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功受奖

 红谷斋主人 2020-01-27

立功受奖

读《荀子》第十二  强国

(峻岫)

(原文)

公孙子曰:子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归致命曰:“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舍属二三子而治其地。”既,楚发其赏,子发辞曰:“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舍不宜以众威受赏。”

讥之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古者明主之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今子发独不然: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无僇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故曰: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

公孙子是齐国的宰相,他说:子发将西伐蔡,克蔡,获蔡侯”,楚宣王令尹子发带着大兵向西去讨伐蔡国,攻占了蔡国,俘虏了蔡圣侯。回来复命的时候他说:“蔡侯奉其社稷,而归之楚;舍属二三子而治其地。”蔡侯已经把他的国家送给楚国了,我景舍(子发字景舍)已经委派几个人管理那里了。楚宣王嘉奖子发,子发推辞了。他说“发诫布令而敌退,是主威也;徙举相攻而敌退,是将威也;合战用力而敌退,是众威也。臣舍不宜以众威受赏。”子发推辞奖赏的理由有三条:第一条:他把战功归于楚宣王,他能够发布命令,调动军队打退敌人,是“主威”;第二条:打退敌人,占领阵地,是将领们的功劳;第三条:仗打得好,奋勇杀敌,发挥了威势。所以说如果要赏的话,就赏赐他们吧。荀子讥讽说:“子发之致命也恭,其辞赏也固。”子发很谦虚,推辞奖赏也是真诚的,坚决的。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国家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政策不是因为你一个人而制定的,古代圣王就是这样做的。这是鼓励人民一致对外的措施之一,是赞美善行,惩罚恶行的必要手段。是治国的必要策略,古今都是这样的。“举大事,立大功也,大事已博,大功已立,则君享其成,群臣享其功,士大夫益爵,官人益秩,庶人益禄。”古代的明主,要办大事,建立大的功勋,大事完成之后,就要论功行赏,该奖励的奖励,该提升的提升,该封官的封官,该加薪的加薪。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论功行赏一视同仁。“是以为善者劝,为不善者沮,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只有如此,将士们才能得到鼓励,那些落后份子,才会感到沮丧。才能使人民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战胜敌人,建立功勋,成就事业。如今子发不是这样,他反先王之道,乱楚国之法,堕兴功之臣,耻受赏之属,无僇乎族党,而抑卑其后世,案独以为私廉,岂不过甚矣哉!荀子的批评,有些过激,子发并没有反对奖赏有功人员,他只是推辞自己受到的奖赏。推辞自己受到的奖赏,没有乱国家的法律,也没有破坏任贤使能的政策。更谈不上蒙受耻辱,僇乎族党,抑卑后世。打了胜仗,立功受奖,升官进爵,都是应该的,但是个人的功劳与整体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指挥员强,还要战斗员强。领导有方,还要将士用命。子发说的,其实没有错,一是上面正确地决策,这是取胜的根本保证;二是指挥得当,这里头也包含集体的指挥;三是将士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奋勇杀敌。没有这样整体的决策英明,指挥若定,拼死杀敌的战斗意志,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功劳归功于大家,归功于整体。作为集体的一员,自己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就是不立功受奖,也是有功劳的,值得骄傲的。(署名 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