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 : 无痛性,便后出血,好发于截石位3 7 11点,突物可回纳。治疗: 用胶圈套扎。 外痔: 有痛性,便后出血,肿物突出,常见血栓性外痔。表现为肛周暗紫色长条圆形肿物,表面皮肤水肿,质硬,压痛明显。治疗,血栓外痔剥脱术。 【诊断要点】 1.症状 (1)便血:鲜红色,轻者便纸染血,排便或下蹲肛门用力时滴血、喷射出血。 (2)脱出。 (3)疼痛:单纯或早期内痔无疼痛,合并血栓、感染与脱出嵌顿时则出现疼痛。 (4)肛门不适、瘙痒。 2.检查 单纯内痔指诊不易触知。 肛镜: 见直肠下端黏膜圆形隆起,色紫红,软,触可出血,当内痔合并血栓则可触到黏膜硬结。Ⅲ、Ⅳ度内痔,可见痔黏膜表面糜烂、出血。
好发部位在肛门右前、右后与左侧。 (补充TANG:截石位3、7、11点) 【处理要点】——能不治,就不治TANG。 原则——“不要对没有肛门体征的症状进行治疗,也不要治疗没有症状的肛门体征。” 1.一般治疗 通便、便后坐浴、外用药膏、休息、少食刺激性食物——缓解症状。
2.非手术治疗 (1)内痔注射治疗。(2)胶圈套扎。 (3)物理疗法。(4)外用药膏或栓剂。 3.手术治疗 适应证:Ⅲ、Ⅳ度内痔,或痔出血经保守治疗无 效者。痔脱出嵌顿——急诊手术。 手术方法: (1)痔静脉丛剥离术:简便易行。一次可将全部痔切除。 (2)痔切除缝合术。 (3)痔环切术。 (4)痔吻合器手术。
五、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周脓肿)
坐骨直肠窝脓肿(较深) 持续跳痛,排尿困难,里急后重,全身中毒明显,双臀不对称,患侧肛门红肿,肛诊深压痛,波动感。 2.肛提肌上方:括约肌间脓肿、 骨盆直肠脓肿:(更深)直肠坠胀感,便意不尽,排尿困难,全身中毒明显,会阴正常,直肠壁触痛性肿块,波动感。 直肠后脓肿和肛门直肠周围蜂窝织炎。
【诊断要点】 1.疼痛 2.全身症状:周身不适、头晕、乏力、发热等。 3.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直肠腔内B超——确诊。 4.检查 ①肛提肌下方脓肿——肛门周围或坐骨直肠窝处红肿、变硬、压痛,后期可触及波动感。 ②肛提肌上方脓肿——肛周、会阴外观无异常。直肠指诊时,坐骨直肠窝脓肿可触及波动肿物,触痛。 【处理要点】 1.物理或药物治疗 热敷、热水浴、通便、理疗、抗感染等。 2.手术 出现持续疼痛、发热——早期行切开引流。 切口要充分,术中用食指分开脓腔间隔,以利引流畅通。 注意!——单纯穿刺抽取脓液无效,会加重感染。
提醒—— 肛周脓肿应早诊断,尽早行切开引流。 长期单用抗生素治疗会加重病情,使本来较简单的脓肿,扩大蔓延成为复杂性肛瘘。 六、肛瘘 肛门周围与直肠、肛管之间的病理性通道。 复杂性肛瘘,常是多个瘘管的瘘口,走行曲折,两种以上瘘类型并存,多经历手术治疗。 【诊断要点】 1.病史:肛周脓肿,破溃后间断流脓。 2.检查: 肛周可见瘘口,有黏液、脓性分泌物。 指诊:瘘外口硬,有压痛,沿外口可触到索条样物,即瘘管,通向肛内,压之脓溢出。 瘘管造影发现有瘘道,要找到内口。 【处理要点】
切开内、外口及其窦道,清除感染的肛腺。 肛瘘内口切除——治疗关键。 2.非手术治疗——热水坐浴,减轻症状、控制发展,但极少能自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