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年代, 人们这样旅游, 带介绍信和全国粮票

 新一壶春秋 2020-01-27


作为中国的第一批改革开放试点城市,深圳在80年代还没有出现泉涌般的游客,在罗湖口岸景区。这里的人们依旧过着慢生活,自行车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当地人也有来景区做小生意的,但没有假冒伪劣产品,也很少工业产品,大部分是附近农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当然,这里已经有了嗅觉敏锐的国外客商到来,他们是首批吃螃蟹的人,都富裕起来了。


在前不久的一项中国旅游首选城市,首选景点的民意调查中,排名第一的城市是北京,第一的景点是天安门广场。和如今一样,80年代人们也是这样认为的,去一趟北京,在天安门前留个影,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想。当年曾经有首歌《我爱北京天安门》,是1970年诞生了,很多人就是唱着这首歌曲,带着朝圣的心情前来。那时候的天安门广场上有国营照相馆的师傅,专门提供拍照服务。


80年代坐飞机的个人非常少,普通老百姓更是可望不可及。那时候,都买飞机票是要带着介绍信提前很久申请的。能坐飞机的大部分是公家的干部,他们的机票是可以拿回单位报销的,而出门一般是参加会议,然后顺路去景区旅游。从穿衣打扮上,你可以看得出,当年这些人代表着当时时装的最时髦。


80年代出门旅游,你可以没有身份证,但绝对不能没有介绍信。有了介绍信,你才可以在热门的景点找到住宿的地方,才可以买到团体火车票、汽车票。很多全国类的垂直单位,如粮食系统、商业系统等等,你凭着介绍信可以直接去对口单位的招待所,甚至可以免费吃住的,更有热情的地方,专门有人领着你去景区参观。那时候的红色印戳,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它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80年代,人们还生活在票证时代,那时候物资还没有极大丰富,煤票、菜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等等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没有票,你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外出旅游,人们必不可少的就是粮票。平时,在家里用地方粮票,而出门一定要去兑换全国粮票。如今,你想买什么都能买到,粮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在收藏界又成为了宠儿。(配图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