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找到老寒腿的元凶了,老中医给了三个小妙招,太实用了!

 饮膳道人 2020-01-27

作者: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 牟勇

天气冷了很多人经常会说:“每天走路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还有人说“白天还好,只是感觉双腿有些累,到了晚上睡觉,前半夜还可以,但后半夜开始慢慢出现腰痛、背痛,凡是与床接触的部位都感到很累很痛,早上起来活动活动就好了”。

你是否有被这些痛苦所折磨吗?其实,这些症状都是人们常说的老寒腿。老寒腿最初只是湿气重,日积月累的受寒,就像长期泡在冰水里,最后才发展成老寒腿。

在中医里被称之为“湿性趋下”,毛巾湿透后挂起来,水自然而然向下流,上半部分先干,下半部分更湿,人也一样,白天坐着或者站立时间长,湿气就会向下跑,所以下肢的湿邪就会偏重。“湿性重浊”当人体内湿邪稍重,会出现双腿很累的感觉,严重的表现就是“两腿好像灌了铅,沉重无比”。

老寒腿的元凶:肾阳不足

正常人如果肾阳足,没有亏虚或亏虚不严重,则下半身湿邪会被肾阳蒸腾,化为气而上升,在人体进行循环;如果肾阳虚衰,就像冬天挂湿毛巾一样。

1、出现了老寒腿怎么办呢?

对于老寒腿,温补肾阳是治疗寒湿证的关键,常用乌附片、炒白术、茯苓、干姜、黑豆、甘草等药材。《神农本草经》记载:“附子(乌附片)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白术、茯苓、干姜是温脾健脾的药物,黑豆入肾利湿。服用一周就会好转,为巩固疗效,还需服用补肾的桂附地黄丸,具体因人而异!

2、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差或者嫌中药味太苦,怎么办呢?

其实可以采用艾叶水泡脚的办法,每天晚上用艾叶煮水泡脚20分钟,艾叶可以起到温经散寒的作用,重要体内的寒湿气会慢慢减少,身体就可以慢慢恢复正常,基本一周后就会好转,贵在坚持!

3、最后,少吃反季节、非本地及寒凉的食物

《黄帝内经》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可见,人随着年龄增长,阳气日渐衰弱,这是自然规律。所以保养阳气是关键,除了服药、泡脚,更多的是“保”;《阴符经》里有一句“食其时,百骸理”,你生活的地方,当地产的时令食物,绝对是最适合你的;这样可以顺势吞服天地给予的自然之气,身体自然健康无比,这是自然的规律,如果天天吃着不是本地生长的食物、反季节的食物,那一定会出问题。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很多人冬天还吃西瓜,随着时间的积累,体内寒湿越来越多,那就不单单是老寒腿了,严重的可能就是风湿性心脏病!

写在最后:凡事必有因,有因必有果!

人体疾病的形成,也是皆有原因,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要明白了湿性趋下的道理,这些病都是非常容易解决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