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慧雯课堂 | 照破五蕴,还要起大妙用。

 智见智定 2020-01-26

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五蕴其实就是我们自性(佛性)的显现,认识到五蕴的这个相是妙有的,其性是真空的;那就不会被五蕴所迷,不迷还不能作数,反过来还要自如地利用五蕴。

如果能够自如地利用五蕴,那就是自性的妙用;就能够成为我们修证成佛的工具和资粮了。如果本末倒置,被五蕴所迷,那就成为我们堕入轮回的一个恶因了。

为什么说我们修行也离不开五蕴呢?

五蕴,实际上是我们修行的一个工具和资粮。我们修行的过程中,首先要通过看经书,听讲经说法来了解佛教;我们所看的经书的文字,听讲经说法的声音,这都是色相,这就是色蕴。

而我们听经闻法以后,接受了佛经的妙理,又信受奉行,这就叫做受蕴。在接受了以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分析研究,从理上明白了佛教的教义和教理是什么?知道了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我们为什么要去修行?怎样修行?这就叫做想蕴。

进而又付诸于实行,通过闻、思、修,通过广行六度四摄,这就是修行,这就是行蕴。

通过我们的修行修证,打开了智慧,转识成智了,触及了我们的识蕴。

这就叫做修行的五蕴色受想行识。

我们的修行,非但离不开五蕴,而且还要利用五蕴来发挥作用。因此,我们照破了五蕴皆空,并不是说死守这个般若真如。它还是要起妙用的,不但我们自己修行,离不开五蕴。如果修大乘佛法的修行者,他要众生,要引摄众生,也还要利用五蕴。

因为我们要度众生的时候,就要接触到各种不同根性的人,然后领受他们各种各样的习气和烦恼。既然他们有各种各样的习气烦恼,那就要想种种的方法,立种种的法门,方便善巧的引导和启迪众生的智慧。

而这一切,实际上都五蕴(色受想行识)的妙用。

有人说我是自度的,我只管自度不度他;但是我们要想成佛的话,离不开众生。我们为什么要度众生呢?其实有三点:

其一,如果我们要度化众生,就要有大智慧;什么样的大智慧?在了解了众生各种不同的根机、习性和烦恼后,要能够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的法门,那么才能够圆融无碍的教化众生。如果我能够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的法门,同时就破除了三惑其中的尘沙惑;因为尘沙惑只有通过度化众生才能够破除。

其二,由于众生的习气烦恼类别非常的多,那么当我们在度化别人的时候,其实我们自己潜伏的种种的烦恼习气也会暴露出来。只有把这些习气暴露出来了,你才会意识到原来我自己也有这么多的恶习和烦恼啊!有时候我自己就会深有感触,在看到别人的时候,就如同一面镜子,也照到了自己。这样你在度化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把自己度化了,自己的一些不好的习气和烦恼也可以消除掉。

其三,如果要想成佛的话,一定是福慧双修,福德和智慧要兼具才能够成佛。如果光有智慧,福德不够,也不能成为智慧圆满的佛。而度化众生,帮助别人度化别人,就是积累福德资粮的一个最好的途径。如果我们只顾自度,什么事都不做,一点成就也没有,那我们的功德在什么地方呢?

比如我们要授功利奖,也要在做什么事情上设立功利奖吧。没有什么事都没做,就给他授一个功利奖吧;所以度化众生,也是我们积累福德资粮的一个最佳的途径。

因此,照破了五蕴之后,作为大乘佛法的习者,还必须要利用和善用五蕴,自度度他才能够圆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