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票证年代的记忆【上】

 新用户06868399 2020-06-24

孟泽辉  编辑王成海 

本平台“老事旧人”为原创文学平台,所发作品均为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转发、分享,谢绝任何媒体在不经过本平台同意的情况下转载和盗用本平台文章,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作者题记】20世纪50~90年代,我们曾走过漫长的“票证年代”。这段令人心酸,更令人难忘的历史,深深地烙进一代人的记忆中……

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实行计划供应,在商品流通领域必须持有消费特别通行证—票证,才有购物的资格,票证渐渐成为百姓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



票证,曾经是一个时代沉重的印记,也是一个时代苦涩的话题。
表面看起来几张平淡无奇的方寸纸片,却蕴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丰厚内涵,记载了从“计划”走向“市场”的艰难轨迹。在长达40年票证垄断的年代里,它出尽了洋相,耍尽了风头,也给我们的心灵烫下深深的烙印而难以抹去。


我是在票证年代里出生和成长起来的,亲身经历了购物无票证寸步难行的那段漫长年月,经历了察右后旗从发放票证到废除票证的时代变迁。今天,它虽然早已退出流通领域,但永远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们所淡忘。

从1954年开始,国家陆续实行凭票证供应商品制度。随后在近40年的时间里,凡是你想得到的日常生活用品,手里必须要有票证。在人们的生活中,各种票证成了比人民币还重要的东西,即使有人民币,也买不到像粮食、棉布这些生存的必需品。凭票吃饭,凭票穿衣,凭票取暖……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在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时期,我曾经见到和使用过的票证有粮票、布票、线票、肉票、油票、糖票、鸡蛋票、豆腐票、糕点票,棉花票、肥皂票、香烟票……虽然票证发放很多,却不是能够涵盖所有的商品。因此,在票证之外,又发放了各种购货本,如购粮本、副食本、煤炭本等。购买工业品,国家发放了工业券 (限制购买自行车、缝纫机、手表)等。 形形色色的票证,五花八门的限制,记录了共和国和老百姓生活时代的坎坷历史,用真凭实据诠释和浓缩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岁月。



199341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决定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农副产品及日常工业品统购派购政策和凭票证供应办法也被逐步取消。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载的各种票证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票证,成为那个物资紧缺年代的永久记忆。

   
粮食是最早凭票证供应的商品。1953年,全国步入统购统销时期。1955年,城镇居民开始使用购粮证购粮,全国通用粮票和地方粮票在全旗流通。从此,粮票作为票证之首,正式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拉开了中国“票证时代”的帷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购粮本是吃粮的凭证,粮票是出外地吃粮食的护照。那个时期,国家按照年龄、职业类别和等级,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供应标准。从1953年至粮食全部放开这段时间,察右后旗细粮供应比例一直在2040%之间浮动,始终没有超过50%。当有了细粮和粗粮之分,便萌发了社会上的许多不正之风。一些人通过走后门找熟人、拉关系、批条子,为的就是多买几斤细粮,而真正需要细粮的孕妇、病人等照顾对象,因没有特殊关系,照样买不到、吃不上。

 每年的三大(春节、国庆节、中秋节)节日,为了调剂人们的生活,粮食部门组织调拨一些大米、精粉、淀粉、豆类等细粮,都被严格限量供应。供应期间,人们手里提溜着大大小小的口袋、油瓶,打早就排起了长队。上万人的小镇,只此一家粮店,漫长的等待可想而知。


每年秋天,粮库都要从外地组织调拨一批红薯调剂供应,每
2斤红薯扣除1斤成品粮。人们为图吃个稀罕,也不在乎几斤粮食。于是,买红薯的人比红薯还多,拥挤的人群中有哭的、笑的、打的、骂的;人挤人、人压人、人踩人、人摞人,乱成一锅粥。人们怨声载道,场景混乱拥挤,我至今记忆犹新。



市镇供应人口(包括牧区供应人口)的粮本,每年年初由粮食供应部门进行一次定量增减核实。每户实有人口与户口簿、购粮证、等级定量要相符并换发新的购粮证;节约的粮食和食油归已,并转存到下一个年度;提前长支的,在新购粮证上分月扣除。


在粮食统购统销时期,家家户户对每月供应的粮食都要精打细算,一方面源于勤俭节约的传统和对饥饿的恐慌;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家限量供应的政策。在那个粮食市场尚未开放的年代,购粮证只能在当地使用。干部职工每月开支,首要的事情就是先把粮买回来,然后再安排其他事项。那时,机关工作人员出差办公,首先要提前做好两件事,一是开介绍信,二是拿着购粮本到粮店换粮票。按照当时的规定,地方粮票只能在当地使用,如果去别的省市,须换全国粮票。
 凡是销售粮食制作的食品,全国各地不论饭店还是副食品店,都必须凭粮票购买。



当时,粮食部门对全国粮票的审批也极为严格,不但要按比例扣除食用油,而且按出差天数审批相应的粮票,开具时,还需要所在单位的出差证明。如果你调到另外一个地区工作,除了需要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外,还必须办理“粮食关系”的转移,否则,你就没吃饭。因此在众多的票证中,粮票的作用至关重要。不管是全国粮票还是地方粮票,它的范围之广、地域之宽、是其他票证无法比拟。持有它才能在饭店吃饭,才能在副食品商店买到糕点,甚至还可以在私下里换到鸡蛋。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家庭存积的粮食和粮票也有了富余,于是粮票有了新的用场。人们半公开地把它当作一种流通货币,开始用粮票交换商品,甚至可以买卖粮票。在种类繁多的票证中,全国粮票是公认的“硬通货”。1979年,我在水利局工作期间,一次和单位的同事去北京出差,因为花光了所带的粮票,只好从私人手头买粮票。当时的北京,一斤全国通用粮票价值0.20元,如果没有买卖粮票市场,我们连饭都吃不开。有了粮票还不行,一进餐厅你就得马上领取“号牌”,凭“号牌”买饭入座用餐,因为每日“号牌”数额是有限的。



从1983年开始,大批的乌盟丰镇人,拿着石英表、铜器、铝盆等,来后山地区换取人们手中的粮票、布票和国库券。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地下交易越来越公开化,在一些大型自由市场内,用粮票换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1993年4月,国家取消粮票制,用粮票交换实物的民间交易活动随之寿终正寝。
【未完待续......】


【说明】
文章图片由作者提供

从2017年元月10日本平台创办以来,就一直连续刊发原创文章,到如今已经走过了两年多,发原创文章两千余篇,八百多期,日日更新,几乎从未间断,这期间耗费了作者和编者太多的心血、时间和精力,确实,原创文章不易,笔耕辛苦啊!所以希望大家能帮忙多多传播,多介绍身边人关注、支持我们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平台。谢谢大家了!

好书任你读,只需点开链接即可阅读:

01.这后生像个农村走出去的孩子,因为他不忘本!
02.鬼阴
03.雪狼突击队
04.老公安讲述侦破惊天命案的幕后故事

05.网络最流行小说:官场红人是如何历练出来的?
06.现代官场现形记:是男人就要活出个人模狗样!
07.平民屌丝的升迁之路
08.波云诡谲官场路
09.一个农村孩子的升官历程
10.想娶个好媳妇原来有这么多套路?真是服了
11.他是彻头彻尾的后山草根出生 ,如何凭借自身努力走上仕途巅峰....
12.权力的背后
13.冥婚鬼妻

14.青云直上:朝中有人好做官
15.官场博弈
16.官场上那些五花八门的套路
17.官场争锋
18.一个官员秘书的升迁之路
19.官场之雄心壮志
20.办公室的女秘书

21.红颜迁升记

22.权力的较量

23.长袖善舞的女人
24.官场异类:现代包拯
25.一代知识人的家国痛史

26.被女上司逼婚的男人

【作者介绍】孟泽辉:内蒙古察右后旗籍,小三届知青,从事文字编辑30年,主编完成《察右后旗志》《察右后旗人物志》《察右后旗军事志》《察右后旗政协志》《察右后旗大事记》《察右后旗大辞典》等地方志及文史资料1200余万字。在国家及区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2000年迁居包头市,退休生活:读书、写稿、弹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