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开国名臣毁于一张嘴(周礼)

 zhb学习阅览室 2020-01-27

  刘文静(568—619)是初唐三个元勋谋臣之一,曾为唐朝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谋略盖世、功勋卓著的大能人,却最终冤死在了一张嘴上。

  隋朝末年,刘文静追随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任军司马。一开始,刘文静就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首先劝李渊改换旗帜,以彰义举,招揽天下英雄豪杰。接着,他又向李渊献策,仅凭太原的兵力不足以成事,还得连结突厥,以增兵威。李渊听后,一一采纳,并派刘文静出使突厥。始毕可汗问:“唐国公起兵,是想干什么?”刘文静说:“先帝废嫡嗣而传位后主,故而天下大乱。唐国公为国家近戚,担心王室毁灭,故起兵想废黜不当即位者。希望与可汗兵马一同进入京师,百姓、土地归于唐国公,财帛和金宝归于突厥。”这样的好事,始毕可汗怎会拒绝呢?他立即派遣大将康鞘利率领2000骑兵随刘文静前往,还献给唐国公战马1000匹,这为李渊夺得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不久,刘文静与留守长安的隋将屈突通的部下桑显在潼关展开激战,不出半日,唐军伤亡数千人。眼见败局已定,但刘文静沉着淡定,不慌不乱,他趁隋军倦怠之时,暗中派遣奇兵偷袭其后,结果隋军大败,屈突通也在逃亡途中被擒。由此,刘文静声名大震,深得李渊的赏识,被封为大丞相府司马,进授光禄大夫,鲁国公。

  公元618年,隋恭帝杨侑让位于李渊,改国号为唐,年号武德,刘文静被任命为纳言,即侍中。这里,不得不说起另一个重量级人物——裴寂,李渊在任太原留守时,裴寂就与李渊有着深厚的情谊,同时他也是太原起兵的策划者之一。虽然裴寂没有刘文静的赫赫战功,但却备受李渊的宠信,每逢李渊坐朝时,必请裴寂同坐,散朝回宫时,也常留裴寂卧于内室;李渊只称他“裴监”,不直呼其名。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裴寂的才能远不及刘文静,而地位却在刘文静之上。这时,刘文静的心里开始不平衡起来,他不仅在私下里抱怨,诋毁裴寂,还在朝堂议事时,故意和裴寂作对。有一次,刘文静与其弟刘文起宴饮时,酒后口出怨言,拔刀击柱说:“我一定要斩杀裴寂!”加上那几日,刘文静碰巧召巫师来家作法驱除妖孽。偏偏刘文静有个爱妾失宠,便把这些事告诉了她的兄长,妾兄遂上告刘文静谋反。

  李渊本来就对刘文静不放心,现在有人吹风,他更加怀疑,便让尚书左仆射裴寂和民部(后改为户部)尚书萧瑀全权负责此事。刘文静说:“起义之初,我为司马,如今裴寂已官至仆射,居于甲第,赏赐无数。臣的官爵赏赐和众人无异。东征西讨,家口无托,确实有不满之心。”李渊对群臣说:“刘文静此言,反心甚明。”萧瑀认为刘文静不是谋反,秦王李世民也认为刘文静只有不满情绪,而无谋反之心,一心想要保全他。无奈李渊杀心已起,再加上裴寂在一旁煽风点火说:“刘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他,必遗后患。”于是,李渊将错就错杀了刘文静和刘文起两兄弟,并抄没其家产。临刑前,刘文静拍着胸口长叹道:“‘飞鸟尽,良弓藏。’果非虚言!”

  就这样,一代名臣没有死在敌人的手里,却毁在了自己的一张嘴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