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明风华》的另一面:明朝皇帝为何大多市井气息浓厚?

 思明居士 2020-01-26

作者:烂柯人

引言:

最近热播的影视剧《大明风华》,为我们展示了明朝宫廷典雅的一面。而历史上,很多明朝皇帝却有很强的民间市井气息。那么他们身上的这些市井气质是怎样炼成的呢?随烂柯人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明风华》的另一面:明朝皇帝为何大多市井气息浓厚?

(明朝皇帝世系)

一,明朝皇帝的平民化倾向

大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的身份曾为乞丐和和尚,或许因为这个原因,他身上的气质相比于历代的开国君主,缺乏一种王霸之气,基于这种自卑的心理,朱元璋在位期间,严禁别人谈及他的身世。他曾大兴文字狱,对于"僧"、"贼"等一系列词语严禁别人提起,哪怕是谐音同意。他血腥的打压和屠杀造成了许多冤案与错杀。他还规定了许多祖训传之于子孙,让子孙也根据他的祖训来办事。某种程度上,明朝大多皇帝身上体现出一种自卑的心态,缺乏皇家气质,甚至言行举止非常平民化与市民化。

《大明风华》的另一面:明朝皇帝为何大多市井气息浓厚?

(大明风华 太祖朱元璋)

还有一个导致明朝皇帝平民化倾向的重要因素,就是明朝皇帝很多都有民间生活的经历。永乐帝、景泰帝、嘉靖帝、崇祯帝都是由藩王入继大统,长时间在民间生活。而宣宗朱瞻基长时期随祖父南征北战、英宗朱祁镇曾被蒙古瓦剌部俘虏,也使他们了解民间疾苦。而仁宗朱高炽、隆庆帝朱载垢、光宗朱常洛都长期受父亲猜忌,在王府养精蓄锐,因此也十分关心民间疾苦,以获得同情和支持。相比于其他王朝的皇帝,明朝大多皇帝都有民间生活和成长的经历,所以对民间情况比较了解。

《大明风华》的另一面:明朝皇帝为何大多市井气息浓厚?

(大明风华 宣宗朱瞻基)

我们可以拿明宣宗朱瞻基举个例子。明宣宗朱瞻基还有一个绰号叫"促织天子"。明朝开创工作在洪武、永乐两朝已经基本完成。朱瞻基即位后,明王朝已经结束了大规模对外的军事活动。朱瞻基是一位文武双全,早年曾随爷爷南征北战,养成好动的性格,所以贪玩也好玩。他最新喜欢的娱乐项目就是"促织",也就是斗蛐蛐。他让宦官和官员在全国各地选择上好的蛐蛐,带到宫中角斗。于是上行下效,促织之风风靡天下。朱瞻基虽然英明,但他不会想到他这个小小的爱好给人民带来多大的负担,皇帝以为命令地方上贡蛐蛐是小事,而地方官为讨好皇帝,要千挑万选。所以强行摊派给百姓。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有《促织》一文来讽刺此事。讲述有个小官遇到一个上好蛐蛐,用自己的爱马换来,却因儿子好奇偷玩而逃走,儿子因此而吓死。随后儿子魂魄变为一只蛐蛐,送进宫中,战无不胜,给家里带来很多好处。此文特意讽刺这位"英明君主"的"苛政"。

二、大明的平民后妃

明朝皇帝相比于其他王朝,后妃也多来自民间。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明确规定"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女子,以礼聘娶,不拘处所,勿受大臣进送,恐有奸计,但是娟妓,不许押近"。他强调皇家挑选后妃的原则首要为"良家女子"。而为了避免强大的外戚专权和大臣有奸计,大臣特意送进的也被禁止,明代皇帝大多都从身份、地位都相对低的家族中选择后妃。

《大明风华》的另一面:明朝皇帝为何大多市井气息浓厚?

(大明风华 胡皇后)

就拿最近热播剧《大明风华》中宣宗的两位皇后来讲,根据《明史—后妃传》记载,宣宗宠爱孙贵妃而废皇后胡善祥,立其为后。史书没有记载胡皇后的出身,但记载孙皇后父亲为山东邹平一个小小的县衙主簿。而通检《明史—后妃传》,后妃大多出身卑微,所以可推胡皇后门第也不会太高。一方面,正如朱元璋所警惕,后妃出身卑微的确无法形成强大的外戚集团。但另一方面,皇后出身卑微就会深受市民文化的影响,与名门闺秀接受的贵族教育有一定差别,这种气质会直接传递到他们抚养长大的孩子身上,致使明朝很多皇帝带有浓厚的平民气息。

《大明风华》的另一面:明朝皇帝为何大多市井气息浓厚?

(大明风华 孙皇后)

三、贪财的明朝皇帝

明朝皇帝还有一个很强的市井化倾向,那就是十分贪财。按理来说,皇帝富有天下,不应该关注金钱,而明朝很多皇帝却费尽心机往自己腰包里面捞银子。明朝中期,随着全球航海时代的开启,许多北美、日本的白银通过海路运到中国,中国市场上白银数量剧增。万历皇帝以为是国内新发现了银矿,派遣矿监税使全国寻找银矿,给人民带来很大的烦扰,引起了很多地方的民变。

《大明风华》的另一面:明朝皇帝为何大多市井气息浓厚?

(万历皇帝)

正德皇帝则更加过分,他以设立荒淫的豹房、喜欢带兵打仗、给自己加将军封号而出名。此外,他对做生意也十分感兴趣。他经常在宫中进行模拟市场,即让宫女、太监扮演店家和顾客,进行模拟交易,并且设立市正来管理市场。自己则也会开设摊点,换上商人的服装,与"顾客"讨价还价,并且乐此不疲。大名鼎鼎的"木匠皇帝"天启帝,经常派宦官上街兜售他自己制作的工艺品,上刻"御刻"二字。皇上刻的,销路肯定很好,他为此很是洋洋得意。

烂柯人说:

明朝皇帝身上大多缺乏皇家的贵族气质,前代皇帝纵然有不务正业,不爱处理政务者,如陈后主、南唐后主李煜、宋徽宗。但他们感兴趣的是文人词客所爱好的吟诗作画写书法等相对充满文艺气质的爱好。但明朝皇帝爱好却有很强的民间气质,如宣宗斗蛐蛐、武宗做生意、熹宗当木匠。这种强烈的民间气息或许从朱元璋开始就奠定了,朱元璋因为乞丐、僧人出身,十分自卑,给子孙订立祖训严加限制。此外明朝很多皇帝因种种原因有民间生活经历。同时,明朝后妃大多出身卑贱,其身上的市井气息对于皇子教育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许大龄、王天有《明朝十六帝》,紫禁城出版社,1990年版。

赵秀丽:《"角色失范":明代"问题皇帝"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