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找工作也能泄露个人信息?求职者个人信息不需填写太详细

 枫林秋2016 2020-01-26

大小新闻客户端9月19日讯(记者 夏丹 通讯员 诸葛祥靓 摄影报道)眼下,“海投”简历因其高效便捷,成为众多求职者寻找工作的最佳方案。记者走访发现,一般求职者在找到满意工作之前大都要在招聘现场或网上投出少则几十份,多则数百份的求职简历。

那么,这些求职简历上的个人信息是否会遭到泄露?一旦泄露应该怎么办?如何保障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为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海投”简历后骚扰后电话不断

“您好,这里是烟台XX房地产公司,请问您最近有购房需求吗?”

“亲,想要了解投资理财的更多信息请加微信……”

连日来,不少求职者反映,他们在“海投”简历后收到了许多骚扰电话和短信,这让他们感到十分无奈。

“我昨天接到了烟台开发区一家公司的电话,电话中称让我明日一早来上班,而且关于我的个人信息还说得分毫不差,可我从来没有向这家公司投递过简历啊。”求职者韩静蕾猜测,估计是她在网上“海投”简历的时候,个人信息被其他招聘单位或网站泄露了。

应届毕业生苏爱娟也表示,自从她上个月参加了一次网上招聘会投了几份简历出去之后,最近就老收到一些垃圾短信还有骚扰电话,就连许久未使用的邮箱在登录之后也收到了大量的垃圾邮件。

在企业从事多年人事招聘工作的杜广平告诉记者,为了能让招聘企业了解自己,大多数求职者都会将简历填写得十分完善。“甚至有些企业还会要求应聘者额外再填写一份类似‘个人信息表’的东西,这张表上求职者的家庭关系说明、父母名字电话、个人电话住址、身份证号等所有信息都十分详细。”杜广平表示,招聘过后,这些信息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就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因此,求职者应聘简历中的个人信息不需要填写得过于详细,自己的隐私安全才是最为重要的。

有些简历为相亲提供信息

眼下,在现场招聘会上,简历上的个人信息太过详细有时也会不大安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些男性求职者把招聘会当成相亲机会,眼睛始终盯着漂亮女性求职者简历上的手机号看。

“我就遇到过好几次男性求职者来招聘会上找对象的!”开发区一家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孙海诚告诉记者,这些人在招聘会现场借着排队等契机直接向身边的漂亮女生索要联系方式。也有腼腆些的人不直接索要,而是徘徊在企业的招聘摊位附近,等到有漂亮女生过去应聘,就跟过去看女生简历上的个人信息。

对此,应届毕业生郑丽娜就深有体会。“前几天,我在一家企业的招聘摊位前填写报名信息时,一直被旁边的一个男士盯着看。”郑丽娜说,这个男的不是企业的招聘人员,仿佛是在等着排队填表的样子。她虽然感觉很不舒服,但一想大家都是来求职的,也就没说什么。

然而,让郑丽娜没想到的是,当天她就收到了那个男士的邀约电话。“我当时才意识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就这样被泄露了。”郑丽娜有些气愤地说,当时的感觉比吃了颗苍蝇还恶心。

除此之外,在校大学生于颖也曾接到过类似的相亲邀约。“当时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上来就问我要不要见个面认识一下,在我当即拒绝之后,他还多次打电话进行骚扰。”于颖告诉记者,那个男子说,是在一场招聘会上对她一见钟情的,所以便偷偷记下了于颖的手机号码。

“我之前就看到有些男生来到招聘会之后,并不像其他求职者一样关注展位前张贴的招聘信息,反而看到女生就跟过去看简历上的手机号码,时不时还和身边的同伴交谈几句。”福山区一家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刘向阳表示,他们都对这种现象十分反感。

多数企业不会主动归还求职简历

在开发区举行的一场招聘会上,求职者孙志刚向记者反映,他今年5月份向福山区一家私营企业投递了简历。当时双方沟通得不错,于是公司负责人让他第二天就去上班了,他还一并补交了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学历证书复印件等一系列个人资料。

但在工作了3个月后,孙志刚觉得公司提供岗位的发展空间跟他之前的预期差距较大,所以深思熟虑之后他还是决定向公司提出了辞职。然而,当孙志刚提出打算要回曾经上交的一系列个人资料复印件时,却被公司的人事主管告知,他们公司一个月前搬家时,相关材料已经丢失了。“不知道这些材料丢失是不是真的?如果我的个人信息泄露了怎么办?”在孙志刚看来,这些方面都存在着安全隐患。

如今,招聘企业不归还应聘材料、简历所填信息过于详细、不法分子恶意倒卖信息等都是导致求职者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垃圾短信源源不断、骚扰电话接二连三、垃圾邮件铺天盖地、坑蒙拐骗趁虚而入,这些都让人叫苦不迭。

除此之外,记者采访多家招聘单位后了解到,大部分招聘单位在招聘结束后都不会主动归还求职者的应聘材料,除非个别应聘者主动前来向企业索要。“我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处理这些简历啊。”开发区一家企业的招聘负责人傅国华坦言,目前他们还没有主动给求职者退还简历的做法,一一退还简历实在太麻烦了,所以他们有专门的办公室进行存放,大约搁半年就会用碎纸机清理一次,在未清理期间他们会对求职者的简历信息进行严格保密。

“就算我们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一一通知求职者取回简历,有的求职者也不愿意来啊。”芝罘区一家食品企业的招聘负责人杨锦强表示,他们企业会对未经录用的求职者简历及时进行销毁,但对于录用求职者的简历,他们都是统一收录到数据库里的。

对于招聘企业不会主动退还求职简历的做法,记者随机采访了两名求职者,其中一名表示理解,一名希望企业还是能够联系他们及时退还。“就算没有通过面试,企业也不可能打电话让你来取回应聘简历啊,想想都麻烦。”应届毕业生赵欣然对此表示理解,只要企业能保护好这些信息,并及时处理好就可以。

求职者高建平则不以为然。“这些简历上包含了我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如果企业没能及时处理,那我的隐私也极有可能被泄露。”高建平认为,这样的做法未免太过草率,他不愿意企业如此随意地处置写有自己个人信息的物品。

求职者有权要回自己的应聘材料

对于多起简历泄露个人信息的事件,长期从事人事招聘的刘爱娟建议,对于“收不回来”的简历,求职者可以在复印件或原件上标明“应聘专用”或写上“仅供某某企业招聘使用,复印无效”等字样,以防自己的求职材料被滥用。

“对于个人简历或者公司额外要求填写的个人信息表,求职者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填写,不要‘傻乎乎’的填得过分详细,例如家庭住址、家人信息等可以选择不填。”刘爱娟告诉记者,对于要求过分详细的填写个人信息的招聘企业,求职者可以当面拒绝。

对于喜欢在网站上“海投”简历的求职者。刘爱娟表示,求职者在网上投递简历时更要小心,比起线下纸质版的简历,网上数据更易被盗取,现在网络环境并不安全,求职者投递简历还是要提高警惕。“求职者在网上发布的照片可以添加水印,标明不可随意使用。”刘爱娟建议,求职者在寻找招聘网站时一定要找安全可靠的大网站,切忌盲目“海投”。

“眼下,法律尚无明文规定企业是否应该在招聘结束后将求职者的简历退回。”山东滨海正大律师事务所王承强律师告诉记者,求职者在求职结束后索要自己的应聘材料是求职者的权利,但公司如果已经将其销毁,求职者也没有办法对其追究责任。“法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求职者应该多留个心眼以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信息”。

除此之外,王承强律师建议,如果在面试结束后,求职者得到明确应聘结果后或打算中途退出时,都可直接询问企业,并要求当场归还自己的应聘材料。在找工作时最重要的还是要选择正规单位正规渠道,以防被不正规单位窃取或泄露求职者的个人信息。

责任编辑:赵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