貌。每一块碑都是相对独立,每一块碑都能说是冷门的碑。 上图是著名的《礼器碑》,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很多人非常推崇《礼器碑》,这个隶书是相对比较工整,要学也不是那么容易。 不过现在隶书入展的作品,那是千姿百态扭扭捏捏。 像上面这样的隶书,并不是找一块冷门的隶书帖,实际上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说好听点,可能是受到傅山的“四宁四毋”。 【一人有感】 傅山提出“四宁四毋”即“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我们当代有些过分的遵循傅山的“四宁四毋“,我个人是不同意这个观点。而且傅山主要是想借讽刺赵孟頫,体现他有文人骨气。 我们当代真的有必要按照傅山的“四宁四毋”标准,评选书法作品吗?如果还是以“四宁四毋”标准,还是会有很多神奇的字出现。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2020年1月25日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