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建胡庆余堂,德业传百年

 烟_灰_灰 2020-01-28


有趣且深度的历史故事

胡雪岩系列-No.10

修建胡庆余堂,德业传百年

作者:礼部侍郎

编辑:彩虹妹


经过几十年的奋斗,胡雪岩终于从一个穷困的放牛娃,变成了一位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中国人讲究传承,功成名就的胡雪岩想为子孙留点东西,于是胡雪岩盖了一座中药堂,取名胡庆余堂。

胡庆余堂的名声很大,在民间有“北有同仁堂,南有胡庆余堂”的说法。

胡庆余堂体现了胡雪岩独特的经营理念,在民间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一百多年过去了,胡庆余堂不仅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而且依然传承着当年的规矩。胡庆余堂的正店,悬挂着一块大匾,上书四个醒目的大字:真不二价。

胡雪岩一个开钱庄的,为什么要创办一家药店呢?胡庆余堂为什么不以赚钱为目的呢?真不二价又是什么意思?请听下文娓娓道来。

胡庆余堂的由来

胡雪岩一生伟绩中唯一留下来,其名声又很好的只有胡庆余堂这家老字号药店。胡雪岩在1874年开始筹建,并于光绪四年(1878年)在杭州西湖吴山脚下建成胡庆余堂,它与北京的同仁堂共同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著名的两家国字号医药堂。


胡雪岩在杭州开药店,布药施粥,还为左宗棠的军队提供大量的军药,因此在当时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而胡庆余堂更是扬名万里,享誉中外。


胡雪岩本身是做钱庄生意的,他之所以开起药店也是有一定溯源的。当时,左宗棠收复了杭州城之后,胡雪岩受左宗棠的委托,在杭州城内负责战后重建等事宜。当时城内残留了大量尸体,要想重新恢复杭州城的美丽,首要的便是处理这些尸体,为了防止瘟疫等疾病,胡雪岩下令掩埋尸体。

掩埋完尸体以后,胡雪岩担心还会再起瘟疫,于是就托人从上海购买了大量的丸药,然后请几个杭州知名的老中医来配药,他们连续配制了很多天,终于制成了大量的预防瘟疫、增强抵抗力的药物。然后,胡雪岩便把这些成药分发到各处,或者放在粥里施发给百姓们。这样一来,杭州城的百姓染瘟疫的越来越少,人们也渐渐地重新振作起来。

但是后来胡雪岩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即当初左宗棠在战场的时候,战事吃紧,士兵难免伤亡,受伤之后不及时治疗,病情会恶化,其后果不堪设想,并会严重影响战局。胡雪岩想要是能有方便快捷的药物随军队出征,那就能解决士兵的伤情问题,为战争形势带来好的转变,其意义重大。

于是,胡雪岩就想要制造更多的药材,想要自己开药店,并且他把这一想法告诉了老中医和朋友们,大家都同意这样做。因为这样既能照顾那些军队,又能造福百姓,还能赚钱。但是这只是胡雪岩最初的想法,他并没有付诸行动,是另外一件事情才真正引发了胡雪岩的实际行动。

胡雪岩的母亲一生心善信佛,看到百姓因为瘟疫而受难,士兵因不能及时医治而痛苦,胡母十分痛心。在很久以前,胡雪岩的母亲就想开一间药店,救世济民。她看到了儿子的善举也感到欣慰。当胡母听说儿子要开药堂的时候,心里更是高兴,她找到胡雪岩,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儿子,于是胡雪岩完全按照母亲的意愿真正地开设了药堂。

接下来,胡雪岩聘请名医,找到药农,联系众多渠道。另一方面则抓紧时间配制药品,因此在药店还没建成的时候就已经研制出了“红灵丹”、“诸葛行军散”、“辟瘟丹”等药物,并及时送到左宗棠的军营中,为战事推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胡雪岩便积极地投身到药堂的建设上。首先在吴山脚下,花费三十万两银子来兴建药堂,其建筑也具有浓厚的江南园林特点,精致的雕花、高大的门楼。药堂建成之后,胡雪岩花费了大量的心思,最后给药堂起名为胡庆余堂。

这其实还源于一个小小的故事。胡雪岩的祖宗堂号叫做承庆堂,胡雪岩从小就知道家中的灯笼上挂有承庆堂,于是胡雪岩便在自己的药堂的名字上取了一个“庆”字。并且有一次,胡雪岩随母亲一起去庙里拜佛,他注意到佛堂上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对联,于是就很兴奋地对母亲说要用余庆堂来做药店的名号。

但是胡雪岩的母亲却不同意,因为她想到当初宋朝大奸臣秦桧的府第就叫余庆堂,如果这样叫的话,会招来别人辱骂的。胡母虽没有念过多少书,但是肚子里却有一些伦理,她想既然不能叫余庆堂,那就叫做庆余堂,这也正是积善余庆的意思,而且还有祖宗的名号在里面。胡雪岩听后大赞母亲的涵养,于是药店就起名叫做胡庆余堂。

胡雪岩为药堂起好了名号之后,还需要邀请一位得力的账房先生。但胡雪岩对账房先生的要求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他要求账房先生不但账要算得准、快,还得懂得经营和维护药堂。一个店的支出和收入,以及人力、物力方面的需求和进出都是由账房先生打理的,一个好的账房先生能够带动整个店的发展,但要是用人不当,就会影响整个店的发展。

于是胡雪岩本着这些条件,待见了几位账房老先生,他们都是杭州城里很有名气的账房先生,每个先生的算盘都是一流的,写字也是很出众。但这些老先生都不合胡雪岩的意,原因是这些老先生都是按照老规矩办事,对一些新的程序不了解,也不赞成胡雪岩提出的一些新式的要求,因而胡雪岩嫌他们顽固守旧。

有一天店里来了位姓于的先生,于先生自称是来应试账房先生的,他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要求:三年之内,只赔不赚。胡雪岩听后觉得很是荒谬,生意人从不做赔本的买卖,但是转念又一想,忽然顿觉悟彻。于是他跟于先生畅谈一番,最后,决定聘用于先生为药堂的账房先生。

胡雪岩悟到,原来赚钱和不赚钱不只是简单的钱上的差别,长远的眼光不是只在乎眼前的利益,还应该注意以后的信誉,而不是简单地打出标语就可以的,必须切实去做。

比如,如果开药店,那么药的配制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了知名的医师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上等的材料才是配制好药的关键,任何一种材料都必须是上等的,只有这样,配制出的药的疗效才更好。

再加上服务要到位,这样才能使得药店的名声提高,只要名声提高了,钱也就不愁赚了,威望也就树立起来了。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急于赚钱的话,那么药材一定不会是上等的,同时研制的时间、程度也不会好,效果自然就不会那么明显。这样的方式也许短时间内会带来一定的利润,但不会维持太长时间,所以也就不会有好的信誉。但是要想做到前者那样,研制出上等的好药,就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力,所以,刚一开始是不会有利润的。

胡雪岩的这些看法都是在于先生的身上学到的,所以,要想胡庆余堂能够更好更长久地办下去,必须要请这位于先生来做账房先生。于先生满口经商之道况且想法独特,面对这样的人才胡雪岩是一定要留住的。对于胡雪岩来讲,三年不盈利是绝对担当得起的,因为胡雪岩其他的生意已经为他积攒了巨大的财富,因此他不在意这个三年,就是再有三年,胡雪岩也能赔得起。

有了绝佳的名号,又有了精明的账房先生,并且得到了亲人、朋友的大力支持,于是,胡庆余堂于光绪四年(1878年)在杭州美丽的西子湖畔吴山脚下正式开业了。

胡庆余堂自开业以来,不断地为左宗棠的军队赠送药品,尤其是为左宗棠的西征军取得新疆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胡庆余堂在杭州也是经常免费为百姓们看病、赠药,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直到现在,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在江南依然享誉美名,并且名扬中外。


胡庆余堂的文化特色

胡庆余堂在江南的影响跟同仁堂在北方的影响是一样的,它同样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赏。而胡庆余堂和同仁堂一样有着浓厚的文化特色,它们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代表。

虽然胡雪岩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但是在胡雪岩身边并影响他一生的那些人都是非常有内涵和修养的。从父母亲到他的贵人王有龄,再到左宗棠,这些人都是贤达之人。因此,胡庆余堂也延续了这种儒雅、高尚的传统文化,这一点在胡庆余堂的店内“戒欺”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戒欺”匾是胡雪岩在光绪四年(1878年)胡庆余堂开业的时候亲笔题的训诫。“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首推的是“真不二价”、“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这块匾一直在胡庆余堂屹立不倒,告诫着店里的每一个人。

胡雪岩做生意一直都是以诚信为本,胡庆余堂更是这个原则的代表,童叟无欺,真不二价,这充分地说明了胡庆余堂严格的规定和制度,并且胡雪岩要求每个员工都要做到这一点。

胡雪岩一直把主顾们当做尊贵的客人一样对待,所以在胡庆余堂的门楼中一直立着“是乃仁术”四个字,表明了他强烈的救世济民的想法和愿望。为满足客户的需求务必做到精益求精,并且胡雪岩有时候还亲自给客人们包装药。有一次,有位老人来店里抓了服药,但是很快就又回来了,说是要重新换药,原因是药剂桔梗上有斑点。


店员解释说无关紧要,不妨碍药效,但是老人坚持要换药,胡雪岩远远地看到这一幕,就过来热心地询问并且亲自给老人换好药物。当老人知道是胡雪岩之后,非常感激,他没想到堂堂的一名大官员竟然给自己这样的小老百姓抓药,顿时火气全没了,回家之后服了药,病也很快就好了。

胡雪岩对待客户好,客户自然也就记得他的好,以后只要有病就会想到胡庆余堂,这也是一种持久的串联关系,胡雪岩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生意自然也就越做越好。

胡雪岩坚持“戒欺”规定,不仅在服务上对客人们无欺,在药材质量上也无欺。公司的药材都是百里挑一的上等药材,比如,茯苓必须是云南洱海的才属上等,西藏的红花才是正品。他们去山东濮县采购驴皮,去四川、贵州地区采购当归等等,从源头上保证药物的质量,这也体现出胡雪岩“采办务真”的原则。

并且在药物的制作上他们也是做到了精益求精的程度。据说在制作某种药剂的时候,有一道工序在秘方上说用金铲银锅翻炒效果最佳,于是胡雪岩便不惜重金炼铸出一套金铲银锅,这样一来,炼制的药也就属于精品,绝无半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胡庆余堂的“修制务精”的精神。


另外,胡雪岩还当众销毁一些过期的药材,免费给百姓们看病施药,而且专门请来各地的名医就诊,以及出高价向全国各地广征宋代等著名的中药秘方。至今,胡庆余堂依然保存着大量的古代秘制偏方,还有一些技艺精湛的老药工,这些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财富,也充分说明了胡雪岩在医药方面对百姓的重视和对医德的尊重。

胡庆余堂由于药材质量好,又推出“真不二价”,于是有很多的药店看不顺眼,因为这样抢了他们的生意。所以很多药店就推出降价的策略,原来按规定的药剂,突然只卖一半的价钱,客人们自然会去购买,但是这样一来,自己药店的生意很可能就会慢慢地降低销售了。

于是,当时针对众多药店降价,胡雪岩并没有选择跟风降价,而是依然保持原价。他巧妙运用“真不二价”这个词,把这个词倒过来念“价二不真”。这样,客人们在看到这个词的时候觉得言之有理,他们就不会花钱买不真的药了,宁愿来买不降价的胡庆余堂的药剂。

胡雪岩要求自己的员工都要本着诚信、爱民的原则办事,去胡庆余堂买药的人所享受到的服务是在一般的药店体会不到的。大部分的药店在服务态度上都是直接的问答服务,然而在胡庆余堂则是另一番景象。首先胡雪岩想到的是环境上的改善,他把药堂的大厅里包括走廊都布置得很优雅、温馨,让客人们一进来不会感觉到就像去了冷冰冰的医院一样。

这样一来,客人的心情就不会那么阴沉,有一个好的心情,在接下来的询问病情、开药等环节,都会显得很舒适、轻松。胡雪岩抓住了人们的这个心理,在休息间设置了茶水房和棋室,这样既能增加人气,又能活跃气氛,这样的服务也只有在胡庆余堂才能享受得到。胡庆余堂的药效好、服务好,因此,这里的生意和名望自然就会不断地提升。


善于用人管理有方

胡庆余堂在医药界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胡雪岩自有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和经营理念。他能够在短短的几年之内,就把胡庆余堂的名声跟北方的同仁堂提到一个档次,从而成为江南第一药堂。而这不仅仅是胡雪岩一个人的聪明能够办到的,同时也要靠忠于职守的下属们和朋友的大力支持。

胡雪岩关于对胡庆余堂人力管理方面主要有三点经验,他认为只有在人力方面管理好了,才能见到企业的效益,而这都是他在阜康钱庄当伙计时体验出来的。

首先,胡雪岩坚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在这方面他做得非常到位,胡雪岩先前聘用那位口出三年不赚钱的于先生为账房先生,这就足以说明胡雪岩的胆识和魄力,他深信这个账房先生一定能够管理好胡庆余堂的财务。

在一个企业中,财务往往是最重要的环节,财务掌管着整个企业资金的流动、收入、支出,也是支撑整个企业的骨干,因而账房先生就称得上是企业的中流砥柱。胡雪岩把这样重要的一个职位交给一个声称三年不赚钱的人,确实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可正是由于胡雪岩相信这个人的为人和能力,才托以重任。所以,既能选对人,还能得到此人对胡雪岩的忠心和信任。

除了在用人方面大胆之外,在解雇员工方面他也是遵循疑人不用的原则。胡雪岩的药堂经理有正副两名,经理负责一切事务,副经理的职责是协助经理一起打理店面。药堂经理是一个做事很严谨的人,有一次,他进来了一批虎骨,副经理却发现里面掺有大量的豹骨,于是就认为经理工作马虎,加之他一直认为自己的能力不比经理差,于是就伺机告诉了胡雪岩,原本以为能够得到胡雪岩的赏识和提拔,没想到第二天却被胡雪岩解雇了。

原因是胡雪岩发现这个副经理在发现虎骨有问题的时候,不但没能帮助经理一起解决问题,反而趁机告密,讨好上司。这种人,胡雪岩觉得万万不可用。他认为不管是经理还是普通员工,在工作时都难免会有失误,但是失误并不要紧,只要下次记得注意、改正就行,可是,像副经理那样的人却是不能容下的。

见机就报复,或者趁机告密,为赢得上司的好感或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完全不为整个药堂的大局着想,这样的人,胡雪岩是断然不能用的。而用人不疑便体现在即使是经理犯了错误,也不怀疑,只要尽力解决了,就是成功。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药堂的经理不但及时处理好了那些虎骨的事情,而且日后更加地卖力工作,对胡雪岩也更是忠心不二。

胡雪岩第二个用人的方法便是奖罚分明。

雪岩对待员工们向来都是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他认为员工如此辛勤的劳动,除了工资之外,还应该根据员工的品行进行奖罚。一来激励其他员工更好地努力工作;二来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商业风格,大家在一个和谐、分明的环境中工作自然也就不会有歪想。

对于那些立下功劳或者做了好事的员工,胡雪岩都会采取奖赏的制度。有一次,紧挨胡庆余堂的一条巷子起了大火,由于是晚上,大部分人都睡下了,店里值夜班的唐叔听到有人喊着火了,于是就跑了出去,并去后院叫醒沉睡的伙计们。大火很快蔓延,眼看就要蔓延到胡庆余堂,这时候大家也都出来进行灭火,唐叔后来跑向大门口,迅速地把在胡庆余堂外门口的两块招牌抱了回来。

胡雪岩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便重重赏赐了这位唐叔,还让唐叔入了股。胡雪岩认为唐叔的这一举动是十分可贵的,他冒着生命危险取回了胡庆余堂的招牌,这说明,唐叔把药堂的声誉看得很重。两块简单的招牌,却代表了整个胡庆余堂,它是胡庆余堂的象征,是断然不能烧的,唐叔用生命保护了胡庆余堂的声誉,实在是难能可贵。

胡雪岩这样的奖赏方式使得其他员工很佩服和赞同,他们认为唐叔做的是对的,都向他学习,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

但是对于有辱药堂的行为,胡雪岩也断然不会放过,有过必罚。胡雪岩很痛恨别人偷东西,在胡庆余堂的员工里面,也出现过偷东西的事情,对于偷窃行为,胡雪岩一律严惩不贷。他认为,君子爱财取之以道,于是规定,凡是有偷窃行为的,一概辞退。这个规定也一直沿用到现在。

再有就是,胡雪岩亲力亲为。

胡雪岩拥有这么大的产业以后,完全可以像大部分的老板一样逍遥自在,而不必天天待在店里面。况且胡雪岩还是朝廷的大官员,收钱都收不过来。但是胡雪岩并没有这样做,他是属于商场的人,他的一生都在为他的生意而奔波操劳。

先是开钱庄,用自己的切身行动说明一切,跑盘、谈生意都是亲力亲为,从不马虎;再到开当铺,他没有涉及过当铺,因而既然要开当铺那就要切身地去研究、走访调查、揣测观看,从而进一步对这个行业有了详细的了解,当掌握了运作流程之后,经营起来自然就轻松得多。

所以,胡氏当铺并没用很长时间就已经在大江南北开设了二十多家当铺店,形成了连贯的网络格局,这就是胡雪岩亲力亲为的结果。胡庆余堂也是如此,刚开始只是购买药材,施药救济灾民。然后到帮助左宗棠的军队炼制颇具疗效的行军散,并亲自找老中医调药,监督员工工作制药、运往前线等等这一切都是胡雪岩亲自操作、监管,只有这样的努力和付出才能百变百通,使生意做好。

胡庆余堂的开设,从选择地址、起名号、招聘人才,到花钱购买古代中药秘方、炼制妙药,以及员工之间的协调等等都是胡雪岩亲力亲为。药堂开业以后,胡雪岩更是花费大量时间在药店里,认真仔细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并且有时候亲自在大厅里,跟员工一起给病人抓药。如果店里有事情发生,他总是站在最前面,替员工解决疑难问题。

胡庆余堂的员工也都跟这个老板相处得很融洽,胡雪岩对待员工很平易近人,不管什么级别的员工,只要家里或者个人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他都会给予帮助。上到家中不能自理的老母亲,胡雪岩甚至让其住到药店后院,并派人专门护理;下到员工娶亲,他也跟着张罗,给员工办一个像模像样的婚礼。

胡雪岩还自行创立了阳俸和阴俸制度。阳俸指的是对于那些在药堂打了一辈子工的老员工,晚年不能工作了,但是胡雪岩照样给他们发放薪水;阴俸指的是,药堂内的员工去世之后,胡雪岩依然给他们的家属发放一定的薪金,按照员工工龄来计算发放数额。

这样一来,既保障了员工家属的生活问题,也促进了店内员工的积极性。因此,员工们大都很安分、勤劳地工作在胡庆余堂而不愿意离开。胡雪岩的这些做法不仅赢得员工们对他的忠心,还大大促进了胡庆余堂的效益,因而生意做得更加红红火火。

总之,胡雪岩在管理和经营胡庆余堂上花费了大量的心思,并亲力亲为。他开药堂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本着爱人爱民的原则开办的。也正是因为这样,胡庆余堂不但没有赔钱,反而越做越好,并获得了不菲的收入,这也印证了那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给后人的启发

做事实在,口碑相传

胡庆余堂不但是百年老店,而且是百年名店。做百年老店比较容易,中国历史这么悠久,要找几百家百年老店都不难,但是要找百年名店,就不那么简单了。

有句公认的话,叫“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

胡庆余堂到现在依然存在,而且跟老字号的同仁堂齐名,既是老店又很有名,所以才能称得上百年名店。虚有其名不可能传承久远,胡庆余堂之所以能够传承百年,关键还是因为胡雪岩那种爱国、爱人、爱本业的精神一代代流传了下来的原因。


胡庆余堂开业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免费施药。胡雪岩早有打算,要先赚人气后赚钱,先把顾客群拉过来,然后再推出货品,而不是推出货品以后再去打广告。因为刚开业还没有知名度,很多人都不知道,更不敢随便来买药,于是他就先送药,送久了知道的人自然就多了,人们慢慢对胡庆余堂就有印象了。

开任何行业的商号,都要有回收成本的概念,只有做药是个特例,要有先赔三年的准备,如果没有赔三年的本钱,最好不要做药。胡雪岩从开始就下定决心,先赔上个三五年没关系,可见他的眼光是非常长远的。

在送药的同时,胡雪岩还出资在钱塘江建码头,设立义渡。因为那时钱塘江面上没有桥,人们都是靠轮渡过江。虽签渡船的价钱不是很高,但是对老百姓来讲也是一笔开销,胡雪岩设立免费的轮渡,百姓当然是求之不得。至于施茶施粥,这些胡雪岩一直也没有停过。

胡雪岩的这些做法和用钱来做广告相比哪个比较实在?

当然是他做的这些比较实在,得到好处的人心里面会记住,还会告诉周围的人,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自然就有口碑了。胡庆余堂有了好口碑,加上疗效显著的好药,自然客户就来了。

顾客是要买真材实料,不是买便宜。

胡雪岩爱国、爱人、爱本业的精神我们可以从胡庆余堂中领略到很多。

胡庆余堂的二门背面,上刻“是乃仁术”四个字,这正是胡雪岩的开店宗旨,他把药业看作是普济众生的事业。

在店堂正中挂有“庆云在霄甘露被野”、“余粮访禹本草师农,及“益寿引年长生集庆”、“兼收并蓄待用有余”两幅对联,并且巧妙地把“庆余”两字用在两幅对联的首尾。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在两幅对联的正中,有一块大匾,上书四个醒目的大字——真不二价。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说过,原来,自从胡庆余堂开业以后,老百姓看病买药几乎都到胡是乃仁术匾额庆余堂,其他药店的生意自然就越来越清淡,于是他们就开始降价,想用价格把客人拉回去。胡雪岩的干部就不免有些紧张了,跟胡雪岩建议把胡庆余堂的药价也降下来,跟附近的药房搞价格真不二价匾额竞争。

胡雪岩却说:“我们真不二价,绝不降价!”胡雪岩解释说,真不二价倒过来念就是价二不真。其实,他并不是一定要真不二价,而是要让客人明白价二不真,也就是说如果药价太低,是买不到真药好药的。药是人命关天的事,顾客买到真药最重要,谁会贪图那点便宜呢?所以,胡雪岩不是将真不二价强加给客人,而是让客人明白价二不真的道理,可见,他很会抓住人真正的心理。

像爱马仕等国际等级奢侈品牌,是不打折的,不仅不打折,还要消费达到一定门槛才能给你配货,这样的销售策略,不仅没有降低销量,反而上门的客户是络绎不绝,因为对高端消费者来说,他们觉得价格高才是真品,价格高才能买到最好的,要记住,消费者并不是要买便宜,他们是要买到物有所值的东西。

胡庆余堂内外各种招牌、楹联、匾额五十多块,都是挂向外面给顾客看的。唯有一块“戒欺’’匾是朝向里面挂的。胡雪岩亲作跋文:

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惟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为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

其中“采办务真,修制务精”这两句话可以说是胡庆余堂的八字真经,胡雪岩说到做到,这是最难得的。为买到真材实料,胡雪岩规定要到全国各地坐庄办货。

如到陕西办当归、党参、黄芪,到四川办杜仲、川贝、黄连,到东北办人参、虎骨、鹿茸,不能有一点差错;在制造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工艺流程,讲求精工细作,决不允许偷工减料。他不惜工本铸成金铲银锅,以此确保药品质量。炮制大黄要九蒸九晒,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

生产“人参鳌甲煎丸”,从来不用已经死了的甲鱼,都是现用现杀。店堂内还设有一只大香炉,平时供顾客点吸旱烟,如发现不满意药品,可随手丢人香炉焚毁,另配满意的药品回去。义利相济不是嘴巴上讲讲而已,如果胡雪岩嘴上说一套,而实际做另外一套,我们根本看不起这样的人。


正是因为他讲求诚信,表里如一,所以杭州城的百姓都叫他胡先生,胡大侠,胡财神。胡雪岩死了那么多年,现在到杭州试着跟人提起胡雪岩,每个人都会说这个人很了不起。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死了以后,还会被人们怀念,被人提起以后,都会从心里头说一声,这是个好人!这就够了!胡雪岩就做到了这一点!

胡雪岩的产业已经有钱庄、当铺、生丝,现在又开了药店,可以说在左宗棠的需求和扶持下,商业帝国已经十分稳固,但这样的商业帝国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崩塌?又是谁在暗中放冷箭?请看下回分解。



参考资料:
1.《胡雪岩的启示》,曾仕强著;
2.《胡雪岩传》,王海林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