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吃东坡肉的苏轼,一生从容不迫,在任何事情上都能保持一种豁达开朗的情怀。在年过半百的时候被贬,但是在放逐的途中他还是保持了良好的心态,一路上留下了无数首描述心情的诗句。 他的这种豁达不仅仅是针对他自己,他对别人也是用一种开朗的心态。所以在他当父母官的时候,深受百姓的爱戴。面对不同职业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他也是保持公平公正开明的态度,遇到穷苦人家受冤枉,他不仅会给出公道的审判,还会劫富济贫的帮助他们。 ![]() 苏轼曾经就救下过一位歌姬,这件事深受当地人的赞扬。当时,还是父母官的他因为差事来到了润州,此地的太守得知苏轼这位大文人路径此处,特地设宴邀请了苏轼,想要款待他。虽然不太想有这种官员之间的设宴,出于礼貌下苏轼还是前去了。 设宴时太守安排了两名歌姬唱歌助兴,一名叫做郑蓉,另一名叫做高莹。当时的歌姬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如果想要从良回家嫁人,需要落籍。而落籍这件事需要父母官的统一。两位歌姬看两位官人兴致勃勃,于是在休息的时候递上了请求从良的公文给太守。 太守看来一眼后,觉得光是这样允许有点不太好,于是将公文递给了一旁正在喝酒的苏轼。想要让他给个参考意见,苏轼接过来公文,研读了一番。觉得公文上两位女子的请求十分诚恳,言辞之间透露出她们的心酸,看见太守想要自己说个所以然来,于是提笔在公文的背面题词一首。 便是这首 ![]() 全文大意时,西汉有一位名臣郑当时,这个人最喜欢给沿路经过的客人设宴。并且不计较来者的身份,只要你是客人都会热情的招待你。这句其实是先夸一夸太守,说他就像以前的这个名臣一样热情好客。并且说太守十分的开明,允许我在宴席之上不戴帽子坐下,按照别的大臣早就要严词呵斥我了。 第二句开始说公文的事情来,大意是,太守大度让我这等小臣看公文。我这样只是县区域的小小官吏,能够看到太守给我看的公文,这么好的机会一定会好好的炫技一番,不辜负太守的好意。这两句都是苏轼在夸太守大度并且好客招待自己,一边贬低自己的身份,说自己地位卑微只是小臣子。 ![]() 后面两句苏轼才开始说正事。莹骨冰肤那堪老,正是再说今天这两位歌姬的美貌,从今之后,两位歌姬可以获得自由,从此能够过上与清风相守明月 相伴的生活,真是潇洒似神仙了。最后这两句苏轼没有直说能不能准许两位的歌姬落籍,但是还是说两位佳人日后可以过上这样的生活是好事。这是对两位佳人的祝福,当然这个祝福是说给太守听的。 苏轼想要太守卖个面子给他,他都给出祝福了,相信太守也不会为难,不给面子给苏轼。这样一语双关确实佣得很奥妙。 确实苏轼这首诗作下后,太守听到十分满意,当即同意了两位歌姬的落籍请求。于是当晚两位歌姬的演奏更热闹动听,让外面路过的渔人听后都觉得开心。 ![]() 后来苏轼的这首诗常常被用来,感谢设宴招待自己的人。不仅能够赞扬对方的心胸,看得起自己。又能说自己来到这场宴席十分开心。真是一举两得的好词。这首诗后来也成了苏轼的一首助人为乐的诗词,虽然和两位歌姬只是一面之缘,但是能够在短时间内作出如此有深度的诗词,不得不佩服苏轼的文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