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6年《人民画报》上的中国,劳模是主角,没有娱乐明星

 新一壶春秋 2020-01-27

《人民画报》是一个奇迹,它诞生于1946年,是中国国家画报,也是我国第一家大量使用彩色胶片和实现彩色印刷的期刊。在生活困难的日子里,人们画报始终出刊,并且以大幅彩色图片吸睛。图为五一节游园会上,北京工厂里的普通劳动模范成为明星,孩子们崇拜劳模。

当时《人民画报》上的报道:1975年,江苏宿迁粮食总产为3亿8千万公斤。这是秋后的打谷场,农民正在享受丰收的喜悦。但那时候,宿迁城里并不繁华,全城却只有车站饭店和宿迁饭店两家,电影院有两家,而公园,只有一个,即马陵公园。

那时候,年轻人谈论最多的就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广阔的农村大地上,到处是城里姑娘们爽朗的笑声。很多女孩子热爱农村,爱上了农民哥哥,成了地地道道的农家媳妇。为了照顾特困家庭,很多女孩子嫁人专挑贫苦户。

关于刊物题名,有一个真实的小插曲。1950年6月,毛主席为画报写刊名,当时的时候,他接连写了6个名字,然后反复对比,在自己最为满的那条上面画了两个小圆圈。编辑人员拿到后,把其他5条也珍藏起来。目前,《人民画报》用的刊名,就是当初画圈的,一直没有变。图为毕业后当志愿当农民的清华大学学生傅青枝,是水利系七二届工农兵学员。

1976年的画报上,还刊登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照片。1949 年6月,这个连队进驻上海市南京路,在灯红酒绿中,全连战士经受住了诱惑,他们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年有个很著名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原型就是他们。

1976年4月,在朝鲜首都平壤,第三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举行了。在这次比赛中,中国队获得冠军。这在当时特殊的大国际环境下,特别鼓舞国人士气。该锦标赛两年举办一次,第一次是在1972年,在北京举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