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晋的风韵

 法厉无边 2020-01-26

最近写了几篇文章,关于书法技法,还有关于古代书法家评论的文章,虽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对我的观点不能理解。我在这里重申,我说的不是什么真理,只是自己学习的感悟。况且,并非古人的书法理论和书法作品都不能评说。如果你不能对古人的书法学有所认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你能做的,就只有敬仰。

魏晋的风韵

颜真卿行书

我记得我评论过颜真卿的行书好于楷书一篇文章,大意就是颜真卿的楷书在古代,尤其是在唐代只是比较俗气的一类,并非高精尖,并且排在欧阳询,褚遂良,张旭,柳公权之后。这个观点一出,有几位网友对我进行了批判,甚至有人拿出张怀瓘的《书断》里论述的章节来反驳。大意就是颜真卿的楷书在欧阳询之上等等。我对他的回复就是:善于作书者不善于作论,但是善于作论者,必须善于作书。那么结论就出来了,张怀瓘的作品在哪里?我个人的建议:古代书论里也有不实的说法,很多也是有失偏颇的观点。当然我也不能免俗,也会出现偏颇和俗气。不过这就需要大家拿出论据来进行反驳,并且让我无话可说。这样,我就可以堕入俗道了。

魏晋的风韵

颜真卿楷书

在这里在重复说一句:颜真卿的楷书与颜真卿的行书真的是有差距,而且还不小,行书可以说是有唐以来,冠绝天下,几乎无人可敌。到了以后的朝代,也只有米芾和王铎的行书可以与颜真卿一比。那么很多人肯定要问了,拿什么标准来评判的?是否是胡说?那么你继续往下看。

重提魏晋风华

魏晋这个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极其发达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文人思想自由旷达,名士辈出。被后世文人称作文化艺术绝响的时代(类似于欧洲文艺复兴的感觉)。大家应该明白了吧,魏晋的文化艺术发展空前绝后,魏晋以后,虽然南北朝与隋唐也有过文化艺术的辉煌时代,但是无论文化环境,还是文化高度,都不能与魏晋相比。这是后世几乎所有文人都默认的事实。尤其在书法和绘画上,唐朝的书法家和画家们就是极其认可魏晋的。那个时代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因为那个时代的文人士子在思想和行为上所表达的就是趋于自然态势的豪放不拘,淳朴自然。就是道德经里提到的关于虚静朴实的说法。这里有关于上德和下德的说法,上德就是虚静朴实,这种德行是内心所发,并非造作,所以属于上德,而下德,就是儒家提到的人伦道德,这种说法在魏晋文人的眼里其实是一种充满人为痕迹的下德。是逼迫人们去履行某种规则,而不是引导你由内而外的有感而发。所以,魏晋文人的这种虚静朴实的上德之风是与道德经中的天道暗合的。

魏晋的风韵

王羲之草书

再提魏晋书法

魏晋书法我想我也不用说太多,毕竟研究书法的都明白魏晋书法的门道。魏晋书法之所以被后世认可,那么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魏晋书法贴近自然,无造作刻意之态,表现形式多样化,灵动雀跃,蔑视技法,重视控笔。魏晋行草我就不说了,风神潇洒,冠绝天下。魏晋的小楷温润有余,极其儒雅,这种雅致就是虚静朴实精神的一种表达,自魏晋之后,雅致,文雅,也是文人必备的标准之一,这个雅致包括文章,书法,言行,衣着穿戴等。所以说,魏晋书法的精髓之处,永远都是目无技法,文雅备至,内外双修的。

魏晋的风韵

王羲之黄庭经小楷

再说颜真卿书法

而在这里,我在插几句颜真卿的楷书,颜真卿的楷书确实是有别于魏晋楷书,开天辟地的独特风格,宽博霸气,有力刚健。这是没问题的。但是文人书法自魏晋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默认的模式,就是雅致。虽然唐朝时期的楷书发展背弃了雅致的原则,但总是或多或少的可以窥见这种文雅的影子,所以他们都学王羲之。而颜真卿也学习过王羲之(颜起初学习褚遂良,褚遂良是王羲之坚定的追随者),后请教张旭,得成正果。颜真卿这个人虽然是文人,但是性格刚烈,爱憎分明,有点类似于武将的脾性,这也是后来他的楷书发展为独特风貌的主因。颜真卿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说了。默默怀念这位大师即可。

魏晋的风韵

颜真卿行书

颜真卿的楷书在唐代一直到宋元时期,其实都是俗书的一种存在,虽然是我猜测的,但是大家可以自己去研究一下,唐以后到宋元结束,有几个人学习颜真卿?苏轼学习了颜真卿,但是学习的是颜真卿的行书,米芾也说过,颜真卿的楷书俗气,但是行书值得学习。那么这就对上号了,不是谁随便说颜真卿楷书俗气,而是一种文人书法之间的默契而已。

其实颜真卿的俗书概念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某楷一说,比较俗气。并非有些网友所说的江湖体俗气一说,江湖体在今天就是丑书概念而已,他们没有资格与颜真卿楷书的俗气理念并论。

书法文化的独立精神

为什么说这个话题,因为现在太多的人相信古代的书法理论了,动不动就拿古代理论来说事,请问,那么多古代理论你都看了吗?反正我看得差不多了,并且发现了很多矛盾的地方,尤其是宋元明清的书法理论。与魏晋和南北朝,甚至是唐朝的书法理论都有相悖之处,书法这门技术或者艺术,并不是可以通过教材的几行字就能说清楚的,有些领悟的方法和练习的模式甚至是与写字都无关。比如魏晋的书法精神,他们就是建立在道家学派思维基础之上的一种道与文的概念结合,就是融入。所以魏晋以来,书法是有口传手授一说的。我想聪明的人应该明白。我无需多言。

魏晋的风韵

米芾

其实我们争执谁的书法好坏,俗气与否,都不是真正的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促进书法学的创新与进步,魏晋起始之初,就已经到达了巅峰,隋唐是巅峰的延续者,唐以后,中国古代的文人书法渐渐没落,直到今天,基本消失。书法不是主观的好与不好,是要有有一个参考的根源,然后加以分析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