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鲁襄公三十一年。郑国人在乡间学校游聚,议论执政者的得失。郑大夫然明对子产说,废除乡校,怎么样?子产回答说,为什么要这么做?人们早晚劳作归来到学校游聚,议论执政者施政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他们厌恶的,我就修改它。他们是我的老师呀!为什么要废除它?我听说忠诚善良能止息怨谤,不曾听说利用威权滥施刑罚来防止怨恨的。靠威势难道不能迅速制止怨言吗?可是那就像防堵洪水一样,一旦堤岸大决口而造成危害,伤害到的人必然很多,我将不能挽救。不如开个小的口子来疏通水流,不如让我把听到的群众的议论作为纠正施政弊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今天之后了解到您确实是可以事奉的。小人实在没有才能。如果按您说的去做,郑国确实将仰仗您,又岂是我们这些大臣呢?孔子后来听说了这件事,说,从这件事看来,有人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 |
|