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邦多次将自己的孩子丢下车,究竟是为什么 |《资治通鉴》日读

 思明居士 2020-01-26
刘邦多次将自己的孩子丢下车,究竟是为什么 |《资治通鉴》日读

【专栏介绍】

与你一起,每天阅读《资治通鉴》,欢迎关注。

这是第 115 篇。

【发生时间】

公元前二零六年

【相关人物】

· 刘邦

· 夏侯婴,刘邦大将

【故事大概】

之前的文章讲到了项羽进入关中称王之后,把刘邦分配到汉中这个地理位置差,资源少的地方去。

刘邦在张良的建议下,选择了不反抗,闷声发大财,整顿自己的军队,修养生息。

刘邦在汉中整顿了一段时间之后,觉得时间也差不多了,也该闯出关中了。

如果等到天下安定了,大家都不想打仗了,再想着要跟项羽争夺天下,就不可能了。

随后,刘邦渡过平阴津之后,来到了洛阳。

在路上,刘邦遇到了一个老者。

这个老者对着刘邦说:"我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项羽这个人,没有道义,杀了自己的君主,就是天下百姓的仇人。"

老者建议刘邦,带领三军,都穿上丧服,并以此告诫诸侯们,自己是替天行道的。

以人民的名义,带领三军进攻项羽,这样才能够得到诸侯们的支持与拥护。

刘邦同意了这个计谋,于是宣称自己是为义帝发丧,让将士们都穿着素服,哀悼三天。

接着,发令告诉诸侯说:"天下人共同拥护义帝,但是项羽居然在江南把义帝给杀了,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所以,我希望能够聚拢诸侯们的军队,所有想要为义帝报仇的人,都来跟我一起,进攻项羽。"

当时,其他的诸侯国,因为项羽分配国土不均,都很有意见。

所以,在刘邦的号召下,田氏一族宣告支持刘邦,其他的诸侯国,也蠢蠢欲动。

但是,项羽可不是吃素的,马上就命令将领进行镇压。

项羽的军事能力,可比刘邦强太多了,一下子就把刘邦的军队给打败了。

刘邦的汉军打不过,只能够一直退一直退。

后来,项羽的军队,围住了刘邦的大军,情况十分危急。

突然之间,一阵大风从西北处吹了起来。

这风有多大呢?

《资治通鉴》当中是这么说的:

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

就是说,树木被风吹断,屋顶被风吹起,刹那间昏天黑地。

项羽的楚军,瞬时间军心大乱。

刘邦趁此机会,带领几十个起兵突围,跑了出来。

在路上,刘邦还遇到了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以及儿子刘盈。便让他们坐上了自己的车。

楚军发现刘邦逃跑后,马上就进行了追击。

一边跑,一边追,情况十分严峻。刘邦担心车上的人太多了,马跑得不快,非常着急,便将自己的两个孩子给推下车。

夏侯婴发现后,马上便将两位孩子救起。

接连三次后,刘邦发怒了,对着夏侯婴说:"你再敢救他们,我就把你给杀了,你难道不知道现在情况有多么危险吗?"

夏侯婴没有退却,始终保护着刘邦的两个孩子。

后来,刘邦退到了下邑县(今江苏省砀山县北部),才暂时摆脱了楚军的追击。

【推古验今】

这一件事,与当初刘备为了赵云,想把自己的孩子摔掉的情况十分类似。

不得不说,刘氏一族,将丢孩子一事,传承得非常好。

对于当时的情况,刘邦心里是非常清楚的,也是非常冷静的。他有三个选择。

车上有自己的孩子,有夏侯婴,有自己。

自己肯定是不能够被抓的,否则天下就是项羽一个人的了。

夏侯婴更是不能够丢,丢了夏侯婴,谁还能够来保护自己?

看来看去,就只有自己的孩子,是可以牺牲的。

所以,刘邦宁愿将自己的孩子丢弃,也要保全自己占据天下的理想。

这就是刘邦。

很多人都在批评刘邦的做法,认为他残酷,无情,小人。

当然,从道德的制高点来看,刘邦的做法,确实不近人情。人家都说"虎毒不食子",刘邦这比虎还毒。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刘邦是一个王,他的性命,等于整个汉军的性命。他死了,没有人统帅整个汉军,汉军就会乱,会被项羽屠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也不愿意,将整个天下交给项羽这样的人,那样百姓是无法得到安宁的。也许,对于刘邦来说,丢弃自己的孩子,就是他所能够做到的,最好选择。

自古忠义无法两全,说的就是这种深层次的矛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