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心分付,知音来辨—听诊器的发明与发展 丨协和八

 协和八 2020-09-18

听诊器,人类医学史上的重大发明之一。自1816年发明至今,恰好200年。今天,我们讲讲听诊器发明和发展的故事。

  

♫♪♪ 笛里谁知壮士心?

倘若陆游穿越700年,来到彼时的法国而发出此问,想必是会得到答案的。而知心知肺的「医生的长笛」,正是由Théophile René Hyacinthe Laënnec(多译为「雷奈克」)发明的、当时最为原始的听诊器。


事实上,早在希波克拉底时代,「听诊」的概念便已经形成。医生将耳朵直接贴在病患的胸膛,通过直接听声探查胸腔内各脏器的活动情况。不过,这一方法的缺点显而易见——遇到女性患者、肥胖患者,听诊便会不太方便;而遇到不讲究卫生的患者,医生便不太愿意多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而这原始的直接听诊法,沿用了两千年。直到1816年初具雏形的现代听诊器的发现。

故事不长,我们从Laennec的生平说起。

Laennec 雕像

☊  向来枉费听辨力,此日隔木自在听

Laennec,出生于1781年2月7日。其母死于结核病后,他便被送到任南特大学医疗系主任的叔叔家寄养。14岁时,他开始进入南特大学附设医院学习;4年后加入南特军队医院接受诊疗训练。1800年,19岁的他为了汲取更多的外科知识,只身赴巴黎学习。

通过系统的学习,他掌握了直接听诊的技术——不过,在史料记载中,却并没有表明他在「灵机一动」之前有花心思琢磨如何改良这一手段。学成之后,Laennec留在了巴黎。

在1816年9月的一天,Laennec漫步在卢浮宫的庭院,无意中看到有两个小孩在木料堆上做游戏。一个小孩用大钉子叩击、划过木料的一端,而另一个小孩在另一端俯身听声音。Laennec兴趣盎然地征求并获得了小孩们的批准,「蹲其身,使与台齐」,在木料的另一头也听到了清晰的叩击声。而这一件小事,被他纳入了记忆。


Laennec之墓

几天后,Laennec遇到了一位肥胖的年轻女患者。直接听诊难度颇大,而这时,他想到了隔着木料听声音的游戏。

于是,他随手找到一刀纸(24张),卷成圆柱状,一端放在病患胸口,一端置于耳旁——他第一次听到了清晰的心跳声。

有了这一次成功的经验,Laennec开始尝试开发新的间接听诊的工具。这一个过程虽然稍有挫折,但他最终很快发现,空心圆筒比实心圆柱可以更加清晰地听到心音。以此为基础,他选择木头作为材质,做成了第一个长约 30 cm,直径约 2.5 cm的空心圆柱(不同资料中尺寸数据有差异)。第一个「医生的长笛」,由此诞生。


第一件木质stethoscope

Laennec结合希腊词根stethos(胸腔)和skopein(探知),将其取名为stethoscope。

1819年,在三年的试验和优化后,Laennec出版了专著并开始出售其设计的听诊器。听诊器正式推广,并走入了千万医生的办公室。

♫♪♪ 千雕万琢安排着,只待新笛第一声

显而易见,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听诊器,与那时的「笛子」形态差异极大。而两百年来听诊器的进步,则是一代又一代医生、工匠所努力的结果。

stethoscope模型图

1828年,法国医生Pierre Adolphe Piorry在Laennec的作品基础上增加了分离式的象牙制耳听和置于胸部的听诊头。

1843年,Laennec的学生Charles James Blasius Williams 研制出带导管的双耳听诊器。

1851年,附着有横膈膜的听诊头开始在美国出现。

1855年,美国纽约的George Cammann在双耳听诊器上增加了两条可弯曲的导管,进入临床。

1894年,美国Bianchi将震动膜应用于听诊器上,制成扩音听诊器。

1925年,美国Howard Sprague 和Bowles将震动膜与钟形听诊头结合,成为现在普遍使用的听诊器。

之后,与电子技术、蓝牙技术等结合的听诊器依然在不断的研发。而今的听诊器,与「笛子」那相对简单的造型,已是逐渐远离。

知音少,听诊有谁听?

近年来国内开始出现一些报道,提到听诊器作为医生职业标志的意义正在淡化。新的医疗仪器设备、检测手段的发展,使听诊器这一近两百年的工具遭遇冷落。「视触叩听」这些依靠敏锐感官和诊断功夫的手段,在诊疗中地位逐渐下降。

援引2006年的《新华日报》一篇文章的观点:科技发展丰富了诊疗手段,但尚不能取代听诊器的地位。简单询问病情后,因疏于听诊而直接开检查单——如此的诊断过程,是机械的;而运用好听诊器,掌握好听诊的「手艺」,也是十分重要的人文关怀。「听诊器」是医生的文化符号,「用手捂热听诊器再做检查」这般的态度,放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而在我这样一个未步入临床的医学生看来,听诊器依然是医学中一个神圣的工具。白大褂、胸牌、笔,倘若要再在医生的形象上加点什么,那,便是听诊器了。

写在最后:

一项伟大的发明,其创造往往只是一瞬的想法。而在其之后,后人继续增增补补、锦上添花。究其源头,不过是灵光一闪。愿你我可以将自己日常的灵光闪现,认真对待——也许,我们都是有机会改变历史、完成进步的人。


五年执医 三年模拟

精选每日一题

更多精选题可回顾历史推送文末

男,40 岁。发现风湿性心脏病 10 余年。查体:双侧颈部皮肤呈紫红色,心界向左扩大,心腰膨隆。心率 96 次/分,心尖部可闻及开瓣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题目来源: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往届真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